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 我的战友邱少云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约莫 僵卧 山坳(ào) 千钧(jūn)一发B.呻吟 隐蔽 蜷腿(juǎn) 纹丝不动C.掀翻 蔓延 伪装(wěi) 干涸(hé)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临”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身临其境 B.双喜临门 C.居高临下 D.莅临指导3.下列短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漆黑的夜空 B.璀璨的小溪C.激烈的围歼战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 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 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A.因为 所以 并且B.不但 而且 甚至C.如果 就 甚至D.不是 而是 就5.主要问题: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隐蔽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 )A.表现了战斗环境非常恶劣B.说明敌人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C.为下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作铺垫6.“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D.想象7.“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句子中“才”一词( )A.强调时间很长 B.强调时间很短C.突出时间恰当 D.表明刚刚发生8.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个“伟大的战士”?请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① ② ③ ④ ⑤ 9.用加点的词各写一个句子。(1)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2)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10.课外阅读题。黄继光(节选)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于是,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两颗手雷,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敌人发现他们了。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扫射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1)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 句,从中我们体会到 。(2)选文第2自然段中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选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这是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口,保证了战士们前进的步伐。B.情况非常危急,黄继光用牺牲自己来保证战斗的胜利。C.黄继光再次尝试着寻找机会完成任务。(4)你还知道哪些像黄继光一样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写出他的名字和主要事件。(一例即可) 9 我的战友邱少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字音时,首先分辨汉字是否为多音字。如果不是多音字,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拼写规则;如果是多音字,要结合汉字的含义与用法来辨析。汉字辨析时,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解答】A、C均正确。B.有误,“蜷腿”的“蜷”应读“quán”;故选B。【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2.【答案】C【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解答】“身临其境”“双喜临门”“莅临指导”的“临”都是到的意思,“居高临下”的“临”是面对的意思。故选:C。【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类型,然后根据词语特点填写搭配内容。【解答】A、C正确。B.有误。应改为“清清的小溪”。故选:B。【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作答此题,关键是要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解答】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甚至……”相连。故选:B。【点评】关联词是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所连接的句子关系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5.【答案】C【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解答】《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描写的是在攻打“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通过阅读可知,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隐蔽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作铺垫。故选C。【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6.【答案】A【分析】考查了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有:排比、比喻、夸张、拟人等。根据句子间的关键词提示判断其修辞手法。【解答】从“像”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选:A。【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7.【答案】A【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解答】“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句子中“才”一词强调时间很长。故选:A。【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8.【答案】①战友的安全;②战斗的胜利;③烈火烧身;④钢铁般;⑤英勇献身。【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的能力。实践作业是指完成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问卷、从事专项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任务。本题是结合课文内容把思维导图进行正确的填写。【解答】结合课文内容可知,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邱少云是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痛苦,表现了邱少云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钢铁般的意志,以及英勇献身的精神。故答案为:①战友的安全;②战斗的胜利;③烈火烧身;④钢铁般;⑤英勇献身。【点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参加者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各项事物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9.【答案】(1)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拓宽视野,甚至可以陶冶情操。(2)他接过队友传过来的球,像矫健的豹子似的运球冲到对方篮下。【分析】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解答】(1)不但……而且……甚至……:表示递进关系,仿写时注意。(2)像……似的……:仿写时注意造出一个比喻句。故答案为:(1)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拓宽视野,甚至可以陶冶情操。(2)他接过队友传过来的球,像矫健的豹子似的运球冲到对方篮下。【点评】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10.【答案】(1)比喻 敌人的火力很猛,黄继光的处境很艰难;(2)说明黄继光每向前爬一点都非常艰难。(3)AB;(4)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着身体一动不动。【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壮烈牺牲的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解答】(1)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可知,这个句子将“子弹”比作“冰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一个比喻句。从中可以体会到子弹的密集。(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近了,更近了”可知,数字和省略号表现了距离虽近,但在黄继光眼里是那么的遥远,体现了黄继光前进的艰难。(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可知,这是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口,保证了战士们前进的步伐。情况非常危急,黄继光用牺牲自己来保证战斗的胜利。故选AB。(4)考查了思维拓展。根据积累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主要事件即可。故答案为:(1)比喻 敌人的火力很猛,黄继光的处境很艰难;(2)说明黄继光每向前爬一点都非常艰难。(3)AB;(4)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着身体一动不动。【点评】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