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练3 民国前期的政治转型 1.20世纪初,革命党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武昌起义后,许多革命党人又认为“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以民国纪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B.革命党派系斗争激烈C.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D.民族民主观念的进步2.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 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3.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不观今次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 其所弄手法,则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民主也,经国民之投票,选举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4.有学者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之争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体现“新的肉搏”的是( )A.辛亥革命 B.护国战争C.府院之争 D.新文化运动5.北洋时期,上层人士和知识界,真正的信仰是进化论,无论资产阶级民主,还是联邦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军国主义,只要能让中国走向富国强兵,都会被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B.西方道路在中国逐渐失势C.民族救亡亟待科学的思想D.实用主义已成为社会共识6.北洋军阀政府时期,袁世凯、张作霖等人,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力,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招牌,作出一些民主改革的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B.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C.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D.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 B.中国先天地理分割性C.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1.D 2.B 3.B 4.B 5.C 6.A 7.D1.D 20世纪初,革命党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带有反清意图;而武昌起义之后,认为黄帝年号与民主不符,因此最终采取了民国纪年,以彰显民主主义,这说明革命党人的民族民主观念在进步,D项正确;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纪年方式的选择并未凸显出派系之争,排除B项;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清政府结束统治,因此材料所述的时间点,君主专制时代尚未终结,排除C项。2.B 据材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可知,内阁制取代总统制有利于约束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排除A项;“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说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约束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B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借助国民投票废除民主共和制,又借国民投票推选他当皇帝,反映了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利用选举复辟帝制的现象,没有体现人们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混乱的政治环境,未涉及民主平等理念,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利用选举称帝,没有反映国民对参政议政的态度,排除D项。4.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肉搏”是革命派与袁世凯的斗争,辛亥革命后,针对袁世凯独裁专制行为,革命派开展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其中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B项正确;辛亥革命以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告终,与材料中“民主与专制之争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不符,排除A项;“府院之争”的“府”即总统府,“院”指国务院,“府院之争”是总统和总理之争,与革命派、袁世凯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而材料中的“新的肉搏”指的是政治领域的斗争,排除D项。5.C 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思想和主义轮番上阵,说明这些思想和主义不能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也由此说明当时的民族救亡亟待科学的思想,C项正确;各种思想和主义轮番上阵并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必然性,排除A项;这些思想和主义实际上大多来自西方,因此不能说明西方道路在中国逐渐失势,排除B项;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6.A 据材料可知,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在政治领域,袁世凯等人一方面继续封建政治的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宣扬着民主改革,这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国家意识指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19世纪启蒙思想已经传入中国,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未涉及军阀混战,排除D项。7.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从当时主要的经济结构去分析,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军阀能够实现割据,从而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D项正确。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