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文明有礼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文明有礼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文明有礼
本课所讲的文明有礼,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石和人际和谐的基础,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本课时聚焦于“文明有礼”这一重要的主题,是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开篇内容。教材围绕文明有礼,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明有礼在生活中的体现,接着阐述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全面认识文明有礼的价值,然后强调礼仪制度建设和重大礼仪活动的社会教化作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理解。最后,教材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有礼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文明有礼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他们对于文明有礼等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接受意愿,但在实际行动中可能会受到个人情绪、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文明有礼的内涵与意义”,认识到文明有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文明有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理解文明有礼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信念。(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2.通过材料分析活动,围绕议题“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文明有礼的意识,做到言谈文明、举止端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念,学会以礼相待,与人为善,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
教学难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礼仪之邦》。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
教师导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希望得到尊重与友爱,首先自己就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怎样做才是以礼待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有礼的道德之人。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这些行为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2.多媒体出示材料: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材料中的年轻人哪个方面做得不好?他又悟出了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3.多媒体出示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思考:结合上述同学的看法,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设的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4.多媒体出示教材P36“探究与分享”,并播放习近平主席接待外国元首访华的相关视频。
思考:从以上材料和视频中,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有礼在国家层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7“相关链接”,进一步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探究二 做文明有礼的人
1.教师过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文明有礼呢?
多媒体出示材料:
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岩和爸爸妈妈到就餐包间后,坐在沙发上读着书,等候其他人。几位客人来了,小岩站起来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大家落座后,爸爸妈妈与朋友聊起天来。小岩虽然有些饿,但还是耐心等待。就餐时,每当叔叔阿姨用公筷给小岩夹菜,小岩都会站起来表示感谢。
思考:小岩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
学生思考后回答。
多媒体进一步展示校园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衣领大敞。
③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教室内讲粗言滥语、嬉戏打闹。
思考:对于这些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37“阅读感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周恩来总理等文明有礼的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品质,努力成为文明有礼的人。)
教师讲述: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通过提问、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有礼的内涵、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做文明有礼的人的具体要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