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能力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能力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对墙垫排球是今年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下列对垫排球时涉及到的力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排球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B.手垫排球时,排球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C.排球上升过程中,其惯性会逐渐减小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
【详解】AB.手垫球时,手给球施加向上的力,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可知球的形状会发生改变,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排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B错误;
C.惯性只和质量有关,可知球在上升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
D.排球上升至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可知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变,但运动方向改变,物体做匀速曲线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 B.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C.正在出站的火车 D.雪花匀速竖直下落
【答案】D
【详解】A.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速度变小,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在出站的火车,速度变大,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匀速竖直下落,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化,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口碑大爆,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段排球赛的场景很出彩,在比赛过程中镜头多次拍到发球和扣球的场景,排球离开手向上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继续向上升,是受到惯性作用
B.排球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受平衡力的作用
C.在上升的过程中,排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由于排球受到重力作用
D.垫排球的过程中人对球的作用力和排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详解】A.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因受到重力作用而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使排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故C正确;
D.垫排球的过程中,排球在加速上升,人对球的作用力大于排球受到的重力,即人对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5.上课前同学们将科学课本放在课桌上,在以下几个相关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①书本对桌面的压力;②书本受到的重力;③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C
【详解】①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书本的重力,方向向下,力作用在桌面上;
②书本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书本上;
③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书本的重力,方向向上,力作用在书本上;
④课桌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课桌上;
综上所述,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上;书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②和③属于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详解】A.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钢笔处于静止状态,故此二力为平衡力。故A正确;
B.这两个力施力物体分别为书、钢笔,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此二力施力物体分别为桌面、书,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书与钢笔的总重,与书的重力不相等,故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7.《热辣滚烫》引发全民拳击健身热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拳头击中对方头部时,头部受到的力大于拳头受到的力
B.拳击都要戴一双又大又软的拳击手套,是为了增大压强
C.举杠铃健身锻炼时,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健身后体重大幅下降,感觉自己身轻如燕,是因为质量变小惯性变小
【答案】D
【详解】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拳头击中对方头部时,头部受到的力等于拳头受到的力,故A错误;
B.拳击都要戴一双又大又软的拳击手套,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举杠铃健身锻炼时,人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受到的压力方向向下,两个力方向不相反,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健身后体重大幅下降,则质量变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因素只有质量,所以质量变小时,惯性也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以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答案】A
【详解】不计空气阻力,虽然三个物体的状态不同,但由于甲静止,乙、丙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则三个物体所受拉力与重力相等,即三个力大小相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将a、b两球连同之间的细线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其中左右的拉力平衡,则可知a球上方的细线必定沿竖直方向,即上方细线的拉力F线与总重力G平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图1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传统装置。某同学利用如图2装置代替传统装置,通过力传感器可将拉力的大小显示在电脑上,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纵轴分别显示 和 的大小)。与传统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可以( )
A.分别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 B.确定两个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确定两个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比较两个拉力大小的连续变化过程
【答案】D
【详解】由图3可知,和 的大小变化时是连续的,每个时刻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拉力的大小同时改变,与传统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可以比较两个拉力大小的连续变化过程,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兴趣小组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的对角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系着托盘,盘中可放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
B.实验时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
C.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
D.将硬纸板旋转一定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答案】B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硬纸板受力时的情况,即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换成质量较大的硬纸板,则其重力无法忽略,探究纸片二力平衡的条件,对实验影响较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可以使二力不在不同一直线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小敏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钩码的质量来改变塑料板两端的拉力
B.用轻质塑料板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塑料板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C.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需要方向相反
D.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
【答案】C
【详解】A.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质量)来改变塑料板两端拉力的大小,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研究二力平衡,故要减小塑料板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因此选用轻质塑料板,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需要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松手后,由于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塑料板不能保持乎衡,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将薄塑料片扭转一个角度,该步骤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相等
【答案】A
【详解】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将薄塑料片扭转一个角度,则作用在上面的两个力不再处于同一直线上,那么该步骤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墨经·经上》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下支持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进
15.踢毽子起源于汉代,《事物纪原》记载:“今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毽子被踢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毽子( )
A.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在下落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在落地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14.A 15.D
【解析】14.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说明皮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则表明力可以改变皮球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把弓拉弯,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使得物体发生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会受到重物拉力的作用,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变长,说明力可以使得物体发生形变,故C不符合题意;
D.足球被踢离开脚后由于具有惯性而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毽子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二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毽子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毽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但不确定毽子是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不确定毽子是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毽子落地后,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弧形弯道。小钢球从A端滚入,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从B端离开,它在AB段运动时,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它离开B的瞬间,所有外力都消失,小钢球会沿着 (选填“a”、“b”、“c”或“d”)方向运动。
【答案】 不平衡 b
【详解】[1]小钢球从A端滚入,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从B端离开,它在AB段运动时,受重力和轨道的摩擦阻力,小钢球做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时刻发生变化,因此小钢球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
[2]若它离开B的瞬间,所有外力都消失,小钢球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小钢球会沿着b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7.投篮时,篮球运动轨迹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则:
(1)篮球在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
(2)若该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它将 。(选填字母)
【答案】 否 D
【详解】(1)[1]当篮球在最高点时,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即合力不为零,因此它没有处于平衡状态。
(2)[2]当篮球在最高点时,它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如果此时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会以此刻的方向和速度大小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学校组织了“文史理不分家”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对于力学的认识和思考,请回下题。
18.新加坡圣淘沙岛iFly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跳伞模拟装置。体验者在风涧内凭借风力悬空飞行,进而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以此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
(1)当体验者凭借风力悬停在空中时,体验者受到的风力F风与体验者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风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风洞中,迎风面积是指人受到风的正面作用面积,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会随着风速和迎风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下甲、乙两图可以判断体重相同的A、B同学, 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答案】(1)等于
(2)A
【详解】(1)由题意知,体验者凭借风力悬停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体验者受到的风力F风与体验者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风等于G。
(2)由图可知,A同学的高度高,由于A、B同学的重力相同,高度越高,风速越小,则迎风面积越大,故A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19.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把轻质小车放在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的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 ,松手后小车运动状态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在实验中,小明用木块代替小车,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 的方案更好,理由是可以减少 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1) 光滑 相等
(2) 直线 会
(3) 小华 摩擦力
【详解】(1)[1]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2]图中两侧滑轮为定滑轮,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当两边对小车的拉力相等时,小车保持静止,所以两个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应相等。
(2)[1][2]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则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由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平衡,这时松手后小车会发生转动,即小车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3)[1][2]用小车实验时,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用木块代替小车,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因此使用小车效果更好一些,故小华的方案更好。
20.小金和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小金在用图甲装置实验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金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2)为了验证小金(1)的实验目的,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小科进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3)两位同学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使用小科设计的装置(图乙),下一步的操作是 。
【答案】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 把卡片从中间剪开,观察小卡片运动情况
【详解】(1)[1]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发现,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2]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需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等,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3)[3]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此时把小卡片从中间剪开,使小卡片变小为两个小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的运动情况。
21.如图是小科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三组实验。甲图是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每个钩码重为1N),通过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小科发现:当左右两边所挂钩码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请分析出现这现象的原因: ;
(2)同学小明认为将甲图中的木块A,换成乙图中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他的理由是 ;
(3)小科采用了同学的建议,小车两边的钩码数目相同,待小车静止后,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小车立即恢复到原来状态。小科操作这次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答案】 木块与桌面间存在向右静摩擦 小车受到的滚动摩擦力更小 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合理均可)
【详解】(1)[1]实验中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当木块两边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同时,也能保持静止。
(2)[2]换用带轮的木块做实验,是运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3]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此时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2.为了探究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器材进行实验,并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乙所示:
序号 F1、F2大小 时间(s) 0 1 2 3 4 5
1 F1=F2=10N 路程/cm 0 0 0 0 0 0
2 F1=F2=10N 路程/cm 0 2 4 6 8 10
3 F1=10N F2=5N 路程/cm 0 1 4 9 16 25
4 F1=10N F2=20N 路程/cm 0 2 8 18 32 50

(1)该同学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 。
(2)图中实验 (填实验序号)小车处于平衡状态,理由是 。
(3)若要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则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二力大小相等 1、2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研究F1、F2大小相等或不相等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二力大小相等。
(2)[2][3]实验1中,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小车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实验2中,两个力大小相等,小车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4]将小车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的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此时探究的是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对墙垫排球是今年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下列对垫排球时涉及到的力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排球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B.手垫排球时,排球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C.排球上升过程中,其惯性会逐渐减小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3.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 B.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C.正在出站的火车 D.雪花匀速竖直下落
4.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口碑大爆,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段排球赛的场景很出彩,在比赛过程中镜头多次拍到发球和扣球的场景,排球离开手向上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继续向上升,是受到惯性作用
B.排球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受平衡力的作用
C.在上升的过程中,排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由于排球受到重力作用
D.垫排球的过程中人对球的作用力和排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上课前同学们将科学课本放在课桌上,在以下几个相关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①书本对桌面的压力;②书本受到的重力;③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热辣滚烫》引发全民拳击健身热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拳头击中对方头部时,头部受到的力大于拳头受到的力
B.拳击都要戴一双又大又软的拳击手套,是为了增大压强
C.举杠铃健身锻炼时,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健身后体重大幅下降,感觉自己身轻如燕,是因为质量变小惯性变小
8.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以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9.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  )
A. B.
C. D.
10.图1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传统装置。某同学利用如图2装置代替传统装置,通过力传感器可将拉力的大小显示在电脑上,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纵轴分别显示 和 的大小)。与传统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可以( )
A.分别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 B.确定两个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确定两个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比较两个拉力大小的连续变化过程
11.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兴趣小组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的对角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系着托盘,盘中可放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
B.实验时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
C.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
D.将硬纸板旋转一定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12.小敏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钩码的质量来改变塑料板两端的拉力
B.用轻质塑料板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塑料板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C.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需要方向相反
D.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
13.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将薄塑料片扭转一个角度,该步骤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相等
14.《墨经·经上》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下支持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进
15.踢毽子起源于汉代,《事物纪原》记载:“今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毽子被踢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毽子( )
A.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在下落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在落地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弧形弯道。小钢球从A端滚入,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从B端离开,它在AB段运动时,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它离开B的瞬间,所有外力都消失,小钢球会沿着 (选填“a”、“b”、“c”或“d”)方向运动。
17.投篮时,篮球运动轨迹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则:
(1)篮球在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
(2)若该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它将 。(选填字母)
学校组织了“文史理不分家”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对于力学的认识和思考,请回下题。
18.新加坡圣淘沙岛iFly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跳伞模拟装置。体验者在风涧内凭借风力悬空飞行,进而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以此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
(1)当体验者凭借风力悬停在空中时,体验者受到的风力F风与体验者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风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风洞中,迎风面积是指人受到风的正面作用面积,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会随着风速和迎风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下甲、乙两图可以判断体重相同的A、B同学, 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19.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把轻质小车放在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的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 ,松手后小车运动状态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在实验中,小明用木块代替小车,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 的方案更好,理由是可以减少 对实验的影响。
20.小金和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小金在用图甲装置实验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金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2)为了验证小金(1)的实验目的,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小科进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3)两位同学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使用小科设计的装置(图乙),下一步的操作是 。
21.如图是小科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三组实验。甲图是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每个钩码重为1N),通过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小科发现:当左右两边所挂钩码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请分析出现这现象的原因: ;
(2)同学小明认为将甲图中的木块A,换成乙图中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他的理由是 ;
(3)小科采用了同学的建议,小车两边的钩码数目相同,待小车静止后,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小车立即恢复到原来状态。小科操作这次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22.为了探究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器材进行实验,并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乙所示:
序号 F1、F2大小 时间(s) 0 1 2 3 4 5
1 F1=F2=10N 路程/cm 0 0 0 0 0 0
2 F1=F2=10N 路程/cm 0 2 4 6 8 10
3 F1=10N F2=5N 路程/cm 0 1 4 9 16 25
4 F1=10N F2=20N 路程/cm 0 2 8 18 32 50

(1)该同学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 。
(2)图中实验 (填实验序号)小车处于平衡状态,理由是 。
(3)若要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则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