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单元培优测试卷(满分160分)一、单选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C.受到重力的大小 D.受到力的个数2.如图所示,一只小鸭子正在湖中游泳。小鸭子的脚掌向后拨水,自身受力向前运动,使小鸭子前进的力是( )A.湖水对鸭身的力 B.湖水对鸭掌的力C.鸭掌对湖水的力 D.鸭子腿部肌肉产生的力3.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能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A. B. C. D.4.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开展空中课堂的场景。此时,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完全失重是物体的视重为零),空中教师王亚平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样物“冰墩墩”抛向对面的叶光富手中,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 )A.由于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抛“冰墩墩”时不需要用力B.被抛出后,“冰墩墩”还能继续向前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王亚平是静止的D.“冰墩墩”在被叶光富接住前几乎不受力,处于匀速直线运动5.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踢球时脚也受到足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C.足球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的作用D.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足球将立即静止6.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 B.C. D.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8.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B.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C.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D.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9.如图所示,人在潮湿地面上行走时容易滑倒。在滑倒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人没有惯性 B.此时人与地面没有摩擦力C.此时人受力不平衡 D.此时人的运动状态不改变10.如图所示,同体积、同材料的正方体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C.将甲、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若要使它们都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对甲的水平推力可能等于对乙的水平推力D.把甲、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甲对桌面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一定相等11.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12.小敏利用海绵、小方桌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探究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B.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C.探究过程的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3.如图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下选项与此图不符的是( )A.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B.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C.光在真空中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14.为了说明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的道理,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两个相似的鸡蛋甲、乙分别放在纸筒上,鸡蛋甲上方放一个轻质瓶盖,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如图所示。结果鸡蛋甲完好无损,鸡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上瓶盖后可以增大受力面积B.敲击时鸡蛋上部受到的压强甲比乙大C.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D.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15.如图为水火箭原理图,瓶中装适量的水,塞紧橡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至一定程度,水和橡胶塞冲出,瓶子迅速升空。关于水火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火箭上升过程中受平衡力作用B.水火箭上升过程中速度先增加后减小C.水火箭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高压空气对水的推力D.水喷完后水火箭最终掉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6.如图所示,运动员利用跳板起跳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7.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结论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B.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近D.由于惯性,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18.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骑行赛车在水平、斜坡、弯道等不同路面上骑行的某一个情景,在骑行中有关力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B.无论哪种路面,支持力一定与重力在同一直线上C.无论速度如何变化,惯性力的大小一定不会改变D.用力蹬踏脚踏板时,自行车的运动速度一定在增加19.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上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F1=F2 B.p1=p2 F1=F2C.p1>p2 F1<F2 D.p1<p2 F1>F220.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 )A.ρ甲可能等于ρ乙 B.ρ丙一定大于ρ乙C.ρ丙可能小于ρ甲 D.ρ丙一定小于ρ乙二、填空题(本题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1.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2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下列各对力中,属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是 ;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填序号)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②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23.汽车超速行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24.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忽略空气阻力)。25.如图甲所示,用力F拉弹簧,弹簧伸长,说明 。再用力F压弹簧,弹簧缩短,对比甲中的两图说明 。弹簧测力计内部装有可伸缩的弹簧,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再用一个力向下拉秤钩,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个力的大小是 牛。26.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经常用水平仪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如图甲所示即为一种简易水平仪,水平仪利用了 原理,图中右边墙面偏低。如图乙所示为一种气泡水平仪,当仪器中空气泡居中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端,则表示A端的墙面偏 (选填“高”或“低”)。27.如图甲所示,将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所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 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会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这说明力可以 ;(2)2~6s内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状态为 ;物体在4s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科学含义是 。28.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22日与“天宫二号”太空舱顺利对接。如图甲所示,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利用的力学知识: ,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据悉我国的“嫦娥工程三期”工程将发射一颗月球无人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若在某段时间内该软着陆器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着陆器的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9.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这样做的依据是 ,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2)在实验过程中,小江同学记录了开始拉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在进行实验丙的探究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曲线 (选填“A”、“B”或“C”)来表示。图像中“d”点表示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类型是 。(3)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另一组的小华得出的结论则不同,小华设计的是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受力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的结论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0.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15 慢 1015 较快 1515 很快 18(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3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与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填“物体”或“直线”) 上, 物体才能平衡;(3)小车在桌面上受到 (填“1”、“2”、“3”或“4")对平 衡力的作用;(4)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 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2.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 法.(2)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①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 (选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②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 (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四、综合题(本题4小题,33、34每空2分,35、36题每小问3分,共30分)33. (1)电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了一个场景,为了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先要使地球停止自传,所以人类制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来给地球刹车,地球停止自转后惯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其身体 (填“没有”或“仍具有”)惯性。(2)在地球上,氢气球带着物体一起上升的过程中,若拴着物体的绳子断了,刚脱落的物体会 (填“立即下落”“静止不动”或“向上运动”)。34.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结束环月飞行后,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携带科学仪器开展探月工作,并于6月4日携带2千克月壤返回地球。(1)如图甲所示,嫦娥六号环月飞行时,受到的月球重力方向为 。(填图中字母)(2)嫦娥六号着陆月球时,通过发动机喷出气体来达到减速目的,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3)图乙是嫦娥六号着陆器“四脚”站立在月面的情形。着陆器总质量约为2.4吨,每个“脚掌”与月面的接触面积约为3000厘米2,请计算着陆器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强。(g)细取1.6牛/千克)35.亲子小红车方便了携子出行的家长。已知一家长质量为50 千克,小孩质量为 10 千克。单车质量为10千克,前后轮和地面的总接触面称为20平方厘米。该家长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 米/秒的速度携子匀速行驶了25分钟,阻力恒为总重的 0.1 倍。求:(1)此次她们骑行的距离是多少?(2)该车前进的动力大小为多少?(3)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36.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有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立50米、100米、200米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50米到200米标志牌的时间为5秒。如表是该车部分技术参数。整车质量(kg) 4000百公里油耗(L) ≤25载重(kg) 4000车轮数量 4最高车速(km/h) 140(1)该车空车的重力为多少?(2)根据小明的测量,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3)已知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m2,求满载的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八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单元培优测试卷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答案】B【解答】A.惯性的大小,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A错误;B.运动的方向,从图中物体作曲线运动可知物体的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B正确;C.受到重力的大小,地球上的物体重力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重力也不变,C错误;D.受到力的个数,飞行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人数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B2.【答案】B【解答】小鸭子的脚掌向后拨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脚掌一个向前的力,即鸭子受到的向前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湖水对鸭掌的力。故答案为:B。3.【答案】A【解答】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由于足球与脚分开,那么足球不受人的踢力,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答】A.冰墩墩原来为静止状态,要使其变为运动状态,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必须施加力的作用,故A错误;B.被抛出后,“冰墩墩”还能继续向前是它有惯性,故B错误;C.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王亚平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她是运动的,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答】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D【解答】 A.“堵车不堵心,拒绝路怒”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与惯性无关,故A不合题意;B.“别嘟嘟,越催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B不合题意;C.“夜间会车,拒绝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不合题意;D.“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D【解答】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说明排球对手有反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答】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即力改变物体的形状;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与其它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①。故选A。9.【答案】C【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A错误;B.此时人与地面接触,且做相对运动,那么人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B错误;CD.人突然滑倒,则运动速度改变,那么运动状态改变,此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0.【答案】B【解答】A.甲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重力G甲=F甲=10N;乙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重力G乙=F乙=8N,这些都与运动速度无关,因此甲的速度不一定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根据上面的描述,甲的重力肯定大于乙的重力,故B正确;C.将甲、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若要使它们都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水平推力;因为G甲>G乙,所以f甲>F乙,那么F甲>F乙,故C错误;D.因为G甲>G乙,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F压甲>F压乙,根据公式可知,当二者的受力面积S相等时,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故D错误。故选B。11.【答案】B【解答】甲和丙中,弹簧都处于静止状态,它的伸长情况只与向右的拉力大小有关,与是否连接在墙壁上无关,所以甲和丙弹簧的伸长相同,即弹簧的长度相同;乙和丁中,弹簧都处于静止状态,它的伸长情况只与向右的拉力大小有关,与是否连接在墙壁上无关,所以乙和丁弹簧的伸长相同,即弹簧的长度相同; 甲和丙,弹簧都是受到拉力,那么它们的长度都是增大的;乙和丁,弹簧都是受到压力,那么它们的长度都是缩小的,因此甲和丙中弹簧的长度肯定大于乙和丁中弹簧的长度;那么弹簧长度的大小关系:L乙=L丁<L甲=L丙。故选B。12.【答案】C【解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相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相等,故A、B、D正确不合题意;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的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3.【答案】B【解答】A.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故A不合题意;B.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而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故B符合题意;C.根据公式s=vt可知,当光速一定时,光在真空中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C不合题意;D.根据公式s=v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那么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不合题意。故选B。14.【答案】B【解答】A、放上瓶盖后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鸡蛋甲上方放着瓶盖,敲击时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所以甲比乙受到的压强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C、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为使实验具有普遍性,可多次进行实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5.【答案】B【解答】A.水火箭上升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处于非平衡态,受到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B.水火箭上升过程中,开始时向上的推力大于重力,则做加速运动。后来推力小时,只受重力作用,此会做减速运动,故B正确;C.水火箭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水的反冲推力,故C错误;D.水喷完后水火箭最终掉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16.【答案】D【解答】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合题意;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二者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7.【答案】D【解答】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故A正确;B、实验表明,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故B正确;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C正确;D、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摩擦力不改变,故D错误.故选D.18.【答案】A【解答】A、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的快慢不变,大运动的方向变化,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故A正确;B、重力的始终竖直向下,但支持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只有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支持力与重力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C、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是力,故C错误;D、用力蹬踏脚踏板时,自行车的运动速度不一定在增加,比如爬坡时,用力蹬踏脚踏板,速度可能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A。19.【答案】A【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容器1内的液体体积小于容器2内的液体体积,但二者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液体1的密度大于液体2的密度。两种液体的深度h相等,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1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液体2的压强,即p1>p2;(2)两个容器重力相等,两种液体重力相等,根据F=G总=G容器+G液体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由于两个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当两个容器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它们受到的拉力相等,即F1=F2。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20.【答案】B【解答】解:(1)如图所示,V甲>V乙,m甲=m乙,由ρ= 可知,所以ρ甲<ρ乙,故ρ甲不可能等于ρ乙,A选项错误;(2)物体丙放在甲上面时,增加的压力与丙的重力相等,即F=G丙,增加的压强为p甲= = = ;物体丙浸没在乙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丙的体积相同,由G=mg,ρ= 得,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重力G乙=ρ乙gV乙=ρ乙gV丙,增加的压强p乙= = = ;又知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所以: > ,即 > ,从图中可以看出S甲>S乙,所以ρ丙>ρ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ρ丙>ρ乙>ρ甲.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1.【答案】相互的;形状;气球内喷出的气体【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左手压气球,右球也对左球施力,此时两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如图乙, 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3)使气球向前运动的力作用在气球上,因此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22.【答案】①;②【解答】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相互作用的力。②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者都作用在书上,并且两者大小相等、都等于书的重力;方向相反,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竖直向上;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两者是一对平衡力。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大小也不相等,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23.【答案】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解答】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变滚动为滑动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24.【答案】加速;不是【解答】 (1)当车匀速行驶时,小球与汽车相对静止,小球应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当汽车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小球会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根据图片可知,小球向后摆动,说明汽车的速度大于小球的速度,即汽车在做加速运动;(2)根据题意可知,此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右上方的拉力,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25.【答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2.6【解答】弹簧因受拉力而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甲图中,施加力的方向不同,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读数为2.6N。故答案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2.626.【答案】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高【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水平仪的竖杆与横杆成90°。当重锤线与竖杆平行时,横杆肯定在水平位置,即此时测量的面是水平的,则图甲的水平仪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制成的。(2)在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时,由于水向低处流,则空气泡会向高处移动,若空气泡在A端,则说明A端的墙面高。27.【答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运动;2N;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解答】(1)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开始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丙图可知,2~6s物体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即做加速运动。、6~8s过程中拉力恒为2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则滑动摩擦力为2N,由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这两个条件不变,摩擦力不变,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4s物体做加速运动,摩擦力为2N。(3)根据图片可知,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v、t的乘积,根据知,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28.【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状态;竖直向下【解答】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用的力学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软着陆器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因此它受到支持力是竖直向上的;因为喷气对发动机的支持力与发动机对喷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发动机喷气方向应该竖直向下。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状态;竖直向下。三、实验探究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9.【答案】(1)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A;静摩擦力(3)不正确,出现了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解答】(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这样做的依据是二力平衡,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2)丙图和乙图比较,压力相同,丙的接触面更粗糙,所以摩擦力f丙>f乙;乙图和甲图比较,接触面相同,乙中的压力大,所以摩擦力f乙>f甲;那么摩擦力的排序为:f丙>f乙>f甲,因此图像中的曲线A表示丙图。图像中的“d”点的测力计示数小于f丙,那么此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再改变接触面的大小,而小华的实验中出现了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因此不正确。30.【答案】(1)一定(2)越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解答】(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由运动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伸长就越长;(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可知该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小明使用橡皮筋研究拉力与速度的关系时,由于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小球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所以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故答案为:(1)一定;(2)越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31.【答案】(1)静止(2)直线(3)2(4)摩擦力【解答】(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与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静止状态;(2)根据图乙可知,其中的小车发生扭转,则左右两个拉力就不能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了,因此: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才能平衡;(3)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相互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相互平衡,因此小车受到2对平衡力的作用。(4)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2.【答案】(1)控制变量 (2)乙 ;丙 【解答】解:(1)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①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保持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改变深度,由实验可知甲和乙适合;②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由实验可知乙丙合适.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2)乙;丙.四、综合题(本题4小题,33、34每空2分,35、36题每小问3分,共30分)33.【答案】(1)不变;仍具有(2)向上运动【解答】 (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地球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地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地球停止自转后惯性不变;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失重状态的宇航员仍具有惯性;(2)气球和物体一起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要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再下降。34.【答案】(1)C(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强为3.2×103Pa。【解答】(1)如图甲所示,嫦娥六号环月飞行时,受到的月球重力方向是指向月心,即C方向。(2)嫦娥六号着陆月球时,通过发动机喷出气体来达到减速目的,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着陆器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力为:F=G=mg=2.4×103kg×1.6N/kg=3.84×103N。着陆器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强为:。答:(1)C;(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陆器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强为3.2×103Pa。35.【答案】(1)此次她们骑行的距离是s=vt=4m/s×(60s×25)=600m;(2)该车受到的阻力f=0.1G总=0.1×(50kg+10kg+10kg)×10N/kg=70N;该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相互平衡,则牵引力F=f=70N。(3)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G总=(50kg+10kg+10kg)×10N/kg=700N;地面受到的压强。36.【答案】(1)解:G=mg=4000kg×10N/kg=40000N(2)解:s=200m-50m=150mv===30m/s=108km/h(3)解:F=G′=(4000kg+4000kg)×10N/kg=8×104NS=4×0.1m2=0.4m2p===2×105P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