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拔高练高考真题练考点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023山东,7)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2.(2023湖南,8)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3.(2023湖北,9)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4.(2023全国甲,31)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考点2 人民解放战争5.(2022广东,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6.(2021全国乙,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高考模拟练1.同济大学……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艰辛难言。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国立艺专师生在沅陵演出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一时。师生们的壮举( )A.声援了东北民众的局部抗战B.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2.“满洲映画协会”在1937年8月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国策电影,如1939年拍摄的爱情片《白兰之歌》:片中男主人公是日本人,女主人公是中国人,男人是主导者,女人是奉献者,全片以日语对白为主,中文对白很少。这类国策电影( )A.体现了日本以华制华的政策B.消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C.对国统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D.直接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3.1941年12月下旬,香港沦陷,大批进步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危险。1942年初,在中共中央的领导组织下,广东地方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他们从日军“虎口”中营救出来。这场营救( )A.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940年10月,日本天皇私下说:“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每个人都对这场战争作出了错误估计,尤其是那些军事专家。”同年12月,天皇对参谋总长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 ”上述言论可用于佐证,当时( )A.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B.太平洋战争迫使日军两线作战C.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D.中国抗战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5.1945年9月,蒋介石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迫使中共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让步,下令粤、苏、浙、皖、鲁、晋、绥、察等省的国民党军队向人民军队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国民党军的各路进攻打退。这反映出( )A.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B.国民党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内战C.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6.某史馆工作人员回忆:民国三十七年,譬如你去洗染一件衣服,明确的标价已不用当时的钞票标明,而是用大米。当时在闹市区还出现了一种行当,这种行当的人不断叫喊着:“钞票换银元啦。”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日伪加紧对沦陷区经济掠夺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局面C.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发展D.银元成为官方的流通货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高考真题练1.C 2.D 3.A 4.B 5.A 6.B1.C 结合所学可知,对联中“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明白世理”等表明剧团团结工农大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思想,即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争取抗战胜利,故正确答案为C项;剧团演出的形式古已有之,不属于文化宣传的新形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而非建设边区政权,故排除B项;民众剧团的成立及演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但并非剧团的主要任务,故排除D项。2.D 统一累进税下,生活比较困难的贫农和中农负担相对较轻,较富裕的富农和经营地主负担相对较重,这兼顾了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负担分配相对合理,故选D。全民族抗战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排除A;富农也属于农民阶级,他们的负担相对较重,排除B;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北洋政府时期,排除C。3.A 据材料可知,农民李顺达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互助组,这一生产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继续实行,说明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互助组和其他生产组织形式对比的信息,无法说明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生产组织形式而非技术的创新,排除C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4.B 1943年处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有利于调动妇女抗日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选B项。A项中“彻底”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没有提及妇女的阶级属性,且这一决定并非仅针对陕甘宁边区的妇女,C项排除;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地区,没有发生转移,D项排除。5.A 据“1946年6月”及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处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国民党军队准备展开大规模进攻,中共中央确立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故选A项。6.B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后,太行山区某农民买驴依“新规矩”需得到妻子同意,并且村里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说明当时解放区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消亡”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的支配权,并没有体现按劳分配,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尚未被完全颠覆,故D项错误。高考模拟练1.C 2.D 3.D 4.A 5.A 6.B1.C 根据材料“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国立艺专师生在沅陵演出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一时”及所学可知,全国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在途中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C项正确;材料中的事件发生于全国抗战时期,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2.D “满洲映画协会”是在日本殖民东北的背景下建立的,其推出的国策电影《白兰之歌》以日语为主,中文对白很少,男主人公是日本人且是主导者,这显然是服务于当时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以华制华主要体现在扶植傀儡政权,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满洲映画协会”推出的国策电影主要在沦陷区放映,而非国统区,排除C项。3.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向香港发动进攻,众多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被困香港,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广东地方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成功营救了大批滞留香港的文化名人,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百团大战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排除B项;当时并未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C项。4.A 据材料“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作用日益突显,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A项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排除B项;1938年,武汉、广州陷落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中国抗战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D项。5.A 蒋介石一边谈判一边进攻解放区,这体现了其“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A项正确;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排除B项;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是在全面内战爆发后,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项。6.B 民国三十七年是1948年,据材料“明确的标价已不用当时的钞票标明”等信息可知,国民政府货币体系面临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经济面临崩溃,故B项正确;A项表述发生在抗战期间,民国三十七年,抗战已经结束,排除;材料未体现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排除C项;面对通货膨胀,民间自发使用银元,排除D项。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