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上月考初中化学试卷1.(2024九上·钱塘月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羊毛和棉线 灼烧后闻气味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0g水和 50g酒精混合后为100g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A.A B.B C.C D.D2.(2024九上·钱塘月考)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为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2,这个循环包括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1)NO2=NO+O;(2)___________;(3)O+O2=O3,则(2)中的化学方程式是A.NO+O=NO B.2NO+O2=2NO2C.O3=O+O2 D.2N2+2O3=4NO+O23.(2024九上·钱塘月考)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它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巧妙使用可使实验操作更简洁、现象更明显。以下对注射器在实验中的使用及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注射器用于气密性检査,打开止水夹,快速向外拉活塞,若长颈漏斗口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一定良好B.乙中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夹紧弹簧夹振荡,紫色石变红,则 CO2是酸C.丙中的注射器可用于气体体积的测量,该装置测量的是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了长颈漏斗,优点之一为可节约试剂用量4.(2024九上·钱塘月考)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克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3165.(2024九上·钱塘月考)取 1.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 C、H;②一定不含 О;③可能含 О; 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6.(2024九上·钱塘月考)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情况设计实验如下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0.62wB.粉末A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C.粉末A中CaO的吸收H2O的质量为0.09wD.由气体B可确定粉末A中含有 CaCO3由沉淀的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w/47.(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A.H2、CO B.CO、CO2、H2O(气)C.H2、CO2 D.H2、CO、H2O(气)8.(2024九上·钱塘月考)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组别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 催化剂种类及质量/g 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1 20 无2 20 二氧化锰m3 20 氯化铁m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下处理(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用小写字母表示)。(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 。(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则m、m1、m2符合的等式是 。9.(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含有不溶性物质的硝酸钾固体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温度/℃ 20 40 60剩余固体质量/g 136.8 72.2 20表2: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试计算:(1)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 g。(2)加入水的质量是 g。10.(2024九上·钱塘月考)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g碳和 b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得容器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为 。11.(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19.6%稀硫酸中,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请回答:(1)下列对于甲乙两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上___________(可多选)。A.甲图中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可能都有剩余B.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都没有剩余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D.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2)在丙图上画出与锌等量的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写出计算过程,并要求在图中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12.(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200克49%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 80克,充分反应过滤,仍得到干燥后的固体物质56克。求:(1)原加入的氧化铜质量是多少克?(2)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羊毛含有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纤维素)燃烧则产生烧纸味;故通过燃烧后闻气味可鉴别两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而水和酒精混合是物理变化,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假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可能因剧烈放热导致液体飞溅产生烧伤事件,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燃烧会闻到烧纸张的气味来解答;B、根据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集气瓶口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来加快溶解速度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当有NO生成时开始了不断生成臭氧的循环反应,即O3是最终产物,而NO和NO2将反复参与反应生成氧原子,使氧气变为臭氧。A、反应NO+O═NO2不可能发生,因为根据题意反应为循环反应,根据反应(1)可知不会反应,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可能发生,因为生成的的二氧化氮又可以分解产生氧原子和一氧化氮,使反应循环进行,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O3是最终的生成物,而不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O3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二氧化氮在光照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氧原子,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氧原子反应生成臭氧,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可以循环使用最终产生臭氧来解答。3.【答案】A【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A、甲中注射器用于气密性检查,缓慢向外拉活塞,锥形瓶内气压减小,长颈漏斗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所以乙中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夹紧弹簧夹振荡,紫色石蕊变红,则CO2与水反应有酸性物质碳酸生成,碳酸是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丙中的注射器可用于气体体积的测量,该装置测量的是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减小的气体体积则是氧气的体积,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碳;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了分液漏斗,实验室用此装置制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优点也是控制反应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甲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缓慢向外拉活塞,观看长颈漏斗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来确定装置是否严密来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来解答;C、根据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来解答;D、根据丁装置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来解答。4.【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而B的质量增加了17.4g-8.7g=8.7g,则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8.7g;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1.6g-0g=31.6g;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3.6g-0.4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该反应的表达式为:。A、由上述分析可知, 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故待测的数值为19.7g-19.7g=0g,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C一定是化合物,D是生成物有可能是单质,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g:3.2g=87:3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不知道A和C的化学计量数,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实验时,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来书写出反应表达式;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而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刚好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克相等,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氢元素,故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则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则⑥ 说法正确,⑤ 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物质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的碳,物质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就是水中的氢元素质量,物质中的碳氢之和等于物质质量时则物质中不含氧元素,物质中的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原子的相对质量和原子个数之积来解答。6.【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增重的质量1.2w - 1w = 0.2w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A可能为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水的质量为0.2w-0.11w=0.09w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粉末A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w-0.37w-w/4=0.58w,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粉末A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粉末A中CaO吸收H2O的质量为0.2w-0.11w=0.09w,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粉末A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所以粉末A中肯定有碳酸钙,二氧化碳气体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沉淀质量为w/4,由,可知,粉末A中碳酸钙的质量即为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则由气体B可确定粉末A中含碳酸钙,由沉淀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w/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生石灰的样品露置在空气中后质量增大的质量就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7.【答案】D【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解析】【解答】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会减小,这证明混合气体中至少含有CO2和H2O(气)中的一种,而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全部吸收;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则气体中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则证明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则气体中含有氢气在与氧化铜反应;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故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和H2,至少含有H2O和CO2中的一种。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来解答。8.【答案】(1)acbd(2)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3)m=+【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故氧气从c进,则正确的顺序是acbd;(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量筒内收集水的体积就是产生氧气的体积,故可依据的现象是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收集到的氧气越多,催化效果越好;(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化铁质量不变,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滤液,故沉淀a是氢氧化铁,铁元素质量:,滤液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b,则氯化银中的氯元素质量:,根据题意有:mg=+,则m=+。【分析】根据氧气溶解性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氧气,量取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根据控制单一变量法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在等质量的不同催化剂中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的多少来比较催化效果;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a和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b和硝酸钠,氯化铁中的铁就是氢氧化铁中的铁元素质量,氯元素的质量就是氯化银沉淀中的氯元素的质量来解答。(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氧气从c进,则正确的顺序是acbd;(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量筒内收集水的体积就是产生氧气的体积,故可依据的现象是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收集到的氧气越多,催化效果越好;(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化铁质量不变,沉淀a是氢氧化铁,铁元素质量:,bg沉淀是氯化银质量,氯元素质量:,根据题意有:mg=+,则m=+。9.【答案】(1)180(2)200【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设含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的质量为x,水的质量为y,由于是充分溶解,故杂质是20g,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值为固定值;由题意可知,20℃和 60℃都有固体剩余,故都是饱和溶液,得、 x=180g y=200g(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180g;(2)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水的质量是200g。【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剩余固体质量分析出20℃和 60℃时均是饱和溶液溶液,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来解答。(1)有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180g;(2)有上述分析可知,加入水的质量是200g。10.【答案】a≤【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碳与氧气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碳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均是1;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中反应的气体分子数是1,生成气体分子数是2;所以反应只有第一个反应中的分子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恰好反应时a与b的关系:解得a=;当氧气过量时反应仍按(1)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此时a<;综合上面的两种情况: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反应前后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不变,故只有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的分子数目不变,而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中的分数数目增加,a克碳和b克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来计算出ab的关系来解答。11.【答案】(1)C;D(2)解:设反应生成0.48g氢气消耗锌的质量为x。x=15.6g设15.6g镁完全反应消耗19.6%的稀硫酸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y=325gz=1.3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硫酸中含氢元素质量,因此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时,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图示为【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1)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镁比锌多,且镁比锌活泼反应速度快,则甲图所示;等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锌、镁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且镁比锌反应速度快,如图乙所示。A、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甲图中反应结束后酸过量,两种金属都没有剩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金属过量,稀硫酸一定没有剩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甲图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酸过量,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根据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1)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镁比锌多,且镁比锌活泼反应速度快;等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锌、镁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且镁比锌反应速度快;根据锌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来计算消耗的锌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等质量的镁的质量,根据镁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和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来解答。(2)利用甲图中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8克来计算锌的质量也就知道等质量的镁的质量,再利用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的方程式来计算出氢气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消耗稀硫酸的质量。(1)A、根据题中信息,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甲图中反应结束后酸过量,两种金属都没有剩余,故A错误;B、根据题中信息,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金属过量,稀硫酸一定没有剩余,故B错误;C、根据题中信息,甲图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酸过量,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D、根据图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CD;(2)见答案。12.【答案】(1)解:设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从、可知所以剩余固体中铁的质量为80g-56g=24g所以剩余固体中铜的质量为56g-24g=32g固体中铜的质量与氧化铜中铜的质量相同,则氧化铜的质量为答:原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是40g;(2)解: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从,可知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设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m从、,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40g+200g+80g-1g-56g=263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7.8%。【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以及物质的转换式来计算各物质的质量以及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来解答。(1)见答案;(2)见答案。1 / 1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上月考初中化学试卷1.(2024九上·钱塘月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羊毛和棉线 灼烧后闻气味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0g水和 50g酒精混合后为100g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羊毛含有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纤维素)燃烧则产生烧纸味;故通过燃烧后闻气味可鉴别两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而水和酒精混合是物理变化,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假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可能因剧烈放热导致液体飞溅产生烧伤事件,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燃烧会闻到烧纸张的气味来解答;B、根据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集气瓶口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来加快溶解速度来解答。2.(2024九上·钱塘月考)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为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2,这个循环包括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1)NO2=NO+O;(2)___________;(3)O+O2=O3,则(2)中的化学方程式是A.NO+O=NO B.2NO+O2=2NO2C.O3=O+O2 D.2N2+2O3=4NO+O2【答案】B【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当有NO生成时开始了不断生成臭氧的循环反应,即O3是最终产物,而NO和NO2将反复参与反应生成氧原子,使氧气变为臭氧。A、反应NO+O═NO2不可能发生,因为根据题意反应为循环反应,根据反应(1)可知不会反应,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可能发生,因为生成的的二氧化氮又可以分解产生氧原子和一氧化氮,使反应循环进行,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O3是最终的生成物,而不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O3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二氧化氮在光照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氧原子,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氧原子反应生成臭氧,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可以循环使用最终产生臭氧来解答。3.(2024九上·钱塘月考)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它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巧妙使用可使实验操作更简洁、现象更明显。以下对注射器在实验中的使用及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注射器用于气密性检査,打开止水夹,快速向外拉活塞,若长颈漏斗口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一定良好B.乙中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夹紧弹簧夹振荡,紫色石变红,则 CO2是酸C.丙中的注射器可用于气体体积的测量,该装置测量的是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了长颈漏斗,优点之一为可节约试剂用量【答案】A【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A、甲中注射器用于气密性检查,缓慢向外拉活塞,锥形瓶内气压减小,长颈漏斗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所以乙中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夹紧弹簧夹振荡,紫色石蕊变红,则CO2与水反应有酸性物质碳酸生成,碳酸是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丙中的注射器可用于气体体积的测量,该装置测量的是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减小的气体体积则是氧气的体积,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碳;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了分液漏斗,实验室用此装置制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优点也是控制反应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甲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缓慢向外拉活塞,观看长颈漏斗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来确定装置是否严密来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来解答;C、根据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来解答;D、根据丁装置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来解答。4.(2024九上·钱塘月考)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克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316【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而B的质量增加了17.4g-8.7g=8.7g,则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8.7g;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1.6g-0g=31.6g;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3.6g-0.4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该反应的表达式为:。A、由上述分析可知, 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故待测的数值为19.7g-19.7g=0g,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C一定是化合物,D是生成物有可能是单质,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g:3.2g=87:3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不知道A和C的化学计量数,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实验时,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来书写出反应表达式;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2024九上·钱塘月考)取 1.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 C、H;②一定不含 О;③可能含 О; 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而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刚好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克相等,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氢元素,故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则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则⑥ 说法正确,⑤ 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物质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的碳,物质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就是水中的氢元素质量,物质中的碳氢之和等于物质质量时则物质中不含氧元素,物质中的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原子的相对质量和原子个数之积来解答。6.(2024九上·钱塘月考)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情况设计实验如下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0.62wB.粉末A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C.粉末A中CaO的吸收H2O的质量为0.09wD.由气体B可确定粉末A中含有 CaCO3由沉淀的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w/4【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增重的质量1.2w - 1w = 0.2w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A可能为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水的质量为0.2w-0.11w=0.09w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粉末A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w-0.37w-w/4=0.58w,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粉末A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粉末A中CaO吸收H2O的质量为0.2w-0.11w=0.09w,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粉末A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所以粉末A中肯定有碳酸钙,二氧化碳气体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沉淀质量为w/4,由,可知,粉末A中碳酸钙的质量即为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则由气体B可确定粉末A中含碳酸钙,由沉淀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w/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生石灰的样品露置在空气中后质量增大的质量就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7.(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A.H2、CO B.CO、CO2、H2O(气)C.H2、CO2 D.H2、CO、H2O(气)【答案】D【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解析】【解答】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会减小,这证明混合气体中至少含有CO2和H2O(气)中的一种,而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全部吸收;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则气体中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则证明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则气体中含有氢气在与氧化铜反应;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故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和H2,至少含有H2O和CO2中的一种。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来解答。8.(2024九上·钱塘月考)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组别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 催化剂种类及质量/g 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1 20 无2 20 二氧化锰m3 20 氯化铁m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下处理(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用小写字母表示)。(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 。(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则m、m1、m2符合的等式是 。【答案】(1)acbd(2)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3)m=+【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故氧气从c进,则正确的顺序是acbd;(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量筒内收集水的体积就是产生氧气的体积,故可依据的现象是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收集到的氧气越多,催化效果越好;(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化铁质量不变,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滤液,故沉淀a是氢氧化铁,铁元素质量:,滤液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b,则氯化银中的氯元素质量:,根据题意有:mg=+,则m=+。【分析】根据氧气溶解性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氧气,量取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根据控制单一变量法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在等质量的不同催化剂中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的多少来比较催化效果;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a和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b和硝酸钠,氯化铁中的铁就是氢氧化铁中的铁元素质量,氯元素的质量就是氯化银沉淀中的氯元素的质量来解答。(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氧气从c进,则正确的顺序是acbd;(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量筒内收集水的体积就是产生氧气的体积,故可依据的现象是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收集到的氧气越多,催化效果越好;(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化铁质量不变,沉淀a是氢氧化铁,铁元素质量:,bg沉淀是氯化银质量,氯元素质量:,根据题意有:mg=+,则m=+。9.(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含有不溶性物质的硝酸钾固体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温度/℃ 20 40 60剩余固体质量/g 136.8 72.2 20表2: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试计算:(1)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 g。(2)加入水的质量是 g。【答案】(1)180(2)200【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设含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的质量为x,水的质量为y,由于是充分溶解,故杂质是20g,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值为固定值;由题意可知,20℃和 60℃都有固体剩余,故都是饱和溶液,得、 x=180g y=200g(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180g;(2)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水的质量是200g。【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剩余固体质量分析出20℃和 60℃时均是饱和溶液溶液,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来解答。(1)有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180g;(2)有上述分析可知,加入水的质量是200g。10.(2024九上·钱塘月考)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g碳和 b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得容器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为 。【答案】a≤【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碳与氧气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碳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均是1;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中反应的气体分子数是1,生成气体分子数是2;所以反应只有第一个反应中的分子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恰好反应时a与b的关系:解得a=;当氧气过量时反应仍按(1)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此时a<;综合上面的两种情况: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反应前后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不变,故只有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的分子数目不变,而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中的分数数目增加,a克碳和b克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来计算出ab的关系来解答。11.(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19.6%稀硫酸中,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请回答:(1)下列对于甲乙两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上___________(可多选)。A.甲图中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可能都有剩余B.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都没有剩余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D.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2)在丙图上画出与锌等量的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写出计算过程,并要求在图中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答案】(1)C;D(2)解:设反应生成0.48g氢气消耗锌的质量为x。x=15.6g设15.6g镁完全反应消耗19.6%的稀硫酸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y=325gz=1.3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硫酸中含氢元素质量,因此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时,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图示为【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1)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镁比锌多,且镁比锌活泼反应速度快,则甲图所示;等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锌、镁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且镁比锌反应速度快,如图乙所示。A、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甲图中反应结束后酸过量,两种金属都没有剩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金属过量,稀硫酸一定没有剩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甲图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酸过量,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根据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1)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镁比锌多,且镁比锌活泼反应速度快;等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锌、镁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且镁比锌反应速度快;根据锌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来计算消耗的锌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等质量的镁的质量,根据镁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和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来解答。(2)利用甲图中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8克来计算锌的质量也就知道等质量的镁的质量,再利用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的方程式来计算出氢气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消耗稀硫酸的质量。(1)A、根据题中信息,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甲图中反应结束后酸过量,两种金属都没有剩余,故A错误;B、根据题中信息,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金属过量,稀硫酸一定没有剩余,故B错误;C、根据题中信息,甲图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酸过量,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D、根据图示,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CD;(2)见答案。12.(2024九上·钱塘月考)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200克49%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 80克,充分反应过滤,仍得到干燥后的固体物质56克。求:(1)原加入的氧化铜质量是多少克?(2)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解:设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从、可知所以剩余固体中铁的质量为80g-56g=24g所以剩余固体中铜的质量为56g-24g=32g固体中铜的质量与氧化铜中铜的质量相同,则氧化铜的质量为答:原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是40g;(2)解: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从,可知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设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m从、,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40g+200g+80g-1g-56g=263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7.8%。【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以及物质的转换式来计算各物质的质量以及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来解答。(1)见答案;(2)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上月考初中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上月考初中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