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奉献社会我践行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奉献社会我践行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积极奉献社会
第二框 奉献社会我践行
本框“奉献社会我践行”是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二课时,是本课的落脚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责任的内涵、认识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奉献社会,引导学生将奉献社会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简单的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虽然对奉献社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一些奉献社会的行为表现,但对于奉献社会的深层次意义、如何有效奉献社会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个人发展与社会奉献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引导。
1.通过“生活观察”“阅读感悟”等课堂活动,深刻理解奉献社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奉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激发对奉献精神的向往和追求。(政治认同、健全人格)
2.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课堂阅读思考活动,深刻理解奉献社会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奉献社会的表现、意义、做法。
教学难点: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志愿者》宣传片。
思考:视频中穿红马甲的人是什么身份?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导入:视频中的志愿者们在奉献社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和温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每个人的主动尽责、积极奉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奉献社会。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 奉献社会
1.多媒体出示教材P79“生活观察”: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0“阅读感悟”,讲述甘祖昌夫妇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教师总结归纳:奉献社会的表现形式:包括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等。奉献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能够使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奉献社会能够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2.多媒体展示教材P80“探究与分享”:
思考:(1)邓稼先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本领、奉献社会。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青少年处于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
3.教师过渡:先采访一下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已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你们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讲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多媒体出示教材P81“相关链接”,补充介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出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入团宣誓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思考: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入团宣誓誓词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奉献社会,我们要追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真诚奉献,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4.多媒体出示材料:
一位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感想:昨晚,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志愿活动,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和另外三个组员“走街串巷”,在此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爬楼梯,一起扛大大的麻袋,一起说说笑笑,在欢笑与汗水中我们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天。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接触了比平时更多的人,这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让我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相处,知道了礼貌的重要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当得到他人的称赞时,我心里美滋滋的。
思考:这位中学生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多媒体出示教材P82“相关链接”,讲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教师讲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在志愿服务中长知识、强本领、增才干,努力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5.多媒体出示材料,并展示西部志愿服务的相关视频:
2024—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重要领域;突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示范引领青年在平凡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突出基层导向,把项目重点聚焦基层,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开展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思考:(1)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2)你像他们一样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我们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少年的时代责任。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奉献社会的表现、意义、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知识点。
2.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建立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