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B. 镜子C. 太阳D. 水面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A. 曲线B. 直线C. 折线D. 不确定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雨后彩虹B. 水中筷子变弯C. 照镜子D. 小孔成像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A. 能发光B. 能反射光C. 能折射光D. 能吸收光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 )。A. 不变B. 向法线偏折C. 远离法线偏折D. 垂直传播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A. 发散B. 会聚C. 反射D. 折射下列哪种镜片是凸透镜( )。A. 近视眼镜片B. 老花眼镜片C. 汽车后视镜D. 潜望镜镜片光的三原色是( )。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湖中的倒影B. 皮影戏C. 用放大镜看字D. 日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A. 340 米 / 秒B. 30 万千米 / 秒C. 1000 千米 / 秒D. 1500 米 / 秒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光具有能量C. 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见D.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色散D. 光的直线传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会形成物体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无关。(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也沿直线传播。( )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的传播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光源可分为( )光源和( )光源,例如太阳是( )光源,电灯是( )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千米 / 秒。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放大镜是利用( )制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 )、( )、( )、( )、( )、( )、( )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光学原理连起来。水中筷子变弯 光的直线传播照镜子 光的折射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彩虹的形成 光的色散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请简要说明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什么是光的折射?请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六、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名称: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蚊香、透明玻璃罩、激光笔、火柴实验步骤:点燃蚊香,将透明玻璃罩罩在蚊香上,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烟雾能使光的传播路径可见)。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罩内的烟雾,观察激光在烟雾中的 。(3)保持玻璃罩内介质均匀,改变激光笔的照射方向,再次观察传播路径。实验现象:激光在充满烟雾的玻璃罩内的传播路径是 。实验结论:光在 介质中沿 传播。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材料:平面镜、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大头针实验步骤: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白色硬纸板 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可以沿虚线折叠。用激光笔沿着硬纸板的一侧照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入射点),在硬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 光线的径迹。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记录测量结果。将硬纸板的一侧向后折叠,观察在折叠的硬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步骤(2)(3),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现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当硬纸板一侧向后折叠后,折叠的硬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多次测量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成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C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镜子、水面都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B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传播的基本特性。C 解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C 解析:照镜子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水中筷子变弯是光的折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B 解析: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B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向法线偏折,这是光的折射规律。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B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 解析:老花眼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潜望镜镜片是平面镜。B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 解析:用放大镜看字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皮影戏和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B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 万千米 / 秒,340 米 / 秒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解析:有些光人眼看不见,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属于不可见光。C 解析: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色光。C 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通过小孔照到屏幕下部,下部的光照到上部,形成倒立的像。二、判断题T 解析:光源的定义就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该说法正确。F 解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气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固体中最慢,该说法错误。T 解析:这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该说法正确。F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是因为物体表面粗糙,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该说法错误。T 解析: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浅,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该说法正确。F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该说法错误。T 解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该说法正确。F 解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该说法错误。F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该说法错误。T 解析:潜望镜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该说法正确。F 解析: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改变,不沿直线传播,该说法错误。T 解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该说法正确。F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该说法错误。T 解析: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无法看见,该说法正确。T 解析:光在反射或折射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该说法正确。三、填空题自然;人造;自然;人造 解析:光源按产生方式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是自然存在的光源,电灯是人类制造的光源。直线;30 万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 万千米 / 秒。光的反射;反射 解析:光的反射是指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会聚;发散;凸透镜 解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红;橙;黄;绿;蓝;靛;紫;色散 解析: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四、连线题水中筷子变弯 —— 光的折射照镜子 —— 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 光的直线传播彩虹的形成 —— 光的色散解析:水中筷子变弯是光的折射现象;照镜子利用了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五、简答题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其他光源(如太阳、电灯等)发出的光,当这些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时,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些物体。例如,我们能看到桌子,是因为桌子反射了房间里的灯光或太阳光,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解析:从光的反射角度解释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强调反射光进入眼睛这一关键。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例如:(1)平面镜可以用来成像,我们每天照镜子就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射光成像的原理;(2)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反射光,使我们能在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3)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扩大视野,帮助司机观察后方情况。解析: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设备,说明光的反射的具体应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有很多,例如:将筷子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又如,我们看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也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解析:先给出光的折射的定义,再列举生活中典型的折射现象,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六、实验题实验名称: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蚊香、透明玻璃罩、激光笔、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蚊香,将透明玻璃罩罩在蚊香上,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烟雾能使光的传播路径可见)。(2)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罩内的烟雾,观察激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3)保持玻璃罩内介质均匀,改变激光笔的照射方向,再次观察传播路径。实验现象:激光在充满烟雾的玻璃罩内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析:利用烟雾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通过观察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材料:平面镜、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大头针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可以沿虚线折叠。(2)用激光笔沿着硬纸板的一侧照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入射点),在硬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3)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记录测量结果。(4)将硬纸板的一侧向后折叠,观察在折叠的硬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步骤(2)(3),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现象:(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硬纸板一侧向后折叠后,折叠的硬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多次测量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成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逐步探究并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三个要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