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 法治国家第二框 法治政府第三框 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法治中国建设都难以有效推进。目标主体基础知识体系猜猜她们是谁?你了解关于她们的故事吗?——从重拳“打拐”看法治国家建设8.1法治国家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1.法治国家的内涵(是什么) 2.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措施(怎么做)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为什么)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树立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2.科学精神:理解法治国家的特征。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01重拳“打拐”——何谓“法治国家”?02重拳“打拐”——何以建设法治国家?总议题:从重拳“打拐”看法治国家建设重拳“打拐”——何谓“法治国家”?PART-01议学情境一:余华英在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跨越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共计拐卖17名儿童至河北。令人震惊的是,首个被拐卖的儿童竟是她自己的亲生骨肉,交易金额为5000元。2022年6月30日,余华英终被警方逮捕。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议学情境一: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次庄严宣判中,杨妞花的名字与法治中国的光辉紧密相连。在接受采访时,将余华英送上法庭的杨妞花谈到一句话:“个人之勇称其为孤胆,社会之勇称其为群英,国家之勇,就是法治中国。然而我没有觉得我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得来的。”议一议:“国家之勇才是法治中国”,结合教材谈谈你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法治国家的含义: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二)法治国家的特征:一、法治国家的内涵(2)坚持良法之治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②良法的标准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二)法治国家的特征:一、法治国家的内涵(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二)法治国家的特征:一、法治国家的内涵(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②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二)法治国家的特征:重拳“打拐”——何以建设法治国家?PART-02议学情境二:在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件中,国家通过依法严格处理这一恶劣案件,全面展示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公安机关在接到举报后迅速行动,启动调查程序,确保了犯罪分子的及时抓捕。司法机关则依照法律规定,对余华英进行了公正、公开的审判。从调查取证、犯罪事实认定到最终审判,整个过程严格遵守法治原则,体现了我国法治制度的成熟与完善。议一议:余华英案件是依法治国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践,思考这一案件的审理是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余华英案件不仅是个别犯罪行为的法律审判,更是依法治国理念在现实中的生动实践。国家不仅惩治了犯罪,还提升了人民对法治的信任,推动了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一)推进宪法实施:总体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二)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宪 法法 律行政 法规地方 法规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三)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议学情境三:2025年1月26日,随着3U8952航班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场历经23年的离别终于迎来团聚。家住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的邹刚和家人盼回了失散23年的儿子。被拐时一岁多的婴儿如今已经是25岁、身高一米八的高壮小伙子,名字也从邹健强成了现在的王超,但被紧紧拥抱的他,依然是亲人深爱的孩子——在成都警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场团圆虽迟但到。2025年,邹家年夜饭,圆满收官。议学情境三: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捍卫公民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我国治理体系的核心理念。司法机关在余华英案中的表现,充分展示了法律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重要性,法律不仅是惩罚犯罪的手段,更是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民安全的力量。议一议:如今千千万万个“杨妞花”、“王超”回归家庭,这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三、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①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②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课堂练习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合宪性审查工作,坚持有错必纠。对所有提请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对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性、涉宪性问题进行审查研究。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报送备案的175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同时深化宪法宣传教育,坚持宪法实施、宣传、教育一体推进,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常委会认真行使国家立法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把监督与立法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课堂练习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答案】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律法规的合宪性审查,同时加强宪法宣传,推动社会公众自觉守法,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推动法治国家建设。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有利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实现良法之治。③行使监督权,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有利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反拐打拐,需要凝聚更多合力还需要更多社会之勇、国家之勇法治昭彰,正义充盈让人贩子受惩处,让受害者得呵护课堂总结法治国家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样做含义特征规范权力运行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课堂总结1、下图漫画《有权不可任性》给我们的启示是(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B.应逐步减少公权力的行使,强化法制监督C.制度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D.国家的各项公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D课堂总结2、检察题材影片《第二十条》引发公众关注。该电影致力于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表达了将“正当防卫”法条持续落到实处、避免成为一纸空谈的愿景。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②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只有良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法律的效力③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唯有有效实施才能捍卫法律的权威④正当防卫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应将人权的法治体系落到实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总结3、《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指出,贯彻落实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在备案审查工作中注重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原则和精神,坚决纠正和撤销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可见,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有利于( )①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②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新时代法律体系③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④坚定法治自信,宣传中国特色法治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总结4、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旨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我国对国境卫生检疫法进行修订,体现了( )①法治国家坚持宪法至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②法治国家坚持良法之治,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③以法治力量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保障公民权益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课堂总结5、石家庄市在推进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依规进行。项目启动前,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确保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涉及的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按照法定程序操作,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该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成功做法的启示是( )A.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B.坚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从重拳“打拐”看法治国家建设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