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初二期末答案
历史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5 CBAAB 6-10 ACAAB 11-14 DDCB
二、材料题
15.(10分)示例:
图1和图2
论题: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国情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16.(16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4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6分)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18分)(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6分)
(3)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任答2点,4分)
意义: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的外交舞台;为改革开放和外交事业打下基础。(任答1点,2分)
(4)综合国力增强(2分)
(5)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可以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家的发展等。(与外交相关,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025年上学期初二期末试卷
历史科目
命题人: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二道大题17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中提到,“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材料认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
A.捍卫朝鲜统一 B.保家卫国 C.反对美国霸权 D.民族解放
3.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促使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发生这种变化的相关文件是(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我国曾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以上的“第一”均产生于哪个时期(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政企分开
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7.“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与这场革命有关历史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8.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毒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沿开放海城市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9.观察某文选目录节选的篇目,这些篇目所反映的理论体系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我们要实现(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右图与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有关(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华民族大团结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若以“钢铁长城”为主题设立展览,展览中可以展示的模型是( )
A.C919大型客机模型 B.东方红一号模型
C.“辽宁舰”模型 D.“复兴号”高铁模型
14.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78年我国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港澳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C.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D.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 15题 10分,16题 16 分,17 题 18分,共 52 分)
15.请你从下面四幅图片中任意选取两幅图片,标明序号,依据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之间的联系论证观点“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国情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要求:论述应说明所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影响)(10 分)
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2农业实现合作化后,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图3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 图4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民主、民富国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
材料二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会议通过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说说这一文献的作用。(4分)
(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会议确立了哪一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在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与哪一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17.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1949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形势
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898页
材料四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改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
补全材料二中②处空缺的内容。③处指的是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两项外交成果。根据材料说明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认识。(2分)2025年上学期初二期末试卷
历史科目
命题人: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二道大题17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己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
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中提到,“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
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
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材
料认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A.捍卫朝鲜统
B.保家卫国
C.反对美国霸权
D.民族解放
3.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促使1952年中国广大
农村发生这种变化的相关文件是(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我国曾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一一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
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以上的“第一”均产生于哪个时期()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
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政企分开
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
代精神是(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7.“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
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
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