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火车开啦》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火车开啦》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游戏》第2课。它是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简单明快,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歌曲用象声词和重复手法,展现火车开动情景,还通过节奏和音区变化表现火车疾驰及司机自豪感。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课堂宜采用游戏形式,教师要及时管控学生、管理纪律,耐心引导,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开啦》,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2. 感受火车司机开火车时候的自豪感。艺术表现1. 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2. 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创意实践1. 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并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火车开啦》。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文化理解1. 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音乐知识。2. 通过聆听、学唱、表现歌曲《火车开啦》,感受火车司机开火车时候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准确学唱歌曲《火车开啦》,把握其活泼欢快的风格。2. 与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3. 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音乐知识。难点1. 体会并唱出火车司机开火车时的自豪感。2. 准确找出歌曲中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并演唱。3. 为歌曲编创合适的动作并进行表演。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图片提问导入(1) 教师播放展示图片的课件,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2) 当学生回答看到很多房子和中间的铁轨后,教师给予肯定评价:“你观察的非常仔细”,接着进一步提问:“那铁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3) 学生回答火车行驶用的后,教师说:“是的”,然后播放火车开动的音频,让学生聆听火车的声音。(4) 教师再次提问:“小火车发出了哪些声音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5) 教师引导学生模拟火车开动的声音,说:“你能用声音和节奏模仿一下开动的声音吗?”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仿。(6) 在学生分组模仿时,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感受火车声音的节奏。(7) 教师示范正确的发声和节奏,让学生更准确地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8)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 观察图片并回答看到的内容。2. 回答铁轨的用途。3. 聆听火车音频,说出火车发出的声音。4. 分组模拟火车开动的声音。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回答准确:☆☆☆模仿生动:☆☆☆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音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火车开动的声音和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发声练习 发声引导(1) 教师富有激情地说:“小火车来了……”,然后开始唱发声练习,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准。(2) 教师邀请学生一起跟着唱发声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开口。(3) 教师强调发声的姿势和气息的运用,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4) 教师对学生的发声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发声方式。(5)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音高和节奏的发声练习,增强学生的发声能力。(6)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发声的乐趣,如“像小火车一样响亮地发声”。(7)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发声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8)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发声练习的要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跟着教师唱发声练习。2. 按照教师的指导调整发声姿势和气息。3. 参与小组发声比赛。4.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总结。评价任务 发声准确:☆☆☆姿势正确:☆☆☆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准,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唱歌曲 活动一: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歌曲聆听与引导(1) 教师播放PPT第6页,展示歌曲相关画面,同时说:“小火车唱着歌儿,咔嚓咔嚓地向我们驶来了”,营造歌曲氛围。(2) 教师让学生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节奏。(3) 歌曲听完后,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乘坐小火车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表达对歌曲情绪的感受。(4) 教师播放PPT第7页,说:“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小火车一起出发吧”,鼓励学生再次感受歌曲。(5) 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跟随歌曲节奏轻轻晃动,增强对节奏的感知。(6) 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歌曲。(7)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绪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8) 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 画旋律线(1) 教师引导学生画旋律线,说:“我们可以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并在黑板上示范画旋律线的方法。(2) 教师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在空中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走向。(3)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纸上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发挥学生的创造力。(4) 教师巡视学生的绘画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5) 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旋律线,并分享自己对旋律的感受。(6)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7) 教师总结旋律线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旋律的变化规律。(8)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对照自己画的旋律线,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1.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2. 回答乘坐小火车的心情。3. 用身体动作跟随歌曲节奏。4. 画旋律线并展示分享。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旋律感知:☆☆☆创意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和画旋律线,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学唱歌曲 活动二:认识音乐知识 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 教师说:“你们瞧,这就是我们的小火车,一起来数一数它有多少节车厢吧”,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画的小火车图形。(2) 当学生数出4节车厢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讲解:“我们的歌谱里也藏着小火车的车厢。在歌谱中,小火车的车厢我们叫它小节,区分小节的竖线我们叫它小节线,末尾一细一粗的线我们叫它终止线,有四节车厢我们就叫他4个小节。”(3) 教师再次强调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加深理解。(4) 教师说:“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仔细聆听歌曲,边听边数一数,《火车开啦》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小节呢?”(5) 学生数出16个小节后,教师进行确认和表扬,巩固学生对小节的认识。(6) 教师展示不同歌谱,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进行强化练习。(7)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纠正错误,加深学生的记忆。(8) 教师总结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学唱相同旋律的小节(1) 教师提问:“哪些小节的旋律是相同的呢?哪些小节的旋律是相似的呢 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根据歌谱找出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唱一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 学生找出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分别唱一唱。(3) 教师跟着钢琴的伴奏,带领学生分别唱一唱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4) 教师强调相同和相似旋律小节的演唱要点,如音准、节奏等。(5)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唱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6) 教师对各小组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7)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相似旋律小节在歌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歌曲结构的理解。(8) 教师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相同和相似旋律小节带来的音乐效果。 1. 数小火车车厢,学习小节等概念。2. 聆听歌曲数小节数量。3. 找出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并演唱。4. 分组演唱相同和相似的旋律小节。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旋律识别:☆☆☆演唱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音乐知识和学唱相同旋律的小节,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学唱歌曲 活动三:完整学唱歌曲 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旋律(1) 教师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学习这首歌曲《火车开啦》,请同学们先用Lu哼唱一边旋律。”并开始弹奏钢琴。(2)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准,跟着钢琴的伴奏用Lu哼唱旋律。(3) 教师强调哼唱旋律时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感受旋律的起伏。(4) 教师巡视学生的哼唱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哼唱准确。(5) 教师让学生多次哼唱旋律,加深对旋律的熟悉程度。(6) 教师邀请学生个别展示哼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7) 教师对学生的哼唱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8) 教师总结哼唱旋律的要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旋律。 演唱歌词(1) 教师说:“现在我们加入歌词唱一唱。”引导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演唱歌词。(2)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让学生跟着学唱,注意歌词的发音和韵律。(3) 教师强调歌词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唱出火车司机的自豪感。(4) 教师带领学生多次演唱歌词,巩固所学内容。(5)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唱歌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6) 教师对各小组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7)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8) 教师让学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效果。 1.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旋律。2. 加入歌词进行演唱。3. 分组演唱歌词。4. 完整演唱歌曲。评价任务 旋律哼唱:☆☆☆歌词演唱:☆☆☆情感表达:☆☆☆设计意图 通过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旋律和演唱歌词,让学生逐步学会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歌曲表演 分角色演唱歌曲(1) 教师说:“歌曲学完了,请同学们分组来演唱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唱的更富有感情,歌声更悦耳动听。”组织学生进行分组。(2) 教师为各小组分配演唱任务,如领唱、合唱等,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3) 教师鼓励各小组发挥创意,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加表演的趣味性。(4) 教师在各小组排练时进行巡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小组提高演唱水平。(5)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表演,营造表演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6) 教师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7)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评价,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8) 教师引导学生从表演中学习经验,为后续的表演积累知识。 编创动作演唱歌曲(1) 教师提问:“你能为歌曲编创几个动作吗?让我们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绪编创动作。(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火车开动的样子,从中获取编创动作的灵感。(4)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编创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5)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编创情况,给予启发和帮助,确保动作编创合理。(6) 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编创的动作,对有创意的动作进行表扬和推广。(7) 教师组织学生跟着音乐,一边唱歌曲一边做编创的动作,进行表演。(8)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提高表演水平。 1. 分组进行演唱表演。2. 为歌曲编创动作。3. 分组展示编创的动作。4. 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表演。评价任务 演唱富有感情:☆☆☆动作编创有创意:☆☆☆表演投入:☆☆☆设计意图 通过分角色演唱和编创动作演唱歌曲,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巩固所学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火车开啦》给家人听。2. 复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音乐知识。3. 用彩笔绘制一幅与《火车开啦》相关的画。拓展作业1. 尝试与家人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2. 为歌曲《火车开啦》编创新的歌词。3. 收集其他关于火车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火车开啦》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旋律相同小节:[具体小节]旋律相似小节:[具体小节]演唱要点:活泼欢快、自豪感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音频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回答问题和模拟火车声音的活动。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哼唱旋律、逐句教唱等,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学生的演唱能力有明显提高。3. 表演环节鼓励学生分角色演唱和编创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编创动作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的创意未能充分展示。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3. 在评价学生时,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可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