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五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毛泽东、周恩来给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电报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下表中的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中国 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苏联宪法为主要依据C.完全参考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精神3.设计于1953年、发行于1955年的第二套人民币辅币上印有“卡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等图案。这展现了当时( )A.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B.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C.人们所追求交通完善的愿景 D.工人阶级建设国家的热情4.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53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B.1956年之后的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5.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调整6.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同在一块小田辛勤劳作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7.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助于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写( )A.“两个凡是”方针提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发展新中国工业建设8.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所有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9.下图是中美关系发展示意图。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A.中美两国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C.我国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D.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10.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高潮,分别出现于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第三次创业高潮的直接动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B.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走向世界C.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C.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12.如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D.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13.国家富强之路(9分)【革命之路】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以下是依据材料一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步”“第二步”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2分)【发展之路】材料二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辱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一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吹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号角吹响的标志及其特点(4分)。【复兴之路】材料三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唯一正确道路”是什么道路?(1分)并分析这条道路“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的原因(2分)14.新中国外交:风云征程与开拓进取(9分)材料一 1949—1955年我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949年 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并列举中国50年代的外交成就(4分)材料二 70年代外交新局面(2)结合所学,谈谈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轰动世界的外交成就?(3分)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重要理念...超越了零和博弈、强权政治、冷战对抗的各种陈旧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形成的外交布局(2分)。15.“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材料二: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78年,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这一做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成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建国初期哪一部法律文献紧密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说出农业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什么政策?(3分)⑶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的名称(1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期该如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2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