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准确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近代某一重要文件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重要文件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其中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 )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D.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易错点2 辩证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3.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政治新发展,集中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方面。此后,法理型政治权威取代君主型的政治权威,“宪政之治”逐渐取代儒家圣王传统,新的社会团体进入政治体制,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形成。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B.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C.初步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氛围D.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里程碑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革命应该有的样子。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没有突破原有的政治体制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C.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D.面临的形势严峻易错点3 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5.李大钊曾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确立了中国的民主政体B.催生了中国的民主思想C.彻底摧毁封建专制思想D.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6.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重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辨理之不明。”后来,他又说:“我们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当时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以“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斗争对象C.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D.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A 2.C 3.D 4.C 5.D 6.A1.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人民主权,“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体现了三权分立,因此其进步性是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A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即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所以当时封建制度并未终结,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未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反帝反封建都不彻底,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排除D项。2.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且规定特殊时期人民的权利“得依法律限制之”,这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并未涉及其对资产阶级利益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与传播民主法制观念无关,排除B项;D项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作用,但材料并未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易错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但其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独裁,“因人设法”,职权不明,导致政局动荡。3.D 据材料“法理型政治权威”“宪政之治”“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形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里程碑,D项正确;A项表述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排除;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其对内专制独裁,故辛亥革命并未实现平等的政治氛围,排除C项。4.C 由材料“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势力,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突破了原有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排除A项;学生容易从材料“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直接得出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进而错选B项,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排除B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特点的论述,而非对其背景的论述,排除D项。易错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5.D 李大钊的言论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不是针对孔子本人,而是针对“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即借批判孔子来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进而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D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中国的民主政体,A项错误;中国的民主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C项表述绝对,排除。易错分析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6.A 陈独秀提出学术文化不发达的原因是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A项正确;本题学生易错选B项,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逆流,但材料里还提到了“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不能表明儒学是主要斗争对象,材料总体表达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倾向,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历史虚无主义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材料信息是批判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排除C项;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没有体现其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