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二框 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时内容是在上节课“人的社会化”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聚焦于亲社会行为这一关键主题。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今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情感基础。本课围绕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及如何养成展开,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从学情看,八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普遍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然而,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以及养成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仅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亲社会行为,但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价值缺乏思考。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难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对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关注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事例,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体会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他人和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道德修养)
2.了解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公德、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明确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参与公益活动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3.通过“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为什么养成亲社会”等,深刻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明白亲社会行为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及做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闻热点导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强化特色性的实践服务,积极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暑假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佳时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带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躬身实践的飞跃。当下,我国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思考:暑期你去了哪些地方?有过哪些社会实践经历?请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导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和老师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多媒体出示图片:
  
思考: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这些行为都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教师讲述:这些行为都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探究二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多媒体出示教材P13“探究与分享”: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教学方法。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哥哥”“墨姐姐”。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思考:(1)材料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2)结合自己参加的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选取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探究三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多媒体出示教材P14“探究与分享”:
今天,很多青少年走进社会课堂,参加社区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出力献策;参观现代化工厂,体会科技变革的力量;参观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成果的灿烂辉煌;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2.课后活动:
(1)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5“阅读感悟”,了解习近平青少年时期的人生感悟和寄语,思考其对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从领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物探究:组织学生以自己熟悉的某个模范人物为例,按照教材P15“启思导行”部分提示的方向,探究其成长过程,思考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榜样意识。)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1.知识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意义、养成方法以及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倡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倡导亲社会行为在班级内发起倡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