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七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七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提高卷
1.拊掌大笑。(  )
A.fú zhǎng B.fù zhǎng C.fǔ zhǎ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巍巍乎若太山  天涯若比邻 B.好书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今乃掉尾而斗  家祭无忘告乃翁 D.处士笑而然之  心下不以为然
3.京剧舞台上是用(  )来表现骑马这个动作的。
A.骑真马 B.马鞭
C.空手做骑马的动作
4.“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唐代书法家(  )的字。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褚遂良
5.(《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审清体裁:这篇习作属于(  )的文章。
A.写景 B.记事 C.状物 D.写人
6.关于琳琳列的写作提纲,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  )的看法对。
A.娟娟:应详写“我”是怎样练成变魔术的拿手好戏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得到过谁的指点?后来练成了,“我”的心情如何?
B.琴琴:应详写“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变魔术这件趣事,开始“我”是如何自信表演获得成功的,后来“我”是因为什么,导致表演失败的。
7.根据情景回答问题。
某个外国小学生团队到你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有礼物交换的环节,跟你结对的外国学生很喜欢中华文化,请你从下列三张邮票中挑选一张作为礼物送给他,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我选择:   我的理由:   
8.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杜处士( chǔ chù)     耕当问奴(nú nǔ)    
拊掌大笑(fǔ fù)     织当问婢(bǐ bì)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拊掌:   ②搐:   ③股:   ④乃:   
(3)理解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有一牧童见之”中的“之”指的是    
A.杜处士
B.戴嵩
C.戴嵩画的《牛》这幅画
②“处士笑而然之”中的“之”指的是    
A.牧童
B.牧童指出的这幅画的问题
C.戴嵩画的《牛》这幅画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用“ ”画出描写皮鞋匠由贝多芬的音乐引起联想的部分。
(2)语段中浪花“朝着岸边涌过来”时,音乐应该是怎样的?   
A.平缓深沉
B.高昂激越
C.抑扬顿挫
D.活泼欢快
(3)语段中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按顺序排列是    。
A.月亮升高,风起浪涌
B.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C.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能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依次是    。
A.音乐气势逐渐增强
B.音乐轻柔、舒缓
C.音乐高昂激越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10.习作。
生活是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十一二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请你以“ 真让我着了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
第七单元提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拊掌”读作“fǔ zhǎng”。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C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解答】A.两个“若”都是“像”的意思。
B.两个“好”都读hào,都是“喜爱”的意思。
C.第一个“乃”是“却”的意思,第二个“乃”是“你,你的”的意思。
D.两个“然”都是“对,是”的意思。
故选:C。
【点评】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一个字在它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字逐渐成了一字多义现象。
3.【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可知,京剧舞台上是用马鞭来表现骑马这个动作的。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答案】A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颜筋柳骨”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故选:A。
【点评】注意积累成语,多听多记多写,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进行运用。
5.【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主题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习作要求及所给材料,然后选择。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的次习作要求及习作指导可知,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的叙事作文,要求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自己有什么特长,其中最擅长的是什么。唱歌?打乒乓球?跳绳……选择自己一项比较擅长的本领去写,可以写一写练成这种本领的过程,也可通过一件事表现你本领的高超。
故选:B。
【点评】在进行习作时,我们要认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根据习作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6.【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的学习可知,应详写“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变魔术这件趣事,开始“我”是如何自信表演获得成功的,后来“我”是因为什么,导致表演失败的。
故选:B。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7.【答案】京剧脸谱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夸张的表情更能引起外国小朋友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做出计划。
【解答】结合自己的想法去选择,重点结合所选择邮票的特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京剧脸谱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夸张的表情更能引起外国小朋友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8.【答案】(1)chǔ nú fǔ bì;
(2)①拍掌 ②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 ③大腿 ④竟然;
(3)①C ②B;
(4)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凭空想象,有问题要请教有经验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蜀中有个处士,喜爱书画,珍藏的书画用百来计算。有一卷戴嵩画的《斗牛图》,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把它随身带着。
一天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到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间,现在却摇着尾巴而斗,错了。”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话有说:“耕地应当问种田的奴仆,织布应当问织布的婢女。”这是不可改变的。
【解答】(1)考查了汉字读音。处:chǔ。奴:nú。拊:fǔ。婢:bì。
(2)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拊掌:拍掌。②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③股:大腿。④乃:竟然。
(3)考查了字词解释。①“有一牧童见之”意思是有一个牧童看到这幅画。”之“代指戴嵩画的《牛》这幅画。②“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之”代指牧童指出的这幅画的问题。
(4)考查了情感主旨。这篇短文中牧童指出斗牛画中的错误,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结尾点明主题,启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凭空想象,有问题要请教有经验的人。
故答案为:
(1)chǔ nú fǔ bì;
(2)①拍掌 ②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 ③大腿 ④竟然;
(3)①C ②B;
(4)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凭空想象,有问题要请教有经验的人。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9.【答案】(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B;
(3)CAB BAC;
(4)因为盲姑娘完全被贝多芬的音乐陶醉了,感染了。
【分析】语段选自《月光曲》。本文主要写的是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语段中浪花“朝着岸边涌过来”时,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故选B。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可知,语段中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按顺序排列是: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风起浪涌;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能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依次是:音乐轻柔、舒缓;音乐气势逐渐增强;音乐高昂激越。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文中之所以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到过的景象,是因为盲姑娘完全被贝多芬的音乐陶醉了,感染了。
故答案为: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B;
(3)CAB BAC;
(4)因为盲姑娘完全被贝多芬的音乐陶醉了,感染了。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0.【答案】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书可以医治愚昧,使人聪慧。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良药,能医治灵魂的愚昧……读书,令我着迷。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要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能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一次接触到书,还是我四岁的时候。一次,爸爸从幼儿园接我回家,幼儿园附近的一个书摊吸引了我。我拉着爸爸下了车,挤进人群,好奇地看着那琳琅满目的书,看着捧着书专心阅读的人们,忽然,一本色彩艳丽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缠着爸爸买下了这本《小人国历险记》。我十分高兴。因为我终于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第一本书。
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两柜子书,读书,渐渐使我着迷。
一次,妈妈蒸上米饭,叫我注意看着,而我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就随口“嗯”了一声。妈妈见我答应,便放心出去买东西了。我沉浸在书中:那巍峨耸立的高山,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那惊心动魄、扣人心眩的故事情节……这一切都使我如痴如醉。咦?奇怪,哪来的一股焦味?“呀!”我大叫一声,冲进厨房,沮丧地望着那锅烧糊的米饭。那锅烧糊的米饭似乎也在得意地看着我:“哼!谁让你不管我,这下子够你受的!看你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地在厨房里直打转。唉!这下可好,不仅要咽这难吃的糊米饭,而且还要遭受妈妈的唠叨:“书虫,书虫,就会啃书……”哎!
有了!有一本书里不是介绍过,可以在蒸糊的米饭上插入大葱,倒进牛奶吗?何不试试?说干就干。我把洗干净的大葱切成段,插入米饭,又倒进一些牛奶……嘿!你还别说,这一招可真灵:不但焦味没有了,还有一股牛奶的香甜呢!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直夸我的手艺高,他们哪里知道,这多亏书救了我呢。
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增长了我的才干,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读书中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读书,怎能不让我着迷呢?
【分析】通过读题可知,这是一篇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 真让我着了迷”为题写一篇习作。构思时要注意叙事具体,文章的着眼点是“着迷”,因此要通过典型的事例说明让你着迷的原因。在写的过程中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作时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运用学到的修辞方法,将文章写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范文: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书可以医治愚昧,使人聪慧。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良药,能医治灵魂的愚昧……读书,令我着迷。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要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能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一次接触到书,还是我四岁的时候。一次,爸爸从幼儿园接我回家,幼儿园附近的一个书摊吸引了我。我拉着爸爸下了车,挤进人群,好奇地看着那琳琅满目的书,看着捧着书专心阅读的人们,忽然,一本色彩艳丽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缠着爸爸买下了这本《小人国历险记》。我十分高兴。因为我终于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第一本书。
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两柜子书,读书,渐渐使我着迷。
一次,妈妈蒸上米饭,叫我注意看着,而我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就随口“嗯”了一声。妈妈见我答应,便放心出去买东西了。我沉浸在书中:那巍峨耸立的高山,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那惊心动魄、扣人心眩的故事情节……这一切都使我如痴如醉。咦?奇怪,哪来的一股焦味?“呀!”我大叫一声,冲进厨房,沮丧地望着那锅烧糊的米饭。那锅烧糊的米饭似乎也在得意地看着我:“哼!谁让你不管我,这下子够你受的!看你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地在厨房里直打转。唉!这下可好,不仅要咽这难吃的糊米饭,而且还要遭受妈妈的唠叨:“书虫,书虫,就会啃书……”哎!
有了!有一本书里不是介绍过,可以在蒸糊的米饭上插入大葱,倒进牛奶吗?何不试试?说干就干。我把洗干净的大葱切成段,插入米饭,又倒进一些牛奶……嘿!你还别说,这一招可真灵:不但焦味没有了,还有一股牛奶的香甜呢!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直夸我的手艺高,他们哪里知道,这多亏书救了我呢。
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增长了我的才干,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读书中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读书,怎能不让我着迷呢?
【点评】文章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了小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