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一历史命题人: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A .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 B .公社缺乏统一的领导C .对团结农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D .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9 .1921 年初,国内战争已结束,但农业生产形式不见好转,农民还在有意缩减生产,为改变这一局面,俄国()A .实施农奴制改革 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表述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在欧洲普遍确立B.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东西方贸易更加困难D.启蒙运动的思想在世界普遍传播2“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信仰即可得救B.极力反对教会神学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3.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问世C“四月提纲”的发表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通过4.下图是某论文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时代是( ))C .采取新经济政策 D .建立苏维埃政权10 .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到深入发展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B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11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英、法采取的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换取与之妥协的政策是( )A .孤立主义 B .集体安全 C .绥靖政策 D .祸水东引12 .二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美国经济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A.①②③ B . ②③④C.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力量逐渐壮大。下列属于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的是( )A .万隆会议召开 B .不结盟运动形成 C .欧共体成立 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A.将工作重心从和平建设转向了战争B.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巨大C.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D.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1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措施缓和矛盾,但没有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根源,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主要表现有(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②妇女运动 ③美国学生反战运动 ④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16.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A.经济繁荣的现象B“滞胀”现象C.虚假繁荣D.知识经济)14 .苏联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抗衡,共同主宰世界,除了实力强大外,国际威望提高也是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苏联的国际威望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大提高,是因为苏联( )A .18 世纪初期 B .18 世纪中期 C .19 世纪中期 D .19世纪末 20世纪初5 .1910~1917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A .彻底铲除了大地产制度 B .粉碎了外国势力的干涉C .推翻反动军事独裁统治 D .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6 .一战期间,某战役标志德国“速决战”的破产。该战役是( )A .日德兰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马恩河战役(1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7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914 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A .英国和美国 B .英国和法国 C .法国和德国 D .英国和德国8 .19 世纪 70 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 ,小生产仍占绝对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2 页)(18.1991年苏联解体,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两极格局瓦解B.多极化格局形成C.和平与动荡并存D.新矛盾新冲突加剧19.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包括())一次结构性危机,传统产业日益衰落,汽车、电器等曾经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市场饱和,生产能力过剩,已有科技成果基本普及,新技术尚待开发,劳动生产率下降。针对“滞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解决对策。——换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国家应对20世纪70年代“滞账”现象的措施。(6分))A .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B .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C .防范生态环境恶化 D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0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使用手机获取和传输文字、声音、图像可谓“手到擒来”。这体现了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是()A .经济全球化 B .社会信息化 C .政治多极化 D .文化多样性(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简衣(部分))二、材料题(共 40 分)21“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国家确立方式确立的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民主共和制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内战)法国大革命多次反复,最终确立民主共和制俄国农奴制改革君主立宪制德国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摘编自中国社科院 2011 年《国际形势黄皮书》(1)材料一中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 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 20 世纪 60、70 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6 分)(——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成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后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表现。(4分))( 3)指出材料二中“权力”转移扩散的趋向。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4 分)22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12 分)材料 20 世纪 50、60 年代,资本主又国家经济高速发展,70 年代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滞胀”现象,即生产停滞和运货膨胀同时并存。“滞胀”的发生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扩大社会需求,为此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放松信贷,扩大货币供应量。这 些做法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财政赤字扩大,债务增加和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 和超过了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大。1973 年的石油危机触发了“滞胀”的全面爆发。同时,“滞胀”也是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2 页)( 3)综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 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1.B 2.A 3.B 4.D 5.D 6.D 7.D 8.A 9.C 10.B 11.C 12.D 13.B 14.D 15.D 16.B 17.B 18.A 19.A 20.B 21.(1)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解体标志:苏联解体。 (2)因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趋向: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基本趋势: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2.(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 (2)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问题。 23.(1)主要方式: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王朝战争。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科技等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认识到它在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同时,要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有益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