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火车波尔卡》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火车波尔卡》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游戏》第3课内容。它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早期管弦乐作品,为铁路通车典礼创作。作品降B大调,3/4拍,快板,复三部曲式,用写实手法描绘火车运行。其在教材中能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应采用游戏形式,多样教学方式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及时管控课堂,耐心引导,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创造,理解抽象音乐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二拍子波尔卡音乐风格特点。2. 在聆听中借助节奏歌谣、肢体律动、图谱等,体验表现乐曲欢快活泼情绪。艺术表现1. 能听辨各主题旋律。2. 能用动作、声势表演模拟开火车。创意实践1.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 完整表演乐曲《火车波尔卡》。文化理解1. 通过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风格。2. 体验乘坐火车旅行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感受二拍子波尔卡音乐风格特点。2. 借助多种方法体验表现乐曲欢快情绪。3. 听辨各主题旋律。难点1. 准确把握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特点。2. 用动作、声势准确模拟开火车表现乐曲。3. 完整表演《火车波尔卡》。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实践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复习导入(1) 教师热情地说:“同学们,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开启今天的音乐课,先来一起唱师生问好歌吧。”引导学生用愉悦的声音演唱问好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2) 教师接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火车开啦》,现在让我们再次唱起它,回顾那欢快的旋律。”播放《火车开啦》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音准。(3) 演唱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火车开啦》这首歌里,我们仿佛坐着火车去旅行,那火车开动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呀?”引导学生回忆歌曲中火车的声音,激发学生对火车相关音乐的兴趣。(4) 教师进一步引导:“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乘坐另一列特别的小火车去北京游玩,这列小火车的音乐可有趣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火车波尔卡》。(5) 在引出新内容后,教师向学生介绍:“《火车波尔卡》又有别的名字哦,它还被译为《快速波尔卡》《剪彩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为庆祝一家铁路公司通车典礼创作的。”让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初步了解。(6) 教师补充说:“这位作曲家生活在1835 - 1916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火车波尔卡》就是他早期的管弦乐作品之一。”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认识。(7) 教师再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这首曲子是降B大调,3/4拍,快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它用很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火车启动、行驶和到站的情景。”让学生对作品的音乐特点有大概印象。(8) 教师最后说:“现在让我们带着对火车的期待,一起来听听这首《火车波尔卡》的引子部分。”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环节。 1. 与教师一起演唱师生问好歌。2. 跟随音乐演唱《火车开啦》。3. 思考并回答火车开动的声音。4. 对新的音乐充满期待,准备聆听。评价任务 问好歌演唱:☆☆☆《火车开啦》演唱:☆☆☆问题回答:☆☆☆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歌曲导入,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然引出新课题,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欣赏主题一 聆听思考(1) 教师播放《火车波尔卡》主题一音频,说:“同学们,认真听,感受这段音乐力度的变化。”引导学生专注聆听,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2) 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火车的音乐力度是怎样变化的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3) 当学生回答出“慢慢变强”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非常棒,那这种力度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呢?”启发学生联想音乐所描绘的画面。(4) 学生回答“好像看到火车从远处慢慢驶来,越来越近”时,教师给予表扬:“你想象得太生动啦,就像真的看到火车开过来一样。”强化学生对音乐情境的理解。(5) 教师接着说:“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段音乐,这次大家边听边感受乘坐小火车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情感。(6) 听完后,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乘坐小火车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7) 学生回答“愉快、欢快”后,教师总结:“对呀,这段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乘坐小火车的快乐,那我们也用欢快的心情来为小火车加加油。”自然地过渡到加入声势动作环节。(8) 教师示范拍拍念念的声势节奏,说:“小火车就要启动了,我们跟着这个节奏为它呐喊加油。”边示范边讲解节奏的要点,如拍手的力度和速度。 1. 安静聆听主题一音频。2. 思考并回答音乐力度变化。3. 再次聆听感受乘坐火车的心情。4. 学习教师的声势节奏。评价任务 力度变化回答:☆☆☆心情感受表达:☆☆☆声势节奏学习:☆☆☆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提问引导,让学生感受主题一音乐力度变化和情感,加入声势动作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对音乐的体验。欣赏主题二 观看图谱体验 引导感受(1)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小火车卯足了劲,咔嚓咔嚓地出发啦!让我们一起通过图谱看看它的旅程。”播放图谱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在播放图谱视频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同学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此时小朋友们的心情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结合图谱和音乐感受心情。(3) 学生回答“激动、兴奋”后,教师给予肯定:“你说得太对啦,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就像我们真的坐在快速行驶的火车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4) 教师接着说:“那你能带着这份激动兴奋,随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吗?”再次播放图谱视频,鼓励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5) 教师在学生拍手过程中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节奏把握准确、情绪饱满的学生给予表扬和示范,如“你拍得节奏很准,而且脸上的笑容就像真的很兴奋一样,大家向他学习。”(6) 对于节奏把握不准确的学生,教师耐心指导:“别着急,跟着音乐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来,你看这样是不是就好多啦。”帮助学生掌握节奏。(7) 教师总结说:“大家都拍得很不错,通过拍手我们更能感受到小火车快速行驶的欢快啦。”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8) 教师进一步引导:“让我们再跟着图谱和音乐感受一次,把这种兴奋的感觉表现得更强烈。”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巩固体验。 1. 观看图谱视频。2. 思考并回答心情感受。3. 跟着音乐拍手。4. 接受教师指导,调整表现。评价任务 心情感受回答:☆☆☆拍手节奏表现:☆☆☆接受指导情况:☆☆☆设计意图 借助图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主题二音乐情绪,通过拍手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表现能力。欣赏主题三、主题四 聆听思考探索 提出问题(1) 教师神秘地说:“小火车要继续它的旅程啦,它要穿过山洞,爬过山坡,同学们认真聆听乐曲的主题3和主题4部分,数一数,小火车一共穿过了几个山洞,爬过了几座山坡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2) 分别播放主题3和主题4音频,提醒学生集中精力聆听,用手指记录山洞和山坡的数量。(3)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小火车穿过了几个山洞,爬过了几座山坡?”鼓励学生大胆回答。(4)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大家的答案可能不太一样,让我们结合图谱一起来寻找正确答案吧。”播放PPT11页图谱视频,引导学生对照图谱再次确认。(5) 在观看图谱视频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大家看,这里音乐的变化就代表火车穿过山洞或者爬过山坡,我们跟着图谱再仔细数一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画面的对应关系。(6) 得出正确答案“小火车穿过了4个山洞、爬过了4座山坡”后,教师说:“原来小火车经历了这么多有趣的旅程呀。”强化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7) 教师接着说:“小火车咔嚓咔嚓地向前行驶,车厢里的人们念起来欢乐的歌谣,你们听。”教师跟着音乐示范念一念PPT12页内容,展示歌谣的节奏和韵律。(8) 教师示范完后,鼓励学生:“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有节奏地念一念,感受这份欢乐。”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1. 认真聆听主题3和主题4音频,记录数量。2. 回答山洞和山坡数量。3. 观看图谱视频确认答案。4. 跟着音乐念歌谣。评价任务 数量记录准确性:☆☆☆答案回答正确性:☆☆☆歌谣念唱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结合图谱,引导学生深入聆听主题三、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思考能力,念歌谣增强学生参与度。欣赏全曲 完整聆听排序(1) 教师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这首《火车波尔卡》吧。聆听的同时,请你们排一排主题出现的演奏顺序。”明确欣赏任务。(2) 播放全曲音频,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用笔记下每个主题出现的顺序。(3) 欣赏结束后,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4)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纠正:“大家说得有的对有的不太准确,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主题一是……主题二是……”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顺序。(5) 教师再次强调:“通过完整欣赏,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这首曲子的结构和韵律,每个主题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全曲的理解。(6) 教师接着说:“现在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一遍,这次大家可以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7) 在学生跟随音乐晃动身体时,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能较好跟随节奏晃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如“你跟着音乐的节奏晃动得很有感觉,把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了。”(8) 欣赏结束后,教师总结:“大家都表现得很棒,通过完整欣赏,我们对《火车波尔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完整聆听全曲,记录主题顺序。2. 回答主题顺序。3. 再次聆听时跟随音乐晃动身体。4. 接受教师评价。评价任务 主题顺序记录:☆☆☆顺序回答准确性:☆☆☆跟随节奏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完整欣赏和排序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乐曲结构,跟随晃动身体增强对音乐节奏的体验。音乐游戏 模拟开火车(1) 教师兴奋地说:“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向北京站前行吧!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图示占位。”展示课件图示,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2) 安排3个同学扮演站台,教师说:“这三位同学就是我们的站台啦,要稳稳地站好,迎接火车的到来。”明确站台同学的任务。(3) 安排8个同学模拟山洞,教师说:“这八位同学手拉手组成山洞,让火车能顺利穿过。”指导山洞同学的动作。(4) 其余同学模拟开火车,教师说:“剩下的同学我们一起开火车,边开边念之前学的歌谣。”带领开火车的同学做好准备。(5) 播放《火车波尔卡》音乐,教师喊着:“火车出发啦!”引导学生开始游戏。(6)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和指挥,如“火车开得再快一点,山洞的同学注意节奏”,确保游戏顺利进行。(7) 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评价:“大家都表现得太棒啦,开火车的同学很有节奏感,站台和山洞的同学也配合得很好。”肯定学生的表现。(8)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把对音乐的理解用行动表现出来了,大家都感受到了乘坐火车的快乐。”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1. 根据图示找到自己的位置。2. 分别扮演站台、山洞、火车角色。3. 跟着音乐进行游戏。4. 接受教师评价。评价任务 位置寻找准确性:☆☆☆角色扮演表现:☆☆☆游戏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团队合作和参与感,体验音乐乐趣。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地唱一遍《火车开啦》,并给家人表演。2. 再次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特点。3. 用简单的图画画出你听《火车波尔卡》时想到的火车行驶画面。拓展作业1. 尝试用身边的物品模仿火车的声音,和《火车波尔卡》音乐进行合奏。2. 与家人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用《火车波尔卡》作为背景音乐。3.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爱德华·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板书设计《火车波尔卡》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音乐风格:二拍子波尔卡主题顺序:一 - 二 - 三 - 四节奏特点:欢快活泼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采用复习导入和游戏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2. 借助图谱、节奏歌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学生能较好感受音乐风格和情绪,对各主题旋律听辨能力有所提高。3. 音乐游戏环节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玩中体验音乐乐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把握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特点时仍有困难,教学中对节奏的强化训练还不够。2. 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表现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为语言表扬,可增加多样化评价方式。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音乐游戏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