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踢毽子》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踢毽子》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踢毽子
第二单元 校园节拍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快情感,结合踢毽子律动按颜色分组随音乐做对应动作,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
创意实践
在踢毽子律动活动中,结合生活经验编创简单的动作;分组合作设计 “颜色毽子” 的互动玩法,培养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文化理解
了解踢毽子是中国传统体育游戏,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民间体育与音乐结合的文化内涵,通过歌曲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河北儿歌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和四二拍的节拍韵律,感知不同乐句的旋律变化,形成对音乐情绪的初步认知
新课导入
操场上的快乐游戏
你最喜欢玩哪个游戏?
新课导入
学生分组进行 1 分钟踢毽子比赛,每组派 1 名代表,其他人加油。
注意听音乐的节奏,试试跟着节拍踢哦!
一分钟踢毽子挑战
新知讲解
歌里唱了踢毽子的哪些动作?
听听《踢毽子》怎么唱
左脚踢
右脚踢
新知讲解
歌曲是哪里的民歌?
听听《踢毽子》怎么唱
河北民歌
稍快、活泼地
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用 “踢毽子” 动作打节奏
踢 = X,跳 = X.
停=X—,拍手=X,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跟着节奏学歌词
新知讲解
旋律像小毽子一样飞
跟着琴声唱一唱,找出歌曲中含有这三个音的旋律
新知讲解
跟我学唱歌曲
回声游戏
教师唱一句
学生模仿 “回声”(轻一点)
新知讲解
稳定节拍不掉线
跟着节拍踢毽子
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 ●○
全班围成圈,听音乐传递毽子(每人踢一下,传递给下一位),确保每拍传一次。每一拍速度一样,像踢毽子不能忽快忽慢
新知讲解
音乐变变变:快与慢
听音乐,现在毽子飞得像什么?
小蜗牛
这次像什么?
小鸟
学生用慢速做 “慢慢踢” 动作,快速做 “快快踢” 动作。
情景表演:
早晨踢毽子(慢速,刚起床)vs 比赛踢毽子(快速,很兴奋)
新知讲解
我们来当 “速度小管家”
分组练习:A 组用慢速唱,B 组用快速唱,交换体验。
哪种速度更适合这首歌?为什么?
欢快的速度更合适
红队动作:听到红色毽子乐句时,做 “单脚踢毽子”(左腿踢一次,右腿踢一次)。
绿队动作:听到绿色毽子乐句时,做 “跳踢毽子”(双脚跳起同时踢毽子)。
新知讲解
彩色毽子 “找朋友”
认识沙锤:沙锤摇起来像毽子飞的声音,沙沙沙。
节奏型:X X X X |(每两拍摇一次)。
分组合作:唱游组 (唱歌+踢毽子动作)+ 沙锤伴奏组,合奏表演。
新知讲解
打击乐加加油
全班齐唱,加入编创的律动。
加入沙锤伴奏,部分学生展示踢毽子技巧(单脚踢、盘踢)。比一比一首歌的时间,你能踢多少个毽子?
新知讲解
边唱边玩真开心
课堂拓展
踢毽子的历史
古代小朋友也踢毽子吗?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中国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汉代 ,以羽毛、金属钱币等材料制成的毽子为器材,通过盘、拐、磕、蹦等基础动作进行踢打,兼具娱乐性与竞技性 。活动场地要求简单平坦,单人赛与集体赛以踢毽次数或花样技巧定胜负。
课堂拓展
还有哪些游戏能唱歌?
跳房子游戏
丢手绢游戏
课堂评价
我给自己画笑脸
能跟着节拍踢毽子( )
找到 “3、5、6” 三个音( )
会用不同速度唱歌( )
参与编创律动( )
课堂评价
小组互评 ——“最佳合作奖”
我们的小组最棒!
各组展示后,其他组用 “星星贴纸” 投票(最佳节奏、最佳创意、最佳合作)。
每组都有亮点,合作让我们更快乐!
课堂总结
今天学到的小本领
《踢毽子》
欢快的河北儿歌,四二拍。
节奏:附点节奏要唱准(长 + 短)。
音高:认识 “3、5、6” 三音组。
速度:感受快慢变化,用欢快速度演唱。
表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歌曲。
课堂总结
校园生活多快乐
除了踢毽子,
你还喜欢校园里的哪些活动?
小结:音乐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游戏里有音乐,音乐里有快乐!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校园节拍
第二课时 《踢毽子》
课题 《踢毽子》 单元 2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踢毽子》是第二单元 “校园节拍” 的第二课时,属于 “趣味唱游” 内容。本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通过游戏、歌唱等活动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本课作为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踢毽子这一传统体育游戏与音乐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恒定拍的稳定时值概念,感受四二拍的韵律,巩固三音组 “3”“5”“6” 的音高认知,为后续学习节奏、旋律等知识奠定基础。歌曲特点:《踢毽子》是一首河北儿歌,为民族五声 G 微调式,四二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歌曲节奏工整、旋律流畅,音域在六度以内,主要由 “3”“5”“6” “1”四个音组成,贴近低年级学生的演唱水平。歌词描绘了踢毽子的快乐场景,旋律欢快活泼,通过附点节奏等元素凸显游戏的趣味性,适合通过律动、演唱等方式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及本单元第一课时中,对恒定拍、简单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有初步感知,能通过简单律动表现音乐情绪,具备基本的演唱姿势和自然发声能力。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喜欢游戏和表演,对节奏、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保持兴趣。学生对踢毽子、跳房子等校园游戏熟悉,能将生活经验与音乐学习结合,便于理解歌曲内容和参与律动活动。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河北儿歌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和四二拍的节拍韵律,感知不同乐句的旋律变化,形成对音乐情绪的初步认知艺术表现目标:在演唱歌曲时,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快情感,结合踢毽子律动按颜色分组随音乐做对应动作,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创意实践目标:在踢毽子律动活动中,结合生活经验编创简单的动作;分组合作设计 “颜色毽子” 的互动玩法,培养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文化理解目标:了解踢毽子是中国传统体育游戏,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民间体育与音乐结合的文化内涵,通过歌曲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感受四二拍的节拍韵律,建立恒定拍的稳定时值概念;唱准 “3”“5”“6” 三音组;用不同速度(快、慢)演唱歌曲,表现欢快情绪。 难点:准确演唱附点节奏;按颜色分组随乐句做踢毽子律动,保持与音乐的同步配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校园游戏图片(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提问:“你们最喜欢玩哪个游戏?”2. 组织 “一分钟踢毽子挑战”:播放《踢毽子》伴奏,学生分组派代表比赛,其他人加油,提示 “跟着节拍踢”。 1. 观察图片,自由回答喜欢的游戏。2. 参与踢毽子比赛,感受音乐节奏,为同伴加油。 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初步感知歌曲节奏,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新课教学 1. 初听歌曲,感知内容播放《踢毽子》范唱,提问:“歌里唱了踢毽子的哪些动作?”(左脚踢、右脚踢等)2. 了解作品信息讲解:“这是一首河北民歌,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1. 听歌曲,回答歌词中的动作(左脚踢、右脚踢等)。2. 聆听教师介绍,感受歌曲风格。 通过提问引导关注歌词内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了解制作背景,帮助把握演唱情绪。
3. 节奏练习出示节奏谱,示范用 “踢毽子” 动作打节奏,带领学生用动作和语言练习歌词节奏。4. 找三音组引导学生跟着琴声唱 “3”“5”“6”,“5”“6”“1”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有这三个音?” 结合歌谱标注。5. 学唱歌曲教师范唱,采用 “回声游戏”(教师唱一句,学生轻一点模仿)学唱歌曲。6. 稳定节拍练习讲解四二拍强弱规律(●○),组织学生围成圈传递毽子,每人每拍踢一次,保持速度统一。7. 速度感知① 播放慢速版歌曲,提问:“现在毽子飞得像什么?”(小蜗牛);② 播放快速版歌曲,提问:“这次像什么?”(小鸟);③ 引导学生用慢速做 “慢慢踢”、快速做 “快快踢” 动作。8. 情景表演分组练习:A 组用慢速唱(“早晨踢毽子”),B 组用快速唱(“比赛踢毽子”),讨论 “哪种速度更适合歌曲”。9. 颜色分组律动① 出示歌谱,指出红色毽子标注 1-4 小节、绿色毽子标注 5-8 小节;② 分组:红队做 “单脚踢”(左腿踢、右腿踢),绿队做 “跳踢”(双脚跳踢);③ 播放音乐,用手势提示颜色切换,两组交替做动作。10. 打击乐伴奏① 介绍沙锤:“摇起来像毽子飞的声音(沙沙沙)”,示范节奏型(X X X X)② 分组合作:唱游组(唱歌 + 动作)+ 沙锤组(伴奏)。11. 完整表演组织全班齐唱,加入编创律动和沙锤伴奏,部分学生展示踢毽子技巧(单脚踢、盘踢),比一比 “一首歌时间能踢多少个”。 3. 模仿教师动作,用 “踢”“跳” 打节奏,朗读歌词。4. 跟唱 “3”“5”“6”,在歌谱中找出对应位置。5. 参与 “回声游戏” 学唱,自编动作表现歌词。6. 围成圈传递毽子,按节拍踢动,保持速度一致。7. 听不同速度歌曲,用动作表现 “小蜗牛”“小鸟”,感受速度变化。8. 分组用不同速度演唱,讨论并说出 “欢快速度更合适”。9. 按颜色分组,随乐句做对应动作,配合音乐切换。10. 学习沙锤演奏,分组合作完成唱游与伴奏。11. 完整参与表演,展示踢毽子技巧,体验音乐乐趣。 结合动作练节奏,降低学习难度,符合低年级特点。巩固三音组认知,为视唱打基础。用游戏化方式学唱,激发参与热情,培养创造力。强化恒定拍概念,感受节拍稳定性。在具象化情境中感知速度变化,理解音乐要素对情绪的影响。结合情景理解速度与情绪的关系,深化对歌曲的把握。按颜色分组律动,感知乐句结构,培养合作能力。引入打击乐,丰富表现形式,提升艺术表现力。综合运用所学技能,体验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快乐。
四、课堂拓展 1. 介绍踢毽子的历史:“踢毽子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汉代,古代叫‘打鸡’”,展示古代踢毽子插画。2. 提问:“还有哪些游戏能唱歌?” 出示跳房子、丢手绢图片,播放相关儿歌片段。 1. 聆听踢毽子历史,对比古代与现代踢法。2. 讨论其他校园游戏,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理解。拓宽音乐视野,引导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五、课堂评价 1. 发放 “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对 “能跟节拍踢毽子”“找到三音组”“会用不同速度唱歌”“参与编创” 画笑脸。2. 组织小组互评:各组展示后,用 “星星贴纸” 评选 “最佳节奏”“最佳创意”“最佳合作”。 1. 参与投票,自评表情包选择2. 欣赏他人作品,互评优点 多维度反馈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反思与同伴欣赏能力。
六、课堂总结 1. 回顾本课内容:“《踢毽子》是欢快的河北儿歌,四二拍,我们学了三音组‘3’‘5’‘6’,用不同速度演唱,还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了歌曲。”2. 提问:“除了踢毽子,你还喜欢校园里的哪些活动?” 小结:“音乐藏在校园每个角落,游戏里有音乐,音乐里有快乐!” 1. 回顾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2. 分享喜欢的校园活动,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习重点。升华情感,激发对校园生活和音乐的热爱。
板书设计 踢毽子(河北儿歌)单元:校园节拍·第二课时1. 音乐特点:四二拍 欢快活泼 民族五声G微调式2. 三音组:3 5 6 ,5 6 13.速度:感受快慢变化,用欢快速度演唱。4.表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歌曲。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