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正确认识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变化1.1931年7月,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电告东北军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的将领马占山、李杜等在东北抗日;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指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上述材料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国民党阵营出现分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待建立D.抗日的时机还不成熟2.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庄严宣布:“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表明( )A.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B.国共合作抗日的最终实现C.中国决心维护领土完整D.日本实行速战速决战略易错点2 正确看待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3.淞沪会战开始后,沿海众多工厂内迁。但内迁后如未按时复工,国民政府可“强制移用”其设备。许多工厂设备在途中损耗过大,又无补充,无法复工,干脆向政府廉价甩卖机器、停业破产了事。工厂的这一做法( )A.缓解了民族工业面临的严重危机B.是官僚资本压榨下的无奈选择C.体现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D.为全国抗战爆发奠定物质基础易错点3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4.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旨在( )A.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程B.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C.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为解放战争储备物资5.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发行土地公债的方式,征购地主的多余土地,规定由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进行承购。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共土地政策( )A.消灭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B.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D.满足了农民的政治经济要求易错点4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工作重心转移所做的准备6.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进攻;同年8月,刘少奇亲自校订并重新出版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 )A.缘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B.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C.旨在赢得战略决战的胜利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B 2.C 3.B 4.C 5.C 6.B1.B 据材料“国民政府电告东北军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的将领马占山、李杜等在东北抗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可知,东北军、上海守军不执行国民政府的政策,说明国民党阵营出现分化,故选B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排除D项。2.C 材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表明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故选C项;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抗日最终实现,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出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与日军的侵华战略无关,排除D项。易错分析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B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即使是抗战时期,其仍不忘盘剥民族工业,“发国难财”。工厂内迁、限时复工的本来目的是加强抗战的经济基础,但“强制移用”为官僚资本吞并民族工业提供了便利。“廉价甩卖”是民族工业的无奈之举,故选B项。4.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这是因为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这是因为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推行双减双交政策,以团结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土地政策的调整旨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项正确。5.C 据材料“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征购地主的多余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可知,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土地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由征购土地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项正确。6.B 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讲话以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重新出版,其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即将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在此时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B项正确;此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此时战略决战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此题可能有同学错选D项,因为看到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以为是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该表述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