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造清朗空间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营造清朗空间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第二框 营造清朗空间
本课时是在学生对网络改变世界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重点是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和意识,引导他们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教材首先通过两种不同观点,引发思考,从而引出网络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以及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重要性。接着阐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具体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和技能讲解进行深入分析。又通过“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公益行动,引出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进行总结和升华,号召学生争做中国好网民。
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网络带来的困扰,如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休息、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等,他们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对于复杂的网络现象和问题,可能难以全面、客观地分析。同时,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对于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理性对待网络,还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教学中应注重价值观引导,强化信息辨别能力,培养自主管理习惯,结合家校协同,通过案例实践提升网络素养。
1.通过“生活观察”“相关链接”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不传播不良信息,尊重他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正确认识网络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能够理性看待网络中的问题和现象,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在面对网络的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健全人格、道德修养)
2.通过“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根据“网络带来了哪些便利,或者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扰”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在网络中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遵守网络规则。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传播正能量的意识,积极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
教学难点: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
短视频App设“青少年模式”
通过给短视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孩子每天观看超过40分钟后,需要家长输入独立密码才能继续使用。这种“青少年模式”,正是国家网信办指导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教师讲述:“青少年模式”是对我们上网的一个指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呢?让我们一起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吧!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全面认识网络
多媒体展示教材P19“生活观察”:
思考:(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提示:(1)奶奶和爸爸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奶奶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弊,否认了网络的利。相反,爸爸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利,忽视了网络的弊。
(2)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网络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便利,或者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扰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补充: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探究二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多媒体出示教材P20“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上面的问题?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困扰?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相关链接”,并播放相关视频,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危害有哪些?(再次明确合理利用网络,不沉迷网络。)
2.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以上漫画说明了网络上出现了哪些现象?这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何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1“方法与技能”,掌握“辨别网络谣言”的方法。
3.多媒体出示以下案例: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思考:(1)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4.多媒体出示教材P22“探究与分享”,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谈谈你的感受。
(2)开展、参与这些网络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要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5.课后活动:组织同学们根据教材P22“启思导行”,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如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