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讲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标要求】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思维导图】【问题导学】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7.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主干知识·梳理】一、改革开放的开启与进程时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意义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程 改革 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城市企业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开放 进程 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2018年至今)【深度学习】全面理解改革开放政策(1)我国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进步。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二、改革开放的意义改变“四 个面貌” 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实现 “三个 伟大 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一个 姿态” 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跨“模”思维】联系《政治与法治》中的“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联系《哲学与文化》中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原因和作用;联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主题的提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间 内容邓小平 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发 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拓展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此阶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历史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精神动力)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关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基本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易错明辨】1.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 )3.(2022·辽宁卷)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4.(2023·湖北卷)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6.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应对国际竞争的最大优势。 ( )7.(2022·北京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 )【命题探究·突破】考向1 改革开放的意义典例1 (2024·广东卷)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道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2 (2024·福建卷)1984年10月2日,“小平您好”的横幅照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牢牢定格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最珍贵的记忆。简短的“小平您好”四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 ( )①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 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切期盼 ④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豪迈情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3 (2024·湖南卷)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维延伸】不能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典例4 (2023·湖南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3 “两个结合”典例5 (2024·重庆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 ②“两个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的一致性 ③“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④“第二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历史纵深和深厚文化根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多维练透】1.(教考衔接:必修1 P33“相关链接”变式)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发出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动员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列为中心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由此可知,全面深化改革 ( )①突出发展重点,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②立足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③把牢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遵循科学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易错矫正:澄清“四个自信”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要继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须坚定 ( )①道路自信,立足各国发展实际 ②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③制度自信,推动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④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延伸】“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源于中华民族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根本,道路自信是表征。参考答案第三讲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易错明辨1.×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 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命题探究·核心突破典例1 C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①错误。 “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我国是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的,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错误。②④正确。典例2 A 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邓小平同志为我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未涉及对中国梦、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贡献,③④排除。①②正确。典例3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不选。③④正确。典例4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但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②错误。冷战结束后,仅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说法错误,④排除。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①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③正确。典例5 B “两个结合”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且二者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并不完全一致,②错误。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③错误。①④正确。多维练透1.B 全面深化改革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是立足顶层设计,②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不选。①④正确。2.C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坚定文化自信,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②③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