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社会责任我担当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社会责任我担当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社会责任我担当
“社会责任我担当”是第九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课时,是单元核心概念的奠基性内容。本课时在教材体系中承担知识建构与价值观启蒙的双重功能:以“责任”为核心,整合政治认同(家国担当)、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法治观念(依法尽责)、健全人格(理性奉献)、责任意识(主动担责)五大素养,为后续“奉献社会”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解析责任内涵、分层责任(个人→他人→国家)及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引导学生从认识“责任是什么”到践行“如何负责”,实现价值观内化与行为外显的统一。
学生参与过班级值日、社区志愿活动等,对“奉献精神”有朴素认同,但对责任背后的社会意义缺乏深层思考,难以将其与自身行为联结,存在“知行脱节”现象,易陷入“形式化尽责”(如应付值日任务),缺乏主动担当的持续性。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责任的内涵”,阐释责任的本质是“分内应做之事”,分析社会制度中公民责任的必然性,论证个人责任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联性,强化“家国一体”的责任担当意识。(政治认同)
2.通过“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等课堂活动,围绕议题“承担责任的作用”,明确对自己、他人、社会的分层责任边界,践行“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道德准则;强化感恩意识,履行个人(身心健康)、他人(互助关爱)、国家(奉献社会)的递进式责任;理解“尽责无悔”的内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联结,践行“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明确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责任”转向“主动创造责任价值”。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
一个15岁的少年在楼前的空地上踢球时,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撞碎了。店主说:“这块玻璃是特制的,你得赔。”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弄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么咱们应当赔偿。现在你还小,这次钱我来付。等你长大了,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思考:(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2)爸爸是否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
学生思考后回答。
提示:(1)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应该赔钱给店主。
(2)应该。因为这是父亲的责任,我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教师导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是否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责任的话题。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 社会责任我担当
1.多媒体出示教材P75“生活观察”,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你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你对谁负责?”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积极履行对他人的承诺,认真完成社会实践任务,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都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人,既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更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美好社会。
2.多媒体出示教材P76“探究与分享”:
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
思考: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成长有哪些作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通过承担这些责任,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你觉得自己变得更加自信、独立了吗?”等,让学生深入思考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对自己负责,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例如,我们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负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规划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等等。
3.多媒体出示教材P77“探究与分享”: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父母辛勤劳动,含辛茹苦,努力为子女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兢兢业业,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解放军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守卫祖国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思考:(1)这些人为我们做了什么?他们的付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付出?
(2)有人说:“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上述情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分小组围绕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讲述:对他人负责。每个人在受惠于他人的同时,要履行好对他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平等、真诚对待他人,公正处事,同时要心怀感恩、善待他人,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努力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能增进友谊和团结,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
4.教师过渡:除了对他人负责,我们还应该对谁负责?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嫦娥五号”团队平均年龄33岁,用创新技术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材料二 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银发议事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讨论。
思考:(1)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2)普通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算不算对社会负责?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担当和奉献。我们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将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5.多媒体出示教材P78“阅读感悟”。
思考:樊锦诗为什么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五十多年?她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责任精神?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多媒体进一步展示张桂梅、袁隆平等人的事迹。
思考:我们中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力量?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承担责任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可能会被误解和责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增长才干,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我们要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应尽的责任,不抱怨、不懈怠,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责,我无悔。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责任的内涵、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对他人和国家社会的责任等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