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5九下·龙岗月考)2024年10月28日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发展电动汽车项目,推动“深圳智造”
B.科学规划大运中心场馆再利用,促进全民健身
C.为烘托节日气氛,在小区燃放烟花爆竹
D.建设新能源生态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推动“深圳智造”,有利于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规划大运场馆再利用,促进全民健身,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CO2、SO2、PM2.5),加剧空气污染,不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故C符合题意;
D、建设新能源生态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进行分析解答。
2.(2025九下·龙岗月考)孙悟空带着如意金箍棒迎接取经路上的挑战,书中对金箍棒有这样的描述“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下列关于“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3Fe2+表示3个铁离子
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中子数为26
C.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3个铁离子表示为3Fe3+,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而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因此,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铁原子的中子数为55.85-26≈30,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故C符合题意;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中子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和质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铁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2025九下·龙岗月考)某初中化学小组对孙悟空的制药过程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梨等食材,准备炮制秋梨膏。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食材 B.量取蒸馏水
C.过滤梨渣 D.小火熬煮梨汁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材,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火熬煮梨汁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过滤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蒸发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4.(2025九下·龙岗月考)孙悟空提到的“无根水”,它相当于蒸馏水,以下有关“无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B.“无根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海水经过图2“生命吸管”净化后可以得到“无根水”
D.用图3简易电解水装置电解“无根水”,“-”极端发生变化的结果是③
【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故A符合题意;
B、“无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无根水”相当于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海水经过图2“生命吸管”净化后得到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可以得到“无根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图3简易电解水装置电解“无根水”,根据“正氧负氢”,则“-”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则“-”极端发生变化的结果是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国家节水标志“的图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水的微观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过滤后的水仍然时硬水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5.(2025九下·龙岗月考)如图为“无根水”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无根水”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转化②中产生O2、H2的质量比为8∶1
C.转化③为复分解反应
D.转化④是自然界中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转化①中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故B符合题意;
C、转化③为碳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化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该反应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其中水、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则转化④是自然界中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及产物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6.(2025九下·龙岗月考)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可以用于光催化还原“无根水”和CO2,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
B.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
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的推进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循环中涉及2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过程Ⅰ中基材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反应是也要和他和水在Cu基材料和光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参与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2:3,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将转化为,减少了的排放,可以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可转化为乙醇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7.(2025九下·龙岗月考)《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利用的是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结合KNO3的溶解度曲线,以下有关硝石和朴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石(KNO3)在农业上属于复合肥
B.BaCl2溶液可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C.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得到晶体
D.10℃时,将21g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1g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不符合题意;
B、与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则6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得到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1g,则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g硝酸钾固体,则10℃时,将21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10.5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8.(2025九下·龙岗月考)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其主要成分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可以用灼烧法区分聚酯纤维和蚕丝
C.对苯二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二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乙二醇中一定含有、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聚酯纤维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殊气味,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则可用灼烧法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对苯二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是氢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只含氧元素,则乙二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所以乙二醇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合成纤维和蚕丝在灼烧时可产生不同的味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乙二醇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9.(2025九下·龙岗月考)深圳市始终坚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相同条件下)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D 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相同条件下),所以要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故A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是由于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柠檬酸和小苏打(碳酸氢钠)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可自制汽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缓慢氧化的例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柠檬酸和小苏打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0.(2025九下·龙岗月考)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壤的pH对部分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如图1(条带越宽,吸收率越高)所示。农作物秸秆制成的有机物料具有一定修复酸性土壤的能力。科研人员研究添加等量(添加量为10g/kg)不同植物物料后,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土壤pH进行测定,得到如图2所示的土壤pH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1可知,为提高营养元素吸收率,应将土壤pH控制在6.5~7.5
B.由图2可知,小麦秸秆比水稻秸秆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C.由图2可知,添加花生秸秆制作的物料后,土壤pH随天数增加而升高
D.某地土壤酸化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硫酸,通过喷洒熟石灰粉末的方法改良该土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图1可知,土壤pH在6.5-7.5时,氮、磷、钾营养元素对应的条带最宽,即吸收率最高,所以为提高营养元素吸收率,应将土壤pH控制在6.5 - 7.5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添加小麦秸秆比添加水稻秸秆的土壤pH升高得更多,说明小麦秸秆比水稻秸秆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添加花生秸秆制作的物料后,在一定天数内土壤pH升高,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并非随天数增加一直升高 ,故C符合题意;
D、某地土壤酸化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硫酸,通过喷洒熟石灰粉末的方法改良该土壤,熟石灰(氢氧化钙 )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图1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图2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图2中花生秸秆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1.(2025九下·龙岗月考)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H2和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若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收集O2,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现象如上述C图所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
(4)利用图1装置制取氢气,并结合图2分析,在反应结束后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应在   (选填“”“”或“”)时读取数值。
Ⅱ.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5)该小组同学把收集到的氧气通入F装置,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请你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答案】长颈漏斗;A;;良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由图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A;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A;;
(3)题中C图所示,导管口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良好;
(4)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会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会使压强增大,应冷却至室温时再读数,则应在t3时读取数值;
故答案为:t3;
(5)青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青蛙吸入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装置内压强变小,红墨水向左移动,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实验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2.(2025九下·龙岗月考)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下,大鹏LNG在陆地上建设“海洋牧场”,利用冷排水开展渔业水产品的养殖研究。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冷排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冷排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池底部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池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为鱼虾补充钙质;③硬水中含有较多和。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实验探究】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②另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 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________
【反思评价】
(2)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二:选供氧剂。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生成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小组讨论后认为选择CaO2更好,理由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由资料可知,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___保存。
任务三:设计装置。
(5)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5分钟,数据记录如图3所示,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多选题)
A. 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 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C. 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D. 是否安全、环保
【答案】(1) 紫色石蕊溶液 白色沉淀
(2) 若鱼塘水为硬水,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合理即可)
(3)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合理即可)
(4) 密封、干燥
(5) 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溶氧量越低(合理即可)
(6) A,B,C,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①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故可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②另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碳酸钠先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待酸性物质反应完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①紫色石蕊溶液;②白色沉淀;
(2)若鱼塘水为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答案为:若鱼塘水为硬水,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3)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另外根据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可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缓慢,利于持续产生氧气,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故选择CaO2更好;
故答案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
(4)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干燥保存;
故答案为:密封、干燥;
(5)分析图3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容氧量越低;
故答案为: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容氧量越低;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价廉易得、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是否安全、环保,故选ABCD;
故答案为:ABCD。
【分析】(1)根据实验结论鱼塘水呈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钙离子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图3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反应原理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13.(2025九下·龙岗月考)CO2是温室气体之一,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Ⅰ.利用CO2和H2O可以制取甲酸(CH2O2)或者甲醇(CH4O),转化关系如上图。
(1)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者直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分析图中反应②③,你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制取甲醇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Ⅱ.利用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写出NH4Cl在农业上的用途:________。
Ⅲ.低碳生活。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B.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
C.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D. 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7)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________。(填一种具体做法)
【答案】(1)
(2) 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
(4) H2O和CO2
(5) 作氮肥
(6) A
(7)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由图可知,反应②③中,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生成物不同,则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反应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由图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和;
(5)氯化铵()含N、P、K元素中的氮元素,可作氮肥;
故答案为:作氮肥;
(6)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有利,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骑自行车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可以骑自行车出行等。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既作生成物又作反应物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化肥的分类及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14.(2025九下·龙岗月考)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东晋葛洪《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记载:“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可去黑子。”其主要意思是:取等质量“白炭灰”(生石灰)和“荻灰”(即草木灰,其有效成分K2CO3的性质与Na2CO3相似),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可用于去除黑痣。某学习小组对药方进行了以下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处理药方。
(1)该小组取少量药方中的材料,加水煎煮时,其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2)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________色。
(3)该小组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最早记载生石灰的《周礼》,其中的生石灰是用牡蛎壳(主要成分是CaCO3)高温烧制而成。该小组同学采用《周礼》中记载的化学原理制备生石灰:先称量11g牡蛎壳,高温烧制后,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6g。求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任务二:探究药方功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也正是看到《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得到灵感,开始研究用乙醚(C2H5OC2H5)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物。1972年5月,进行人体试验,试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疟疾类型 使用剂量(每次3g) 总病例数 平均退热时间 疗效
痊愈 有效 无效
间日虐 1日2次,连服3天 3 36时20分 1 2  
1日3次,连服3天 4 11时23分 2 2  
1日4次,连服3天 4 19时6分 3 1  
恶性虐 1日2次,连服3天 2 39时50分 1   1
1日3次,连服3天 2 24时 1   1
1日4次,连服3天 5 35时9分 1 4  
(4)请你从见效时间和疗效效果等角度,对间日性疟疾病人给出服药建议:________。
【答案】(1)
(2) 红
(3) 解:11g牡蛎壳,高温充分烧制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4) 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药方中的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药方中的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红;
(3)高温煅烧牡蛎壳,减少的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4)由题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对于间日性疟疾病人给出的服药建议是: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理由是:退热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且完全有效;
故答案为: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
【分析】(1)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滤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5九下·龙岗月考)2024年10月28日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发展电动汽车项目,推动“深圳智造”
B.科学规划大运中心场馆再利用,促进全民健身
C.为烘托节日气氛,在小区燃放烟花爆竹
D.建设新能源生态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
2.(2025九下·龙岗月考)孙悟空带着如意金箍棒迎接取经路上的挑战,书中对金箍棒有这样的描述“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下列关于“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3Fe2+表示3个铁离子
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中子数为26
C.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3.(2025九下·龙岗月考)某初中化学小组对孙悟空的制药过程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梨等食材,准备炮制秋梨膏。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食材 B.量取蒸馏水
C.过滤梨渣 D.小火熬煮梨汁
4.(2025九下·龙岗月考)孙悟空提到的“无根水”,它相当于蒸馏水,以下有关“无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B.“无根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海水经过图2“生命吸管”净化后可以得到“无根水”
D.用图3简易电解水装置电解“无根水”,“-”极端发生变化的结果是③
5.(2025九下·龙岗月考)如图为“无根水”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无根水”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转化②中产生O2、H2的质量比为8∶1
C.转化③为复分解反应
D.转化④是自然界中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
6.(2025九下·龙岗月考)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可以用于光催化还原“无根水”和CO2,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
B.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
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的推进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
7.(2025九下·龙岗月考)《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利用的是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结合KNO3的溶解度曲线,以下有关硝石和朴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石(KNO3)在农业上属于复合肥
B.BaCl2溶液可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C.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得到晶体
D.10℃时,将21g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1g
8.(2025九下·龙岗月考)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其主要成分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可以用灼烧法区分聚酯纤维和蚕丝
C.对苯二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二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乙二醇中一定含有、元素
9.(2025九下·龙岗月考)深圳市始终坚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相同条件下)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D 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10.(2025九下·龙岗月考)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壤的pH对部分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如图1(条带越宽,吸收率越高)所示。农作物秸秆制成的有机物料具有一定修复酸性土壤的能力。科研人员研究添加等量(添加量为10g/kg)不同植物物料后,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土壤pH进行测定,得到如图2所示的土壤pH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1可知,为提高营养元素吸收率,应将土壤pH控制在6.5~7.5
B.由图2可知,小麦秸秆比水稻秸秆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C.由图2可知,添加花生秸秆制作的物料后,土壤pH随天数增加而升高
D.某地土壤酸化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硫酸,通过喷洒熟石灰粉末的方法改良该土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11.(2025九下·龙岗月考)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H2和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若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收集O2,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现象如上述C图所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
(4)利用图1装置制取氢气,并结合图2分析,在反应结束后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应在   (选填“”“”或“”)时读取数值。
Ⅱ.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5)该小组同学把收集到的氧气通入F装置,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请你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12.(2025九下·龙岗月考)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下,大鹏LNG在陆地上建设“海洋牧场”,利用冷排水开展渔业水产品的养殖研究。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冷排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冷排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池底部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池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为鱼虾补充钙质;③硬水中含有较多和。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实验探究】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②另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 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________
【反思评价】
(2)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二:选供氧剂。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生成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小组讨论后认为选择CaO2更好,理由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由资料可知,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___保存。
任务三:设计装置。
(5)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5分钟,数据记录如图3所示,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多选题)
A. 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 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C. 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D. 是否安全、环保
13.(2025九下·龙岗月考)CO2是温室气体之一,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Ⅰ.利用CO2和H2O可以制取甲酸(CH2O2)或者甲醇(CH4O),转化关系如上图。
(1)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者直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分析图中反应②③,你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制取甲醇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Ⅱ.利用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写出NH4Cl在农业上的用途:________。
Ⅲ.低碳生活。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B.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
C.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D. 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7)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________。(填一种具体做法)
14.(2025九下·龙岗月考)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东晋葛洪《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记载:“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可去黑子。”其主要意思是:取等质量“白炭灰”(生石灰)和“荻灰”(即草木灰,其有效成分K2CO3的性质与Na2CO3相似),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可用于去除黑痣。某学习小组对药方进行了以下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处理药方。
(1)该小组取少量药方中的材料,加水煎煮时,其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2)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________色。
(3)该小组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最早记载生石灰的《周礼》,其中的生石灰是用牡蛎壳(主要成分是CaCO3)高温烧制而成。该小组同学采用《周礼》中记载的化学原理制备生石灰:先称量11g牡蛎壳,高温烧制后,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6g。求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任务二:探究药方功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也正是看到《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得到灵感,开始研究用乙醚(C2H5OC2H5)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物。1972年5月,进行人体试验,试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疟疾类型 使用剂量(每次3g) 总病例数 平均退热时间 疗效
痊愈 有效 无效
间日虐 1日2次,连服3天 3 36时20分 1 2  
1日3次,连服3天 4 11时23分 2 2  
1日4次,连服3天 4 19时6分 3 1  
恶性虐 1日2次,连服3天 2 39时50分 1   1
1日3次,连服3天 2 24时 1   1
1日4次,连服3天 5 35时9分 1 4  
(4)请你从见效时间和疗效效果等角度,对间日性疟疾病人给出服药建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推动“深圳智造”,有利于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规划大运场馆再利用,促进全民健身,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CO2、SO2、PM2.5),加剧空气污染,不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故C符合题意;
D、建设新能源生态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3个铁离子表示为3Fe3+,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而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因此,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铁原子的中子数为55.85-26≈30,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故C符合题意;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中子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和质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铁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材,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火熬煮梨汁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过滤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蒸发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故A符合题意;
B、“无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无根水”相当于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海水经过图2“生命吸管”净化后得到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可以得到“无根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图3简易电解水装置电解“无根水”,根据“正氧负氢”,则“-”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则“-”极端发生变化的结果是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国家节水标志“的图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水的微观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过滤后的水仍然时硬水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转化①中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故B符合题意;
C、转化③为碳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化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该反应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其中水、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则转化④是自然界中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及产物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循环中涉及2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过程Ⅰ中基材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反应是也要和他和水在Cu基材料和光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参与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2:3,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将转化为,减少了的排放,可以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可转化为乙醇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不符合题意;
B、与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则6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得到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1g,则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g硝酸钾固体,则10℃时,将21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10.5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聚酯纤维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殊气味,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则可用灼烧法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对苯二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是氢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只含氧元素,则乙二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所以乙二醇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合成纤维和蚕丝在灼烧时可产生不同的味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乙二醇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相同条件下),所以要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故A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是由于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柠檬酸和小苏打(碳酸氢钠)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可自制汽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缓慢氧化的例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柠檬酸和小苏打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图1可知,土壤pH在6.5-7.5时,氮、磷、钾营养元素对应的条带最宽,即吸收率最高,所以为提高营养元素吸收率,应将土壤pH控制在6.5 - 7.5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添加小麦秸秆比添加水稻秸秆的土壤pH升高得更多,说明小麦秸秆比水稻秸秆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添加花生秸秆制作的物料后,在一定天数内土壤pH升高,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并非随天数增加一直升高 ,故C符合题意;
D、某地土壤酸化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硫酸,通过喷洒熟石灰粉末的方法改良该土壤,熟石灰(氢氧化钙 )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图1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图2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图2中花生秸秆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长颈漏斗;A;;良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由图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A;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A;;
(3)题中C图所示,导管口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良好;
(4)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会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会使压强增大,应冷却至室温时再读数,则应在t3时读取数值;
故答案为:t3;
(5)青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青蛙吸入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装置内压强变小,红墨水向左移动,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实验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1) 紫色石蕊溶液 白色沉淀
(2) 若鱼塘水为硬水,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合理即可)
(3)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合理即可)
(4) 密封、干燥
(5) 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溶氧量越低(合理即可)
(6) A,B,C,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①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故可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②另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碳酸钠先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待酸性物质反应完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①紫色石蕊溶液;②白色沉淀;
(2)若鱼塘水为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答案为:若鱼塘水为硬水,其中含有的钙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3)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另外根据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可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缓慢,利于持续产生氧气,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故选择CaO2更好;
故答案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
(4)过氧化钙()、过氧化钠()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干燥保存;
故答案为:密封、干燥;
(5)分析图3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容氧量越低;
故答案为: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水中容氧量越低;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价廉易得、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是否安全、环保,故选ABCD;
故答案为:ABCD。
【分析】(1)根据实验结论鱼塘水呈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钙离子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图3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反应原理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
(2) 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
(4) H2O和CO2
(5) 作氮肥
(6) A
(7)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由图可知,反应②③中,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生成物不同,则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反应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由图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和;
(5)氯化铵()含N、P、K元素中的氮元素,可作氮肥;
故答案为:作氮肥;
(6)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有利,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骑自行车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可以骑自行车出行等。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既作生成物又作反应物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化肥的分类及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
(2) 红
(3) 解:11g牡蛎壳,高温充分烧制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4) 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药方中的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药方中的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红;
(3)高温煅烧牡蛎壳,减少的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牡蛎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4)由题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对于间日性疟疾病人给出的服药建议是: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理由是:退热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且完全有效;
故答案为:每次3g,1日3次,连服3天。
【分析】(1)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滤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