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参会人数分布。该图可以用来直接佐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 B.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C.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 D.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2.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以黄继光、邱少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B.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C.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 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3.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4.据统计,1957年到1965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21万千瓦增加到1099万千瓦;1964年主要机器设备自给率由1957的60%增加到90%;1965年实现石油全部自给。这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 B.苏联的援助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件历史大事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过程 B.背景 C.结果 D.意义7.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思想解放8.我国形成了“点—线—面—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里的“点”意指( )A.设立浦东新区 B.开放大连等沿海城市C.设立经济特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D.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10.票证是时代的产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下列票证折射的社会变迁是( )A.从封闭到对外开放B.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贫穷到全面小康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均超过60%,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期间,多位专家点赞中国新能源汽车,称“中国制造”将助力全球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体现出中国( )A.产业升级的环保理念 B.区域协调的均衡布局C.精准施策的民生情怀 D.文化传承的民族根脉12.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A.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心愿 B.台湾旅游值得你拥有C.团结与互助的民族关系 D.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13.下面史实说明我国(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造的第一艘国产护卫舰下水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交付海军使用1974年,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A.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海军的主要装备是核潜艇C.航空母舰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D.海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14.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15.1988年国家实施“菜篮子”工程,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的生产基地,适应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鲜活、优质、营养、方便、无虫害”的消费要求。这一举措反映了(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B.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二、综合题16.某校在历史周活动期间,准备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主题举办展览活动,邀你一起参与。活动一:【展览内容的策划与设计】展板目录第一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组 新中国成立 第2组 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二篇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第三篇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第1组 艰辛探索 第2组 建设成就(1)列举第一篇章第2组“人民政权的巩固”的史事。(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第二篇章进行补充。活动二:【展板制作之文字介绍】展板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变化图(亿吨)展板2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3)请从以上两张展板中,任选一张,为展板增添文字说明。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30年(注:1949年-1978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新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迈向民族复兴的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断定世界大战在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并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推动世界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摘编自徐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交工作的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外交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至少三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交举措。(3)综上探究,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 事件1954年 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2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08年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1)结合所学,指出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2)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3)从大事年表中任选两个或三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三、材料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摘编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绘制了以下表格,请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形成时期 开始事件 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 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A第二次飞跃 B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次飞跃 D 2012年十八大的召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理论飞跃的共同点。材料二 1978-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1978-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表年份/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343.4 133.61990 1510.2 686.32000 6280 2253.42017 36396.2 13432.4(3)提取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B2.D3.A4.D5.B6.B7.A8.C9.A10.C11.A12.A13.D14.B15.C16.(1)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3)展板1:1950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展板2:1953-1957 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7.(1)主要任务: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如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2)举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如主办G20峰会、成立亚投行);坚持多边外交,倡导合作共赢。(3)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与时俱进,服务国家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是外交成就的基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18.(1)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2)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3)观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大团结。论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将这一制度写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为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末,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维护了民族团结,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19.(1)A新中国成立;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邓小平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创新;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3)信息:1978-201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都大幅度增长。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城市实行改革,打破单一公有制,实行政企分开,推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都极大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人民收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