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杜鹃圆舞曲》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杜鹃圆舞曲》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杜鹃圆舞曲》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同名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曲。它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挪威民间舞曲风格,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此曲流传广泛,让约纳森名传于世,以多种器乐形式演奏。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课堂宜采用游戏形式,多样教学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耐心引导,培养其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聆听歌曲《布谷》,体验其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
2. 听辨出乐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感知春天生机盎然景象与婉转鸟鸣。
艺术表现
1. 能用三角铁和铃鼓、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2.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通过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直观感受音乐。
2. 在体验、模仿、合作中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表现乐曲《杜鹃圆舞曲》,体验舞曲的特点。
2.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验《布谷》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
2. 听辨《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
3. 感受乐曲描绘的春天生机盎然景象与婉转鸟鸣。
难点
1. 准确把握三拍子的韵律为乐曲伴奏。
2. 用不同动作表现乐曲各部分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3. 发挥创造力为乐曲进行动作和节奏的创编。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碰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歌曲复习导入 歌曲复习
(1) 老师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在上课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布谷》这首歌曲,大家一起用最美的歌声唱出来哦。”
(2) 老师起好音,带领同学们一起演唱《布谷》,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的音准和节奏。
(3) 演唱结束后,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家唱得太棒了,歌声真动听。”
(4)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布谷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杜鹃鸟,它不仅歌声动听,舞姿也很优美。”
(5) 老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布谷鸟也就是杜鹃鸟的乐曲----《杜鹃圆舞曲》。本节课我们欣赏的是管弦乐曲版本的《杜鹃圆舞曲》,它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1886 - 1956)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改编的。”
(6)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杜鹃圆舞曲》,边听边思考:音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 老师播放《杜鹃圆舞曲》全曲,提醒同学们认真聆听。
(8) 音乐结束后,老师说:“大家都听得很认真,现在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 跟着老师一起复习演唱《布谷》。
2. 认真听老师介绍《杜鹃圆舞曲》相关知识。
3. 聆听《杜鹃圆舞曲》全曲。
4. 思考并准备交流看到的画面。
评价任务 歌曲演唱:☆☆☆
知识聆听:☆☆☆
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初步感知乐曲。
分段欣赏第一段 活动一:体验第一段情绪 聆听体验
(1) 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接下来让我们分段聆听这首管弦乐曲《杜鹃圆舞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一段,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然后播放第一段音频。
(2) 音乐播放完后,老师提问:“同学们,这段乐曲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呀?”引导学生表达感受。
(3) 当学生回答出轻快活泼的情绪后,老师给予肯定:“非常棒,你们感受得很准确,这段音乐就是轻快活泼的。”
(4) 老师接着说:“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的旋律,跟着图谱画一画旋律线,和杜鹃鸟一起愉快地歌唱吧。”展示图谱。
(5) 老师示范跟着音乐画旋律线,边画边说:“我们就像杜鹃鸟一样,随着音乐的起伏飞翔。”
(6) 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画旋律线,过程中提醒大家注意旋律的高低变化。
(7) 画完旋律线后,老师说:“大家画得都很认真,现在让我们再深入感受一下。杜鹃鸟愉快地唱着歌儿,请你数一数,它一共唱了几声‘布谷’呢?”
(8) 当学生数出8声“布谷”后,老师出示歌词,说:“你能把布谷声加入到音乐声中唱一唱吗?” 1. 认真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其情绪。
2. 跟着图谱画旋律线。
3. 数出“布谷”声的数量。
4. 尝试跟着歌词和音乐唱一唱。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
旋律绘画:☆☆☆
歌词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画旋律线和演唱,让学生深入体验第一段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第二段 活动二:感受第二段特色 聆听感知
(1) 老师说:“我们再来听听音乐的第二段,大家仔细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二段音频。
(2) 音乐结束后,老师提问:“谁来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表达。
(3) 当学生回答出活泼的情绪后,老师说:“很对,这段音乐也是活泼的。那你从刚才的音乐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4) 鼓励学生大胆描述看到的画面,如学生描述出杜鹃鸟在林中的活动,老师给予肯定:“你想象得太生动了,就像真的看到了一样。”
(5) 老师接着说:“让我们一起跟着杜鹃鸟再来画一画第二段音乐的旋律线吧。”再次展示图谱。
(6) 老师带领同学们跟着音乐画第二段的旋律线,强调旋律的特点。
(7) 画完后,老师拿出碰铃和铃鼓,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让我们用这两样乐器为杜鹃鸟的舞蹈伴奏吧!”
(8) 老师示范用碰铃和铃鼓为第二段音乐伴奏的节奏,然后让同学们练习。 1. 聆听第二段音乐,感受情绪。
2. 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3. 跟着画旋律线。
4. 练习用乐器伴奏。
评价任务 情绪判断:☆☆☆
画面描述:☆☆☆
乐器伴奏:☆☆☆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第二段的情绪和画面,通过画旋律线和乐器伴奏增强参与感。
欣赏第三段音乐 活动三:体会第三段变化 聆听体会
(1) 老师说:“现在让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大家仔细感受它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播放第三段音频。
(2) 音乐结束后,老师提问学生第三段音乐情绪的变化。
(3) 当学生回答出变得优美抒情时,老师给予肯定:“你们太厉害了,感受得非常准确。”
(4) 老师说:“杜鹃鸟儿挥舞着翅膀,伴着悦耳的歌声,在山间飞舞,伸出你的手指,跟着杜鹃鸟一起翻山越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吧。让我们跟着图谱画一画旋律线。”
(5) 老师带领同学们跟着音乐画第三段的旋律线,引导大家感受旋律的优美。
(6) 画完旋律线后,老师鼓励同学们:“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编一些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吧。”
(7) 老师观察同学们的创编动作,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8) 邀请部分同学展示创编的动作,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1. 聆听第三段音乐,感受情绪变化。
2. 跟着画旋律线。
3. 创编动作。
4. 部分同学展示动作。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
旋律绘画:☆☆☆
动作创编:☆☆☆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第三段情绪变化,通过画旋律线和动作创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欣赏第四段音乐 感受第四段特点
(1) 老师播放第四段音乐,说:“同学们,认真听听这段音乐,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 音乐结束后,老师提问:“这段音乐再现了哪一段音乐呢?”引导学生思考。
(3) 当学生回答出再现第一段音乐时,老师给予肯定:“你们的耳朵真灵。”
(4) 老师出示歌谱,说:“让我们边唱边做动作,再次感受这熟悉的旋律。”
(5) 老师带领同学们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性。
(6) 过程中提醒同学们注意音准和节奏。
(7) 唱完后,老师总结:“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这首乐曲是不是很有趣呀。”
(8) 最后老师说:“让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这首《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它的魅力。” 1. 聆听第四段音乐,思考特点。
2. 回答音乐再现情况。
3. 边唱边做动作。
4. 完整欣赏乐曲。
评价任务 音乐判断:☆☆☆
演唱表现:☆☆☆
整体欣赏:☆☆☆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识别音乐再现,通过演唱和完整欣赏巩固对乐曲的认识。
作业设计
课后实践
1. 回家后完整地给家人演奏《杜鹃圆舞曲》,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
2. 继续创编更多的动作,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3. 搜集其他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下节课交流。
知识巩固
1. 复习《杜鹃圆舞曲》各段的情绪和特点。
2. 默写《布谷》的歌词。
3. 思考三拍子韵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板书设计
《杜鹃圆舞曲》
第一段:轻快活泼
第二段:活泼,乐器伴奏
第三段:优美抒情,动作创编
第四段:再现第一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采用歌曲复习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
2. 分段欣赏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如画旋律线、乐器伴奏、动作创编等,学生积极性高,较好地感受了乐曲各部分的情绪和特点。
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创编,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展示时,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环节有些仓促。
2. 对个别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关注不够,指导不够细致。
3. 乐器伴奏环节,部分学生节奏把握不够准确,教学中引导还可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