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练习卷(含解析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练习卷(含解析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我们常用的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不包括( )。
A. 时
B. 分
C. 秒
D. 天
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工具是( )。
A. 漏刻
B. 日晷
C. 水钟
D. 沙漏
下列哪种计时工具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计时的( )。
A. 日晷
B. 摆钟
C. 漏刻
D. 沙漏
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
A. 摆锤的质量
B. 摆绳的长度
C. 摆动的幅度
D. 以上都有关
一个摆每分钟摆动 60 次,那么它每秒钟摆动( )次。
A. 1
B. 60
C. 3600
D. 无法确定
下列关于石英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英钟是利用摆的摆动来计时的
B. 石英钟里面的石英晶体振动频率非常稳定
C. 石英钟不需要电池就能工作
D. 石英钟的计时精度不高
要使摆摆动得更快,我们可以( )。
A. 增加摆锤的质量
B. 缩短摆绳的长度
C. 增加摆绳的长度
D. 增大摆动的幅度
下列活动中,大约需要 1 秒钟完成的是( )。
A. 跑 100 米
B. 写一个字
C. 眨一下眼睛
D. 吃一顿饭
沙漏是利用( )的流动来计时的。
A. 水
B. 沙子
C. 空气
D. 液体
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间是在不断流逝的
B. 我们可以通过计时工具来测量时间
C. 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均匀的
D. 古代的计时工具没有现代的精确
机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 )次。
A. 30
B. 60
C. 120
D. 240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时间( )。
A. 观察蜡烛燃烧的长度
B. 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
C. 观察自己的心跳次数
D. 观察石头的大小变化
摆锤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
A. 动能转化为势能
B. 势能转化为动能
C.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D. 不发生能量转化
我们在实验室中制作的简易摆,其摆动的快慢与( )无关。
A. 摆绳的长度
B. 摆锤的质量
C. 摆动的幅度
D. 以上都无关
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精度最高的是( )。
A. 日晷
B. 漏刻
C. 机械摆钟
D. 石英钟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时间的流逝是有快慢的,开心的时候过得快,难过的时候过得慢。( )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在阴天也能正常使用。( )
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 )
摆绳越长,摆摆动得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得越快。( )
1 小时等于 60 分钟,1 分钟等于 100 秒。( )
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利用了水匀速流动的特性。( )
机械摆钟的摆停止摆动后,钟就不会走了。( )
我们可以用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算一段时间的长短。( )
所有的摆,只要摆绳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就一定相同。( )
石英钟是利用石英晶体的振动来计时的,其精度比机械摆钟高。( )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感知时间的流逝,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
摆锤的质量越大,摆摆动得越慢。( )
沙漏计时不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比漏刻更稳定。( )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现象来感知它的存在。( )
为了使摆的摆动更稳定,我们可以增加摆锤的质量。(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有( )、( )、( )。
古代的计时工具主要有( )、( )、( )等,它们利用了( )、( )等的周期性变化来计时。
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与( )和( )无关。
机械摆钟是利用摆的( )原理来计时的,摆的( )决定了钟的快慢。
石英钟里面的( )振动频率非常稳定,因此计时精度很高。
四、连线题(每线2分,共8分)
将下列计时工具与它们的计时原理连起来。
日晷 摆的等时性
漏刻 石英晶体的振动
摆钟 太阳的影子
石英钟 水的流动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 9 分)
什么是摆的等时性?请举例说明摆的等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古代的计时工具和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如何调整摆钟的快慢?如果摆钟走快了,应该怎样调整?
六、实验题(每空1分,共 9分)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实验名称:探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钩码(摆锤)、秒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
用细线系住钩码,固定在铁架台上,制作一个摆,调整摆绳长度为 10 厘米。
让摆自由摆动,用秒表测量其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取 。
保持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不变,将摆绳长度调整为 20 厘米,重复步骤(2)。
(4)比较两次实验中摆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分析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实验现象:摆绳长 10 厘米时,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比摆绳长 20 厘米时 。
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摆绳越 ,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 。
设计一个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并测量 1 分钟的时间。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水钟并测量 1 分钟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瓶、剪刀、水、记号笔、直尺、秒表
实验步骤:
将一个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剪下,作为 ;另一个塑料瓶底部钻一个小孔,作为受水器。
将漏斗倒扣在受水器上,向漏斗中倒入适量水,让水缓慢流入受水器。
同时启动秒表,当秒表显示 时,用记号笔在受水器上标记此时水面的位置。
(4)重复实验 3 次,确保标记位置准确,该标记即为 1 分钟的水位。
实验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受水器内的水面逐渐上升,1 分钟时达到标记位置。
实验结论:简易水钟可通过 测量时间,1 分钟内流入受水器的水量对应标记的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D 解析:时、分、秒是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天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不属于基本单位。
B 解析:日晷通过观测太阳照射下指针影子的位置变化来计时,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
C 解析:漏刻利用水从容器中匀速流出(或流入)的特性来计量时间。
B 解析:摆的摆动快慢只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无关。
A 解析:1 分钟 = 60 秒,每分钟摆动 60 次,每秒钟摆动 1 次。
B 解析:石英钟利用石英晶体稳定的振动频率计时,精度较高,需要电池供电,A、C、D 说法错误。
B 解析:缩短摆绳长度可以使摆摆动得更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C 解析:眨一下眼睛的时间大约是 1 秒钟,A、B、D 所需时间均远超过 1 秒。
B 解析:沙漏以沙子的流动为计时基础,通过沙子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的量来计量时间。
C 解析:时间的流逝速度是均匀的,不会因主观感受而改变,C 说法错误。
B 解析:机械摆钟的摆通常每分钟摆动 60 次,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指针转动,实现计时。
D 解析:石头的大小变化非常缓慢且无规律,无法用于测量时间。
C 解析:摆锤在摆动过程中,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两者相互转化。
B 解析:简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无关。
D 解析:石英钟利用石英晶体的高频振动计时,精度高于日晷、漏刻和机械摆钟。
二、判断题
F 解析:时间的流逝是均匀的,主观感受的快慢并不改变实际时间的流逝速度。
F 解析:日晷依赖太阳光照,阴天没有太阳,无法形成影子,不能正常计时。
T 解析:摆的等时性是指在摆长固定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是摆钟计时的基础。
T 解析:摆绳长度是影响摆速的唯一因素,摆绳越长,摆动越慢;反之则越快。
F 解析:1 分钟等于 60 秒,而非 100 秒。
T 解析:漏刻通过控制水的匀速流动来计时,是古代较为精确的计时工具。
T 解析:机械摆钟的动力通过摆的摆动传递,摆停止摆动,钟就会停止计时。
T 解析: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来粗略估算时间。
F 解析:在忽略空气阻力等次要因素时,摆绳长度相同的摆摆动快慢相同,但实际中可能存在微小差异。
T 解析:石英钟利用石英晶体稳定的振动特性,计时精度高于机械摆钟。
T 解析:古代人们通过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来感知和计量时间。
F 解析:摆锤质量不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只与摆绳长度有关。
T 解析:沙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比漏刻(受水温、气压等影响)更稳定。
T 解析:时间虽无形,但可通过昼夜更替、物体运动等现象感知其存在。
F 解析:摆的稳定性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增加摆锤质量不能使摆动更稳定。
三、填空题
时;分;秒 解析:这三个是国际通用的基本时间单位,用于精确计量时间。
日晷;漏刻;沙漏;光影;水流(或沙子流动) 解析:古代计时工具利用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如日晷利用光影,漏刻和沙漏利用流体流动。
摆绳长度;摆锤质量;摆动幅度 解析:摆的等时性表明,只有摆绳长度影响摆动快慢,其他因素无影响。
等时性;摆绳长度 解析:机械摆钟的核心是摆的等时性,摆绳长度决定摆动周期,进而影响计时快慢。
石英晶体 解析: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稳定且高频,是石英钟高精度计时的关键。
四、连线题
日晷 —— 太阳的影子
漏刻 —— 水的流动
摆钟 —— 摆的等时性
石英钟 —— 石英晶体的振动
解析:日晷利用太阳影子计时,漏刻利用水流计时,摆钟基于摆的等时性,石英钟依赖石英晶体振动。
五、简答题
摆的等时性是指:在摆长固定的情况下,摆的摆动周期(往返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无关。生活中,机械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通过摆的稳定摆动带动齿轮转动,实现精确计时。
解析:明确等时性的定义,并结合机械摆钟的应用说明其实际价值。
古代计时工具与现代计时工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原理不同:古代工具多利用自然现象(如光影、水流),现代工具多利用机械振动(如摆、石英晶体);(2)精度不同:古代工具精度较低,误差较大,现代工具精度高,误差小;(3)便捷性不同:古代工具受环境影响大(如日晷依赖阳光),现代工具不受环境限制,使用更便捷;(4)形式不同:古代工具多为大型固定装置,现代工具小巧便携(如手表、手机)。
解析:从原理、精度、便捷性、形式等方面对比两者差异,突出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摆钟的快慢由摆绳长度决定,摆绳越长,摆动越慢,钟走得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钟走得快。如果摆钟走快了,说明摆的摆动周期太短,应适当增加摆绳长度,使摆动变慢,从而校准时间。
解析:基于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的关系,说明调整摆钟的方法,逻辑清晰。
六、实验题
实验名称:探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钩码(摆锤)、秒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钩码,固定在铁架台上,制作一个摆,调整摆绳长度为 10 厘米。(2)让摆自由摆动,用秒表测量其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取平均值。(3)保持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不变,将摆绳长度调整为 20 厘米,重复步骤(2)。(4)比较两次实验中摆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分析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实验现象:摆绳长 10 厘米时,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比摆绳长 20 厘米时多。
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解析:通过控制变量法(固定摆锤质量、摆动幅度,改变摆绳长度),观察摆动次数差异,得出实验结论,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水钟并测量 1 分钟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瓶、剪刀、水、记号笔、直尺、秒表
实验步骤:(1)将一个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剪下,作为漏斗;另一个塑料瓶底部钻一个小孔,作为受水器。(2)将漏斗倒扣在受水器上,向漏斗中倒入适量水,让水缓慢流入受水器。(3)同时启动秒表,当秒表显示 1 分钟时,用记号笔在受水器上标记此时水面的位置。(4)重复实验 3 次,确保标记位置准确,该标记即为 1 分钟的水位。
实验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受水器内的水面逐渐上升,1 分钟时达到标记位置。
实验结论:简易水钟可通过水流的累积量测量时间,1 分钟内流入受水器的水量对应标记的水位高度。
解析:利用水的匀速流动特性制作水钟,通过秒表校准 1 分钟的水位,实现简易计时,理解古代水钟的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