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练习卷(含解析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练习卷(含解析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 熬夜打游戏
B. 每天坚持锻炼
C. 经常吃油炸食品
D. 不洗手就吃饭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不包括(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防腐剂
下列哪种食物富含蛋白质( )。
A. 米饭
B. 鸡蛋
C. 苹果
D. 食用油
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 )。
A. 6 小时
B. 8 小时
C. 10 小时
D. 12 小时
预防近视,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 读写姿势要正确
B. 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
C. 坚持做眼保健操
D. 不在强光下看书
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消化系统( )。
A. 细嚼慢咽
B. 饭前便后洗手
C. 暴饮暴食
D. 不吃过期食物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 空气传播
B. 饮食传播
C. 接触传播
D. 自行产生
下列哪种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
A. 随地吐痰
B. 勤剪指甲
C. 用手揉眼睛
D. 饭前不洗手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不包括( )。
A. 增强体质
B. 提高免疫力
C. 导致受伤
D. 促进新陈代谢
下列哪种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
A. 开心
B. 愤怒
C. 平静
D. 乐观
下列属于健康食品的是( )。
A. 新鲜水果
B. 油炸薯片
C. 腌制食品
D. 含糖饮料
接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 )。
A. 治疗疾病
B. 预防传染病
C. 增强食欲
D. 促进生长
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A. 轻微感冒
B. 擦伤流血不止
C. 偶尔咳嗽
D. 轻度疲劳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 )。
A. 横向用力刷
B. 早晚各刷一次,每次 3 分钟
C. 只刷牙齿外侧
D. 饭后不需要漱口
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B. 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
C.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D.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
为了长高,每天都要吃很多肉,少吃蔬菜水果。( )
小学生每天坚持 1 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 )
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不利于公共卫生。( )
只要身体不生病,就是健康的。( )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会伤害眼睛。( )
合理膳食就是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
情绪不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来调节。( )
洗手时用流动的水和肥皂,能有效去除细菌。( )
生病时,只要多喝水就能痊愈,不需要看医生。( )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
多吃零食可以补充营养,对身体有好处。( )
与同学友好相处,有助于心理健康。( )
预防传染病,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生病。(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健康包括( )健康、( )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包括( )、( )、(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 )、( )、( )等。
小学生每天应保证( )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坚持( )左右的体育锻炼。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有控制( )、切断( )和保护(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
将下列健康行为与对应的好处连起来。
按时作息 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合理膳食 保持精力充沛,促进生长发育
坚持锻炼 提供全面营养,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保持良好心态 有助于心理健康,更好地应对挑战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请列举至少 4 个方面。
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举例说明。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预防近视?
六、实验题(每题2分,共14分)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自己一天的饮水量,并记录下来,分析是否符合健康饮水的标准(小学生每天建议饮水量约为 1000-1500 毫升)。
实验名称:观察并记录一天的饮水量
实验材料:水杯(带刻度)、记录表、笔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带刻度的水杯,明确每杯水的容量。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每次喝水时,记录饮水量(如喝了半杯,根据水杯刻度计算具体毫升数)。
一天结束后,将所有记录的 相加,得到一天的总饮水量。
(4)将总饮水量与小学生每天建议饮水量(1000-1500 毫升)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饮水量是否达标。
实验现象:一天的总饮水量为 800 毫升(或 1200 毫升等具体数值)。
实验结论:如果总饮水量低于 1000 毫升,说明饮水量不足,需要增加;如果在 1000-1500 毫升之间,说明饮水量 ;如果超过 1500 毫升,需注意是否过量(特殊情况除外)。通过记录和分析,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水情况,有助于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洗手方式(如只用清水洗、用肥皂洗、不洗手)的清洁效果(可以用沾染面粉模拟细菌,观察清洗后的残留情况)。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洗手方式的清洁效果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盘子、面粉(模拟细菌)、清水、肥皂、三块相同的小毛巾
实验步骤:
在三个盘子上分别标记 “不洗手”、“只用清水洗”、“用肥皂洗”。
将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均匀涂上一层面粉,模拟手上沾染的 。
按照标记,对涂有面粉的手进行不同处理:①“不洗手”:直接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②“只用清水洗”:用清水冲洗手 30 秒后,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③“用肥皂洗”:用肥皂搓洗手 30 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
(4)观察三块毛巾上残留的面粉量。
实验现象:“不洗手”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 ;“只用清水洗”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较少;“用肥皂洗”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 。
实验结论:用肥皂洗手的清洁效果 ,只用清水洗有一定清洁效果,但不如用肥皂洗;不洗手则无法去除 “细菌”(面粉)。这说明养成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能更有效地清洁手部,预防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B 解析:每天坚持锻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C、D 均为不良生活习惯,不利于健康。
D 解析: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不属于人体需要的营养素,A、B、C 均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 解析:鸡蛋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苹果富含维生素;食用油富含脂肪。
C 解析: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 10 小时。
B 解析: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容易近视,是预防近视应避免的行为。
C 解析:暴饮暴食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消化系统健康;A、B、D 均为保护消化系统的良好习惯。
D 解析:传染病的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不会自行产生,D 不属于传播途径。
B 解析:勤剪指甲是良好的卫生习惯;A、C、D 均为不良卫生习惯,可能传播疾病。
C 解析:适当运动不会导致受伤,反而有利于健康,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为运动的好处。
B 解析:愤怒属于不良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A、C、D 均为积极情绪。
A 解析: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健康食品;B、C、D 多为高油、高盐、高糖食品,不利于健康。
B 解析: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抗体,主要目的是预防传染病。
B 解析:擦伤流血不止可能需要专业处理,应及时就医;A、C、D 多为轻微不适,可自行观察或简单处理。
B 解析: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早晚各刷一次,每次 3 分钟,要上下、内外都刷,饭后要漱口,B 正确。
C 解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为关于心理健康的正确说法。
二、判断题
T 解析: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F 解析:健康饮食应均衡搭配,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等重要营养,不能少吃。
T 解析: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小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T 解析:痰液中可能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危害公共卫生。
F 解析:健康不仅指身体没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F 解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使眼睛疲劳,容易导致近视等问题。
T 解析:合理膳食的核心就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
T 解析:听音乐、运动等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心理健康。
T 解析:流动的水和肥皂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细菌,是正确的洗手方式。
F 解析:生病时应根据病情判断,严重或持续不愈时需要及时看医生,不能仅靠多喝水。
T 解析:睡眠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时期,充足睡眠有助于小学生生长发育。
F 解析:零食多为高糖、高油食品,营养价值低,多吃不利于健康。
T 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与同学友好相处是重要的表现。
T 解析: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是科学的预防方法。
T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三、填空题
身体;心理 解析: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这是健康的三个核心方面。
糖类;蛋白质;脂肪 解析:这三类是人体需要的主要供能和构成身体组织的营养素,再加上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构成了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勤洗手;早晚刷牙;不随地吐痰(答案不唯一) 解析:这些是维护个人和公共卫生的基本习惯。
10;1 小时 解析:这是针对小学生的科学作息和运动时间建议,有助于生长发育。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解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控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四、连线题
按时作息 —— 保持精力充沛,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膳食 —— 提供全面营养,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坚持锻炼 —— 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保持良好心态 —— 有助于心理健康,更好地应对挑战
解析:每种健康行为都对应着特定的好处,体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作用。按时作息保障身体修复;合理膳食提供营养;坚持锻炼增强体质;良好心态促进心理平衡。
五、简答题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1)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2)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3)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早晚刷牙;(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6)远离烟酒等有害物质。
解析:从饮食、作息、运动、卫生、心理等多个方面阐述健康生活方式,并举例说明,体现其全面性。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公共卫生。例如,勤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减少通过手接触传播的疾病(如感冒、手足口病等);早晚刷牙可以预防龋齿和口腔疾病;不随地吐痰可以防止病菌扩散,保护他人健康。
解析:说明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其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方面的作用。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有:(1)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 33 厘米左右的距离;(2)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3)坚持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睛疲劳;(4)保证充足的光线,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5)多参加户外活动,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6)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解析:从姿势、用眼时间、保健措施、环境、检查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六、实验题
实验名称:观察并记录一天的饮水量
实验材料:水杯(带刻度)、记录表、笔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带刻度的水杯,明确每杯水的容量。(2)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每次喝水时,记录饮水量(如喝了半杯,根据水杯刻度计算具体毫升数)。(3)一天结束后,将所有记录的饮水量相加,得到一天的总饮水量。(4)将总饮水量与小学生每天建议饮水量(1000-1500 毫升)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饮水量是否达标。
实验现象:假设一天的总饮水量为 800 毫升(或 1200 毫升等具体数值)。
实验结论:如果总饮水量低于 1000 毫升,说明饮水量不足,需要增加;如果在 1000-1500 毫升之间,说明饮水量基本符合标准;如果超过 1500 毫升,需注意是否过量(特殊情况除外)。通过记录和分析,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水情况,有助于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
解析:通过实际记录和对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饮水状况,培养健康饮水的意识,实验步骤简单易行,结论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洗手方式的清洁效果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盘子、面粉(模拟细菌)、清水、肥皂、三块相同的小毛巾
实验步骤:(1)在三个盘子上分别标记 “不洗手”、“只用清水洗”、“用肥皂洗”。(2)将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均匀涂上一层面粉,模拟手上沾染的细菌。(3)按照标记,对涂有面粉的手进行不同处理:①“不洗手”:直接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②“只用清水洗”:用清水冲洗手 30 秒后,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③“用肥皂洗”:用肥皂搓洗手 30 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手按在对应盘子的毛巾上。(4)观察三块毛巾上残留的面粉量。
实验现象:“不洗手”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最多;“只用清水洗”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较少;“用肥皂洗” 的毛巾上残留面粉最少。
实验结论:用肥皂洗手的清洁效果最好,只用清水洗有一定清洁效果,但不如用肥皂洗;不洗手则无法去除 “细菌”(面粉)。这说明养成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能更有效地清洁手部,预防疾病。
解析: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比较不同洗手方式的效果,让学生理解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实验设计贴近生活,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