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是( )
A.甲骨文 B.金字塔 C.帕特农神庙 D.《汉谟拉比法典》
2.约公元前4000—3000年,古代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等世界多地诞生。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 )
A.同质趋同 B.互融互鉴 C.多源多样 D.封闭隔绝
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一时期,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 )
A.津贴制度 B.元首制 C.陶片放逐法 D.种姓制度
4.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4年的春节在公历2024年2月10日。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它的基础是( )
A.太阳历 B.阴阳历 C.儒略历 D.干支历
5.在中世纪西欧,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材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是( )
A.以土地为纽带的单向依附关系 B.血缘纽带的家族统治关系
C.权利义务明确的双向契约关系 D.中央集权的行政隶属关系
6.在英格兰,自13世纪末起,法律就不允许再建立新的庄园,庄园土地逐渐转归自由持有农和公簿持有农持有。就这样,许多庄园到近代初期逐渐被解体。材料反映的是( )
A.庄园经济结构的变革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C.土地所有权出现变化 D.庄园主权力日益衰落
7.646年,在从中国留学归国的革新派推动下,日本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国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
A.依靠贵族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8.从首都罗马到欧、亚、非各行省,“罗马式”城市闪烁在欧洲地中海广阔的大地上。人们在这些城市中会看到一样的会堂、神庙等,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法令、文字等。这说明了( )
A.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世界 B.罗马文化影响了境内其他地区
C.罗马帝国出现了社会危机 D.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
9.13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由此可见,当时佛罗伦萨( )
A.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C.基督教的势力增强 D.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10.《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取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
11.某同学检索世界地名,发现很多地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这些地名是为了纪念( )
A.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家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领导者
C.推翻教会统治的革命家 D.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
12.“农奴制改革后,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离开村社,来到发展更为迅速的工业城市谋生。”材料说明农奴制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B.推动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C.从根本上维护地主的利益 D.是对农奴的又一次剥削
13.19世纪中期,全球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奴隶制在全球范围彻底废除 B.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4.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
A.工业化进程的生态问题 B.工业化的高度发展
C.城市基础建设落后 D.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
15.列宁指出:18世纪这些真诚而正直的人,衷心地期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理性王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进步。列宁评价的是近代欧洲( )
A.人文主义者 B.自然科学家 C.远洋航海家 D.启蒙思想家
16.十月革命树立了一个榜样,在许多国家得到效仿。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得到极其强大的推动力,这使它们摆脱殖民奴役成为可能。材料旨在强调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转变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17.苏联“二五”计划期间的技术进口比“一五”期间减少了9倍以上,这使对外借贷从1931年的63亿卢布减少到了1936年的4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适应国情B.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18.“当严寒来临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人数,苏军抓住战机,于1941年12月6日开始大举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战后,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这说明这场战役( )
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又由于美国操纵北约不断东扩,引起了俄乌军事冲突,成为俄乌冲突的幕后推手。美国的这些做法( )
A.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B.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C.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D.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0世纪50—70年代,众多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工业体系,并且在农业领域推行土地改革等措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材料旨在说明( )
A.殖民体系坚不可摧 B.资本主义模式普及
C.民族独立推动发展 D.区域合作成果斐然
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
21.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民主 体现自由】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每月召开3-4次会议,凡20岁以上 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自由有哪些体现?(4分)并指出雅典公民大会的地位?(2分)
【真理-指引自由】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的例证。(4分)
【科技-创造自由】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 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 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的出现与哪一动力的广泛运用有关?(2分)从 该动力的出现、改进、运用结果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斗争,捍卫自由】
材料四
图1纳赛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图2巴拿马运河
埃及共和国成立后,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最终迫使英国撤走了占领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的原因。(4分)
22.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和变革,从而使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得以实现……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互动手段又从物质上把世界各部分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地推动整体世界的前进。
——摘编自胡才珍《略论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方面走在前列并赶超英国的主要是哪两个国家。(4分)这种“赶超”对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并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些院校新增了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等新技术专业。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实施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90.9%。据统计,仅从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就有包括李四光、邓稼先等在内的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毅然放弃西方国家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世界史》
(1)材料一的联盟指的是什么?(2分)联盟得以成立并能维持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分)?联盟成立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战后的敌手,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形成。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概括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2分)并指出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大转型时期。美国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遭到世界各种力量的抵制,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等以各自的方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一些小国,弱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也努力坚持独立自主、依托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发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摘编自于沛等《世界现代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并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4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世界近代史部分西方大国崛起表
国家 编起原回
荷兰 依靠地理位置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16世纪反抗西班牙压迫。成立统一荷兰联省共和国;国家体制和现代商品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制定共和国宪法。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力的国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和证券交易所。17世纪中期。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商业霸主称霸海上。
英国 确立新政治体制,成为第一个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地理位置,专注发展经济和拓展海外势力;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体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18、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盛的军事和经济强国和第一个全球意义的海洋帝国。
美国 远离欧亚大陆的位置优势:先求独立:后维护统一制度创新和对宪政法治的信仰是爱国强大的关键因素,抢占科技和管理的制高点,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美国维系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点。二战至今。美国成为军事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超级大国。
——摘编自岳文典《迈代西方大国崛起的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国家崛起的一个相同因素,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A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A D C C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1.(1)体现:参与权,每位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立法权,公民平等享有立法的权利;选举权,公民享有通过选举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监督权,公民有权监督政府的运作;言论自由,公民在大会上可以自由发言和辩论。
(2)例证: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动力:蒸汽机
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等,言之有理)
(4)原因:杰出领导人的领导;人民群众支持;国家的独立。
22.(1)主要因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事物的出现,向传统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等。
(2)国家:美、德。影响: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不平衡的状态,为一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3)原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科研提供物质基础;高等院校新增一系列新技术专业;国家的重视和科研经费的增加;大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回国等。
23.(1)联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目标:摧毁法西斯(或打败法西斯);
作用: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变化:由盟友变成敌手。
目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3)趋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升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任选2点)
24.【示例一】观点:制度创新促进大国崛起。
论述:17世纪的荷兰素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呼,在当时的世界堪称世界强国,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强大创新能力,它制定共和国宪法,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力的国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英国在1688年完成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确立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在世界率先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保障,为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强调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与指导,度过了经济危机,体现了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为美国在二战打败法西斯敌人奠定了基础。在二战后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大国崛起注重国家创新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也要注重创新。
【示例二】观点:地理位置优势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基础。
论述:荷兰地处欧洲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凭借“海上马车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航运和贸易,成为17世纪商业霸主。英国作为岛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避免了欧洲大陆频繁的战争干扰,得以专注于工业革命和海外殖民扩张,建立“日不落帝国”。美国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初期保持中立,避免本土遭受战火,战后成为全球经济和军事中心。
总之,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为三国崛起提供了战略缓冲和发展机遇,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