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2.秦汉以来,地方机构里面的属员,都是由地方官自己委任,这叫做辟举。隋文帝废除了这一做法,所有地方政府机构里面的官吏,一概由中央委任。隋文帝此举旨在( )A.提升官员素质 B.创立科举制度C.减轻人民负担 D.加强中央集权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文献记载的“十四国蕃君石像”。其中,西侧石像底座刻有:于阗王伏周信;吐蕃赞府弃宗弄赞(松赞干布)……这真实见证了唐太宗时期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 C.民族关系 D.对外交往4.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载:“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这反映,隋唐制度具有( )A.继承性 B.曲折性 C.严酷性 D.反复性6.据研究,联珠纹是西域波斯装饰艺术中的一种纹样,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比较流行的图案。隋唐时期,联珠纹广泛应用于青瓷、白瓷以及织锦上。对隋唐这一现象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联珠对鸟纹(唐代织锦)A.隋唐时期经济繁荣 B.隋唐时期手工业技艺高超C.古波斯国崇尚艺术 D.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交融7.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8.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评价或意义阐述。以下关于唐朝“安史之乱”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于755年发动叛乱 B.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C.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D.763年唐朝军队平叛成功9.【教材P23插图改编题】《韩熙载夜宴图》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某时期大都靠兵变改朝换代,政权建立后,皇帝非常害怕武将夺权,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大臣放纵享乐。根据所学,该时期是( )A.十六国时期 B.唐朝中晚期C.五代十国时期 D.北宋时期10.下图为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壁画《马球图》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风气刚健豪迈11.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A.先进的生产技术 B.繁荣的中外交流C.和睦的民族关系 D.多彩的文学艺术12.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倡导“大医精诚”,强调医者应心怀仁德、医术精湛。他系统整理前代医方,结合自身诊疗经验编撰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唐本草》13.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文化专制14.《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钱服役。《方田均税法》规定: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15.耶律德光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把原来由畜牧业经营为主的方针改而转向契丹腹地以西仍以畜牧为主,而渤海、燕云以农业为主的方针,并安置大批俘户,“计口授田”以事农桑。据此可知,辽朝( )A.改变原有生活习俗 B.推崇中原政治制度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消除南方人地矛盾16.“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17.宋代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记载:“(宋)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荨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这段材料反映北宋在农业上重视( )A.改良耕作工具 B.选用优良品种 C.增加劳动力 D.扩大垦田面积18.下图是《宋代蹴鞠铜镜》。与此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A.尚武轻文 B.政权并立 C.城市繁荣 D.疆域辽阔19.“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20.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中写道:“洪武皇帝说,这君长是真正的忠臣,给予功名,赐给印章,另加锦帛。”这里的君长指的是贵州彝族女首领奢香,她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贵州宣慰使。这部古籍见证了明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强化C.对西北地区的有效管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1.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有船员落户东南亚,并将铁制农具、金属器具及中国的农业技术运用到当地生产劳动中。这直接( )A.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B.推动了中外商品贸易发展C.提升了中国在海外的地位 D.加速了东南亚近代化进程22.清代诗人张尔荩撰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其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夫差修筑邗城 B.马可.波罗来华C.鉴真东渡日本 D.史可法坚守扬州23.如下图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摘录,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为(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4.下图是明代-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巨著。该著作的作者是A.贾思勰 B.李时珍 C.徐光启 D.宋应星25.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小说 《红楼梦》的内容和创作特点戏剧 昆曲的发展演变京剧的形成、发展和影响A.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B.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C.清朝的文学艺术 D.清朝的科学技术二、材料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科技应用】材料一:它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套绳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摘编自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1)材料一中的图片以及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出现的一种耕种工具,请写出它的名字。除此之外,该朝代还诞生了哪一灌溉工具?【文化发展】材料二: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开放与兴盛的唐朝》(2)根据材料二,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进”、“大出”的典型事例。【经济繁荣】材料三: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宋朝设立哪一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朝虽然在军事上相对较弱,但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宋朝的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科技也有很大发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宋朝的文化艺术也十分繁荣,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请围绕“宋朝的成就”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综合题28.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措施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只有这一制度刻意显示了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甚至也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约瑟先生称这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1)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 如下图(2)材料二中的行政系统建立于什么朝代,它的名称叫什么?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3)材料三中的“本朝”指的是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了什么政策?材料四 (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4)材料中“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个制度”的影响是?29.地图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和史料,也是历史知识在空间上的延续。阅读以下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图2中政权A、B的名称及其建立者。(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中A政权与北宋订立的盟约名称,并分析该盟约的积极作用。(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边疆管理的一个例子。(4)根据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30.边疆和地方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楷依朕如父母”。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予以说明。(2)明朝一位抗倭将领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他是谁?(3)以下为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统计表。请将表格中A、B、C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列举一例乾隆时期少数民族历经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光辉篇章的历史事件。方位 功绩东南 武力统一台湾,其后设(A)进行管理。西南 册封西藏宗教首领为“(B)”,加强对西藏有效管辖。西北 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东北 打败沙俄的入侵,签订(C),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边疆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1.B2.D3.C4.C5.A6.D7.D8.C9.C10.D11.B12.C13.B14.A15.C16.C17.B18.C19.C20.D21.A22.D23.C24.D25.C26.(1)朝代:唐朝;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事例:大进:玄奘西行;大出:鉴真东渡。(3)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机构:市舶司(4)因素:统治者励精图治,以民为本,制度创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等。27.观点:宋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影响深远。论述:在经济上,宋朝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中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在文化上,宋朝科技有很大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此外,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涌现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众多杰出词人,他们的词作风格各异,题材广泛,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28.(1)科举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维护封建政治统治,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2)隋朝;三省六部制度。(3)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4)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9.(1)A:名称:辽;建立者:耶律阿保机。B:名称:金;建立者:完颜阿骨打。(2)盟约名称:澶渊之盟;积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为宋朝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环境。(3)新发展:行省制度举例: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4)从北宋到元朝,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0.(1)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戚继光。(3)A:台湾府;B:班禅额尔德尼;C:《尼布楚条约》。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4)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都重视加强对边疆问题的管辖和治理;治理边疆问题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