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下)政治 预习学案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班级: 姓名:第三课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自主预习】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概念(1)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选择题:考查多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关系和特点的掌握)A.同一性基本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B.斗争性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特点: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易错辨析: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易错辨析: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3)地位: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大题及其思路(1)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在材料中找到矛盾双方的具体内容,概括材料的内容,阐明是怎样体现矛盾的斗争性的,即体现“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3)概括材料的内容,阐明是是怎样体现矛盾的同一性的,即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选择题)(3)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要求: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大题:辩证关系+方法论)(1)地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选择题 易错辨析: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2)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易错辨析: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3)要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大题及思路(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找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材料中的具体内容,按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模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对立统一)概括材料的内容。(3)概括材料的内容,说明其是怎样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B.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C.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A.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同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B.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处于被支配的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易错辨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C.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选择题)(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原理+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B.具体要求: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选择题:考查对把握主要矛盾和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题及思路)(1)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在材料中找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内容,概括材料是怎样“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3)概括材料是怎样“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有效解决矛盾”的。(概括措施+分析意义)【预习检测——易错辨析】1.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解析】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关系,不能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 )【解析】两个事物必须处在统一体中,才有能存在矛盾。3.矛盾一方是对立,一方是统一。( × )【解析】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4.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 × )【解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5.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 )【解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限时练习1.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对此,有专家提出强化“链上协同”,更加注重打破行业壁垒,以上下游循环畅通、产学研协同联动、大中小融通发展、国内外协调互动提高重点产业链技术供给能力。这一建议的哲学依据是(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可以提升整体功能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④量变必然带来事物的质变,要重视量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有专家提出“链上协同”,以上下游循环畅通、产学研协同联动、大中小融通发展、国内外协调互动提高重点产业链技术供给能力,体现了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可以提升整体功能;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这一建议从哲学角度体现了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可以提升整体功能,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未体现联系具有客观性,排除①。④: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④错误。故本题选 C。2.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党员干部队伍,就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要强化教育培训,让更多的“雏雁”快速成长,培育独当一面的“强雁”,助力更多“头雁”发挥领航效果’以“头雁效应”释放“群雁效应”,更好地实现“群雁齐飞”,激活“雁阵效应”,增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上述观点( )①强调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②认为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在发挥“头雁”领航效果的同时,让更多的“雏雁”快速成长,释放“群雁效应”,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主次矛盾的关系,不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与题意不符。②:材料没有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②不选。故本题选 D。3.“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材料表明(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②危和机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机遇,表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①正确。②: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②表述错误。③: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③正确。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