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
5.在北魏政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由拓跋宗室、助臣八姓及汉人士族
等组成的代人集闭逐渐崛起,占据了卫尉即、太仆脚、尚书、待中等高
注意事项:
级官职。这
A.反映了华夏认同的理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
B.表明当时民族隔因已被消除
C.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定位置。
D.说明汉人士族主北魏政权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6.图1为唐朝同一户箱在不同年份的记录内容(部分)情况。其变化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考试
户主王安国,丁男,&拾
户主王安国,陆拾肆岁,白丁,
陆岁,课户见偷
课户见榆」
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
……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已受:永业田武拾亩,口
计见定受田:永业朵田息拾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
分田拾亩」
买田拾亩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未受:柒拾伍亩.
宅士所,瓦舍三楹.牛壹头」
1.考古学家在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某时期的文化层中,出土了磨光黑陶
计租二石(聚),调布二
……水为常业
丈,庸布六丈(折役廿日),
户税钱贰仟伍佰文(已纳):
杯、白陶鬻、穿孔石刀、石镰、石犁、骨镞、玉钺、玉琮、陶纺轮等
煤件通当户家口田段亩数
地税聚叁石贰斗(欠一斗),
器物及确切的酿酒证据。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欧役具状如前.
煤件通当户新旧口田段亩数四至
A.人类从迁徙转向定居
B.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手工业分工
具状如前.……
C.农业生产工具实现质变
D.渔猎采集是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
图1
2.据铭文记载,西周某诸侯国国人因不满该国君主昏聩,联合贵族废黜
A.反映了征税标准的调整
B.体现出赋税名目的不断增加
旧君,并从旧君的同宗近支中选出新君,新君即位后即举行告庙仪式,
C.说明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导致了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
祭祀祖先。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7.图2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部分)。该学规
A.政治民主色彩浓厚
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学即敬为尧
朋长
C.分封制度趋于崩渍
D.宗法原则是政治架构的核心



是五



3.为重塑社会秩序,儒家提出“礼者,天地之序也”,墨家则主张“人
也牧

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反映了两者
图2
A.政治立场的不同
B.学术观点的分歧
A.旨在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B.完善了私学教育体系
C.教育方式的差异
D.文化取向的迥异
C.注重传承传统伦理规范
D.带有理学生活化的特征
4.汉武帝元狩元年后,原本多依附淮南王的准南士人逐渐入朝为官,到
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有分工明确的市镇,如专背瓷器的景德镇、
西汉中后期,有人已官至谏大夫、御史大夫等。这
专营丝绸的盛泽镇,还有专业的船运、车运等物流企业,并且出现了
A.反映了大一统局面的加强B.体现了郡国并行体制的废除
制定规则、调解纠纷的行会、商会等机构。这表明该地区
C.推动了中央监察制度的完善D.源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A.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B.商业资本主导经济发展
C.工商业市镇规模扩大
D.区域性市场体系趋向成然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11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11页)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2025.07
一、
选择题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A
D
A
D
D
C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A
B
D
B
二、非选择题
26.(12分)
经济分布角度:
变化:东汉时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手工业(如纺织、治铁等)、
商业繁荣城市多集中北方:宋代时南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经济地位大幅提升,水稻
主产区、手工业(丝织、制瓷等)、商业城镇在南方分布更广且更密集。反映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的趋势。
手工业角度:
变化一:手工业种类更加丰富。东汉有纺织、煮盐、治铁等行业;宋代除传统的纺织、
制瓷业,还有造纸、采煤业等。变化二:制瓷等行业技术和规模进步显著,出现众多名窑。
变化三:手工业分布更为广泛。这体现了手工业发展的趋势。
商业角度:
变化一:商业市镇增多。宋代南方商业城镇崛起。变化二:商业活动范围和规模扩大。
宋代沿海地区(如广州等)海外贸易发达。这体现了商业发展的趋势。
农业角度:
变化一:种植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如占城稻传入中国、棉花种植更为广泛等。变化二:
农业种植、灌溉技术进步。这体现了农业发展的趋势。
(每个角度3分,任意其中两点变化2分,趋势1分)
27.(12分)
社会进步(新事物)角度:
社会风气方面:“厂甸之中,商贾云集,士女纵横”(图中街市上有男有女),反映
了当时传统的“男女分际”有所松动,社会风气日渐开化
女性意识方面:四川女学堂学生成淑发起“妇人会”,募捐赈济江北难民,这反映了
女性突破传统角色,参与社会公益,展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社会观念方面:《中国妇人会》的刊登,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参与公共事务一定程度
的关注和认可,表明中国文明在女性解放方面有所进步。
教育领域:出现女学堂,如北京四川女学堂,说明开始重视女子教育,打破了传统观
念,为女性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条件,是社会进步在教育层面的体现。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任意答出其中3个角度,信息1分,说明2分)
保守因素(旧事物)角度:
清政府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礼教观念依然强大,对女性行为规范仍有诸多限制,新旧
观念在社会变革中存在冲突。
图中人物大多穿长袍马褂,说明当时传统社会观念仍然存在。
(任意答出其中1个角度,信息1分,说明2分)
28.(12分)
变化表现:这些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较快;少数
民族个数呈增加趋势,民族多样性增强:不同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和民族个数存在明
显差异(或者答秦皇岛的少数民族比例一直较高,而烟台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相对较
低)。(2分,任意答出2点)
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属于沿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迅速,更多的少数民
族人口到此经商打工: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少数民族家庭迁移至此:90年代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往来更趋频繁;产业结构调整,
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秦皇岛靠近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有较多
的少数民族人口。(6分,任意答出其中3点)
影响角度:促进民族交融;增强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丰富了这些城市的文化元素,
促进文化创新和融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相关产
业的发展,如民族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等。(4分,任意答出其中2点)
29.(14分)
(1)交通:庞大的道路系统,便于经济文化交流,为罗马文化传播提供了交通条件:
军队:军团是各行省接触罗马文明的重要媒介,外族参军等加速了罗马境内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政治:公民权扩大,推动文化交流融合。
城市与社会生活:相似的城市建筑,统一的法令、钱币等,有利于文化传播。
(任意答出其中3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
(2)战争对文化的作用在拉美文明形成过程中体现出双重性,既有破坏性也带来文
化交融。(2分)印第安文明几乎被摧毁,印第安人种几乎灭绝:(2分)在暴力征服下,
不同文明碰撞催生文化融合创新,如天主教吸收印第安祭祀仪式和贡品,形成混合信仰:
梅斯提索人等新族群出现,推动语言、艺术融合。(2分)
在文明交流互鉴这一视域下,战争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使人类付出了惨重代价。我们应
当正确认识战争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的持久性,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文明观。(2分,
任意答出其中一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