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脉络】本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帮助考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考情统计】核心考点 考题2024年 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黑吉辽卷T1 福建卷T1经济危机 江苏卷T2、河北卷T3、浙江1月T6科学社会主义 新课标卷T12、湖南卷T3、 浙江1月T1、浙江6月T1 新课标卷T12、湖南卷T1和T2新民主主义革命 江西卷T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安徽卷T1、湖南卷T1、 甘肃卷T1、浙江1月T2改革开放 河北卷T2、湖南卷T2、广东卷T1、 湖北卷T17(2)、浙江6月T3 湖北卷T1、浙江1月T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山东卷T1、福建卷T1、江苏卷T1、 河北卷T1 河北卷 T1、湖南卷T1、山东卷T20、浙江6月T8中国梦 广东卷T2、江苏卷T2中国式现代化 江西卷T1、浙江6月T5 广东卷T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黑吉辽卷T2、江苏卷T1、 江西卷T18、浙江1月T26、河北卷T3 新课标卷T13、广东卷T2、河北卷T2、 江苏卷 T1、辽宁卷T1、浙江6月T9第一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思维导图】【问题导学】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它们为何依次形成和更替,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基本规律、总趋势是什么 4.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5.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6.为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7.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 8.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必然趋势 9.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处是什么 10.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 1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是什么 12.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课时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主干知识·梳理】一、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跨“模”思维】联系《哲学与文化》中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学习。二、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 力 旧、新石器时代,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社会化大生产生产 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上层 建筑 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奴隶制国家(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主专制 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自由、平等、博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主要 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历史 评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拓展提升】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1)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2)不能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①尽管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②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 原因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 趋势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容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发展 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度学习】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就不会被消除。(2)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被根除的。四、影响社会形态更替的因素判断标准 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他因素 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结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易错明辨】1.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阶级,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而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 ( )2.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 )3.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 ( )4.封建社会中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 )5.(2023·河北卷)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 )6.(2023年6月浙江卷)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7.(2022·山东卷)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命题探究·突破】考向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典例1 (2023年1月浙江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路点拨】信息提炼 辨识与判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驾驭生产力,且生产力要求摆脱当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意味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这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考向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典例2 (2024·黑吉辽卷)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二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二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延伸】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由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原来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相符合,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典例3 (2024·安徽卷)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多维练透】1.(易错矫正:澄清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漫长的童年”“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人身依附的绳索”“看不见的锁链”四个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阶段。下列选项中前后对应符合实际的有 ( )①“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 ②“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跨模块命题:必修1+必修4)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劳动力,让劳动力沦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为他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上述内容 (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②说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统一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教考衔接:必修1 P9“探究与分享”变式)经济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这是继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 )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②极大破坏社会进步,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③周期性爆发的深层原因是分配悬殊和经济发展虚拟化 ④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维延伸】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能以“是否存在剥削、贫富差距大小、政权更迭的频繁程度等”为判断标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剥削等问题,但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先进的文明成果,所以是历史的进步。参考答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0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易错明辨1.× 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低的基础上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因而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2.× 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3.×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4.√5.×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6.× 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7.× 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无法被消除。命题探究·核心突破典例1 C 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且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①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②④正确。典例2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指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①正确。“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未论证其过程是漫长的,②排除。“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条件性,③正确。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阶级斗争和改革,后者并未涉及,④排除。典例3 A 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②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④错误。①③正确。多维练透1.B “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指的是奴隶社会,而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的时期是原始社会,②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错误。①③正确。2.B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也没有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特殊规律,②③排除。①④正确。3.B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说法错误,②不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配悬殊和经济发展虚拟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③不选。①④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