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第二框 践行平等本课时在承接“珍视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和价值,学会在生活中践行平等原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积极维护平等的社会秩序。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平等相关的话题和现象,如性别不平等、就业歧视等,但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可能对一些侵犯平等权利的行为缺乏足够的敏感度。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平等的表现”,使学生明白平等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通过“相关链接”解释了在现实生活中对特殊群体的差别对待是为了实现实质平等,让学生正确理解平等原则。(法治观念)2.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根据“案例分析、实践探究、讨论交流”教学情境设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维护平等的社会事务中。(责任意识)教学重点:平等的含义,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教法:情境式、启发式。学法:自学、小组合作。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追求平等》。教师导入:同学们,刚刚我们观看的这段视频,聚焦了性别平等、教育平等以及残疾人平等,无论是职场中女性为争取平等机会而拼搏,还是贫困地区孩子渴望公平教育资源的眼神,亦或是残疾人努力克服障碍追求梦想的身影,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平等的重要与珍贵。平等,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每个人尊严与希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追求平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新课——《践行平等》,去探寻其中的答案。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认识平等1.多媒体出示教材P61~62“生活观察”:思考:(1)从材料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在生活中,男女之间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还有哪些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讲述:平等的含义: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平等的表现:人格平等。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2.多媒体出示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宪法和法律的上述规定,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讲述: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这些针对特殊群体的差别对待,是不是违反了平等原则?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63“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平等的实质,理解这种差别对待是为了实现实质平等,符合平等原则和精神。探究二 践行平等1.教师过渡: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平等,努力践行平等。多媒体出示以下情境:情境一 转学生因内向被孤立,如何让他融入集体?情境二 班级中有人嘲笑家境贫困的同学,你会如何劝阻?学生分组演绎情境,其他同学点评:哪些行为体现平等?哪些属于歧视?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及时作出评价和纠正。多媒体出示法律链接:宪法中“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相关条文,强调平等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教师讲述: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2.多媒体出示教材P64“探究与分享”:思考:(1)张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讲述: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这损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3.多媒体出示教材P65“阅读感悟”:1944年,陈云主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和供给保障工作。由于身体不好,出汗多,他穿的军装破得快,打了不少补丁。管后勤的同志看到后,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送给陈云一套新军装。陈云知道后,非常严肃地对这位同志说:“你是只给我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思考:(1)陈云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2)在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特权的表现?我们应该如何坚决反对特权?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述: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等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1.知识梳理:让学生自己总结平等的内涵、价值及践行平等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点。2.情感升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平等意识,积极践行平等,为建设平等有序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