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下图名为《赶集的古罗马农民》,其展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B.经济生活的多元化C.市场经济的体制化 D.土地制度的国有化2.从1801到1850年,英国急剧膨胀的城市人口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给城市住房带来巨大压力。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通过调查详细了解情况,决定通过立法制定住房的标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于1885年颁布《工人阶级住房法》。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上,有的城市继续由资本家和房地产商实行营利经营,政府也通过立法进行约束。这反映了英国( )A.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B.已经建设成为法制国家C.政府干预房地产经济 D.阶级矛盾不断激化3.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图示,右侧“?”处应填(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单极世界 D.经济全球化4.下面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 )时期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一五”计划时期 143% 90% 负增长“二五”计划时期 139% 100% 54%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5.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因发展速度最快而成为新的世界霸主B.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C.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D.这体现了两极格局的崩溃和多极化的发展6.下图为隋朝粮仓分布示意图,据图可知当时( )粮食主产区分布于江南地区B.国家仓储制度完善管理严格C.仓库设置都集中在首都地区D.运河开通便利物资运输储藏7.如果为如图标注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政权并立阻碍经济文化交流 B.都城选址与经济格局变迁C.边疆治理依赖水陆交通建设 D.政区划分与自然地理因素8.下表为中国1933—1936年运输器材输入金额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中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 )年份 汽车、巴士及车底盘 牵引车、拖车及卡车 火车头及煤水车 铁路客车货车1933 6878 4786 2502 17151934 7561 7239 978 18811935 5513 5330 3951 19661936 4505 7100 14029 11607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空间拓展C.列强加大对中国资本输出 D.近代化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9.黑死病给佛罗伦萨带来了屠城般的毁灭。目睹这一切的薄伽丘在首轮瘟疫偃旗息鼓后开始了长篇小说《十日谈》的撰写。据此可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家相互回避,街坊邻居互不照应,即使亲戚之间也不相往来,或者难得探望。瘟疫把大家吓坏了,以致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互相都不照顾。最严重而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尽量不照顾看望儿女,仿佛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A.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短缺B.黑死病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社会的隔阂C.文学作品体现了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动荡D.黑死病的传播坚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10.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套邮票的票面图案《采药》,其描绘了两名女性乡村医生,背着药筐,拿着锄头,正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的场面。该画面信息可印证当时( )A.国家重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B.民众缺医少药问题愈发突出C.农民投身经济建设热情高涨D.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11.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标名为纲,列事为目”。该书问世后,陆续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100多种版本,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最多的科学著作之一。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 《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A.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 B.扁鹊有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C.历史叙述往往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 D.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13.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14.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史料内容 史料来源秦始皇焚书诏今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蓝、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北魏周游)尤善医药……太宗尝苦风头眩,游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踢爵成德侯 《魏书·周海传》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 《唐会要·医术》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B.医学受到官方重视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 D.御医选拔方式多样15.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16.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当时陕甘宁边区( )时间 具体措施1941年11月 《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 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 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完善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17.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18.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19.如图是《人民日报》1957年12月4号刊登的漫画《忙坏了制图员》,该漫画( )A.体现了现实主义画派的特点 B.讽刺了技术层面的“浮夸风”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D.反映了国家基础建设的成就20.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坦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A.商业的繁荣 B.国家的统一 C.侵略的需要 D.宗教的传播21.下表有关商贸形式创新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商贸形式创新 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① 货币诞生 便利了商品交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②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 为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加速资本原始积系③ 首家百货公司开业 为人们提供大众化消费商品,促使茶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④ 电子商务兴起 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县财政与省财政直接发生联系,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如图为采取省直管县或省直辖县体制的县级地方政府数量图。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省直辖县或直管县个数A.增加省级财政调控力度 B.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C.变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D.全面落实中央顶层设计23.如图所示为清嘉庆帝为表彰徽商鲍氏家族济困扶贫、广行善举而立的乐善好施坊。这反映了( )A.国家对社会教化的重视B.政府是社会救济主体C.徽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24.观察如图,其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同步 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C.经济发展与医疗水平不统一 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25.下面为汉代丝绸之路和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汉代相比,元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不同是(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A.与蒙古远征密切相关B.深刻影响欧洲经济格局C.交流的时空大为拓展 D.河西走廊核心地位下降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1902—1912 年《大公报》中刊载的一些医学广告。《大公报》创刊于1902 年,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刊载了大量的医学广告。其所刊载的西医广告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医学学科概念,代表性的眼科广告有“西国医眼”“大学眼药”“共济医院广告”等,代表性的牙科广告有“牙医周相臣”“金刚石老牌牙粉”“小松崎齿科病院”等。从广告看社会变迁标题 内容狮子牌牙粉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西医妙技 本邑某绅之夫人,患噎膈症,将及一年。屡延华医调治,毫无寸效,至今正几至滴水不能下咽,殆濒于死矣。嗣请法国医士—北洋医学堂总教习纳君玉成设法医治,纳君谓:“如用药调治,恐收效迟”,乃用以胶皮管探入病人喉中尺余,毫不觉其痛苦,但觉胃口稍涨。将胶皮管提出,立刻即能食饮,渐渐可以复元矣。西医之妙,真有非华医所能望其项背者直隶全省禁烟总局设立戒烟医院告示 为出示晓谕,专照得本局办理全省禁烟事务,应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大公报》刊载医学广告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公报》刊载的医学广告蕴含的历史价值。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D B D B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D B B B A B D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A B C26.(1)唐: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坊市分开;以皇城和宫城为中心。宋: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业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出现了娱乐性场所;以皇城和宫城为中心。(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趋势: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27.(1)特点:德国: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发挥垄断组织的生产优势;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成果;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中国:国家主导;以计划经济的形式推进;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助与自主探索相结合;分步骤推进。原因:借鉴工业化先行国的经验、技术;两国基本实现了统一,政局稳定;实施适应国情的现代化道路。(2)发展变化:从效仿借鉴到自主探索;从注重生产,到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更为细化、成熟、科学;内涵逐渐拓展、丰富、深化。(3)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道路,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开创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为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弥补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缺陷,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28.(1)背景:新的医学学科出现;社会上卫生观念和健康意识有所增强;西方医学知识的传人;中国人对西医的认可和接受。(2)历史价值:了解西医东渐的情况;认识近代中西医的交流与融合;了解近代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的历史;佐证晚清开办了医院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