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考点精讲】第一讲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考点精讲】第一讲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主干知识·梳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 主义 ①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对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②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无效性)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 工人运动 的兴起 ①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理论意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内容 意义
唯物 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剩余 价值 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从社会发 展规律看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从领导社 会变革的 力量看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从理想目 标看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对比区分】
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方式 选择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主张消灭资本主义
社会 更替 主张阶级调和,否认社会革命,反对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依靠 力量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主张资产阶级的改革 主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社会 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
理想 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实践 结果 失败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者 联系 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都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构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观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中,汲取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观点,摒弃错误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曲折中前进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过程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 关系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 命的意 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趋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深度学习】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激励亿万群众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践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历了各种考验,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易错明辨】
1.空想社会主义者激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 (  )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  )
3.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  )
4.(2023·海南卷)《共产党宣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  )
5.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
【命题探究·突破】
考向1 空想社会主义
典例1 (2024年6月浙江卷)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2 科学社会主义
典例2 (2023·新课标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3 共产主义
典例3 (2023·湖南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
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点拨】
信息提炼 辨识与判断
这段话描述的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社会调节生产 这段话体现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拥有高度的自由,不再受传统固定分工的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选择从事不同的工作,这彰显了共产主义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视
【多维练透】
1.(易错矫正:区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陈培永谈道,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有 (  )
①空想社会主义勾画了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理论的伟大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延伸】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解读经典文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在论述无产阶级的斗争时,《共产党宣言》强调“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资产阶级培养无产阶级为自己的“掘墓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
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锻造出的先进生产关系成为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课时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易错明辨
1.×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未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
2.×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3.×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二者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4.×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5.√
6.×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能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曲折性,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也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命题探究·核心突破
典例1 B 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的是科学社会主义,②③错误。①④正确。
典例2 D 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勾画,因此,①②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排除。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③④正确。
典例3 D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描绘,但不是全面描绘,①错误。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②错误。③④正确。
多维练透
1.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的渊源,并没有反映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①②正确。
2.A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也没有阶级斗争,阶级社会的历史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③错误。资产阶级锻造出的先进生产力成为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