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干知识·梳理】一、创立、丰富和发展——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创立 主体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 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全球 视野 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源于 实践 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 进程 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坚持 特色 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党的 建设 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二、主要内容——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个明确”(思想层面) “十四个坚持”(实践层面) “十三个方面成就”(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内容 党的领导、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基本经济制度、军队建设、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 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地位 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四梁八柱” 基本方略,“路线图”和“方法论” 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关系 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跨“模”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七本思想政治教材的各个模块。在学习相应内容时,注意回扣本课时内容;在回答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非选择题时,要善于利用其他模块的具体知识丰富答案。三、重要地位——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伟大 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历史 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具体 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总体 要求 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易错明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变中国、引领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 )【命题探究·突破】考向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地位典例1 (2023·新课标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 )①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 ④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路点拨】信息提炼 辨识与判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 “六个必须坚持”围绕理论创新所需的方法以及应秉持的理念等方面展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点的高度凝练和总结考向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贡献和历史意义典例2 (2024·黑吉辽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典例3 (2024·山东卷,节选)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场伟大的革命,将真理的力量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的旗帜,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真理被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中国道路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个左右。(10分) 【方法技巧】短评类主观题解题技巧短评,是针对人物或者事件所发表的简短看法或感想,是一种常见于新闻传播的文体。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在250—300个。它评析的内容更为具体,立论角度也较为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练。写短评,顾名思义首先是要“短”,文字简练,表达简洁;其次是要“评”,即要有“评价”“评析”“评判”。短评的材料往往聚焦时代热门话题和事件,试题的设问方式灵活开放,分析问题要多角度,答案要点也要多角度,评价方法要科学新颖。具体思维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短评主题。针对题干中给出的话题,首先在原文中寻找观点线索,特别要在审题过程当中注意要求中是否有明确观点。若题目已给出明确观点,则一定要将有效关键词前置;若题目已给定主题,则只需要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紧扣主题;若题目未给定主题,则需要根据材料提炼出主题。第二步,明确设问限定。设问的主体是谁?设问的主题是什么?设问对答案有没有限定(知识角度的限定、内涵的限定、材料关系的限定、字数的限定)?明确了这些也就明确了要调用哪些知识。第三步,规范学科术语,组织写作思路。短评写作的特殊性在于,需要对评论对象呈现观点,即不仅仅要进行材料要点的概括和提炼,还需要对其进行表态。这种表态是有态度的呈现,偏向积极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另外,在书写时需要遵循材料逻辑,从材料中确定要点的同时要遵循材料的呈现逻辑进行初步加工,最终确定短评的逻辑。【多维练透】1.(易错矫正:区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基于 ( )①“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③“十四个坚持”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④“十三个方面成就”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教考衔接:必修1 P62“探究与分享”和P63“相关链接”变式)我们党非常重视对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进行总结,从建党95周年时概括的“三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四个伟大成就”,到第三个历史决议用“四个伟大飞跃”高度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和深远影响。这些成绩得益于 ( )①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②发挥党的建设伟大事业的决定性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④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历史主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方法技巧】原因类选择题解题技巧第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第二,在解题过程中,要谨记排除四种题肢: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答非所问的题肢、与题干意思重复或变相重复的题肢、因果颠倒的题肢。第三,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原因区分开来。3.(时政热点: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根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脉”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④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课时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易错明辨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3.× “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十个明确”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指导,但不是“引领世界”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是理论自信,不是制度自信。命题探究·核心突破典例1 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③排除。①④正确。典例2 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①错误。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说法错误,④排除。②③正确。典例3 答案 【示例】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真理的光芒,穿越历史时空,照亮理想征途。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真理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成为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之光。(10分)解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多维练透1.D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①错误。 “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错误。③④正确。2.D 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①不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不选。③④入选。3.C 应该是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①错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说明材料强调的是意义,③强调的是内容,与题意不符。②④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