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第二框 守护正义“守护正义”是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揭示正义在保障人们生活、营造社会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接着强调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既要敢于斗争,又要讲究策略。再通过让学生了解在面对非正义行为时可以寻求的帮助途径。最后指出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司法公正,阐述了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国际正义的意义。初中学生对正义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正义相关的话题和现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涉及正义的事件,这些经历为他们理解正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有限,他们可能无法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理解正义问题,对于正义与个人、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对于正义的内涵、价值以及如何守护正义等理性知识还比较缺乏,在面对复杂的正义问题时,可能会存在困惑和迷茫,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引导、讲解和启发。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根据“正义内涵和意义探讨”教学情境设置,说明正义行为对维护社会文明的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阐释国家制度如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定“制度自信”。(政治认同)2.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课堂活动,反思冷漠与旁观的心理根源,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学会守护正义的勇气与策略,形成坚持原则、不畏风险、冷静果敢的健全人格;强化担当精神、助人勇气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教学重点:正义的内涵,如何守护正义。教学难点:如何守护正义。教法:情境式、启发式。学法:自学、小组合作。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情境:班级竞选班干部时,发现有人私下拉票。教师提问:作为同学,你会选择揭发还是沉默?这种选择的“正义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导入:正义始终是人类追问的核心命题。它可能藏在一场辩论里、一次选择中,甚至是一次沉默的反思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正义”的复杂面纱,探讨我们应如何守护正义。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认识正义1.多媒体出示教材P70“生活观察”,请同学们续写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思考:从这些关键词中,你们能不能总结出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特点?学生完成续写后,思考共同点。教师讲述: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体现了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价值导向。正义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2.多媒体出示教材P71“探究与分享”: 思考:国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思考:漫画中的行为,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述:正义的作用:①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正义要求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②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正义要求人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惩恶扬善,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弘扬社会正气;要求人们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无私无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探究二 守护正义1.教师过渡: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期盼正义、捍卫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多媒体出示教材P72“探究与分享”:为鼓励见义勇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某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者可免费乘公交、游景区,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同时,该条例注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倡导公民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思考:为什么要倡导公民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学生分小组围绕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既能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多媒体进一步展示情境材料:一个小镇治安混乱,劫匪横行。某天,一位青年徒手制服劫匪却致其重伤,引发争议:有人赞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滥用私刑”。学生讨论交流:(1)青年的行为是正义的吗?为什么?(2)如果法律未及时制裁恶行,个人能否“替天行道”?教师讲述: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每个人都要自觉识事理、辨是非、知善恶,以实际行动推动正义的实现。面对非正义行为时,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善于做到见义智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2“相关链接”,了解一些热线电话,增加社会常识。2.多媒体出示教材P73“阅读感悟”: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段话说明了“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述: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法律是维护和实现正义的基本途径,公正司法是捍卫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多媒体出示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1)从正义的角度,谈谈东京审判给我们的启示。(2)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际正义?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讲述: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国际正义。正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中国始终是国际正义的守护者。维护国际正义,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构建更加符合正义的国际秩序和美好世界。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情感升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强调: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守护正义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正义观,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到守护正义的行动中,为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