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探究与实践 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认识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的位置和在全球经济中的 地位,加深区域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认识在传统海运和“一带一路 ”建设对我国和沿线国家 的意义,关注世界区域间的联系,培养系统观念和综合思维。 3.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和阅读资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策划组织的能力,让学生展示“一 带一路 ”建设的成果。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阅读苏伊士运河被堵事件的图文资料,认识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和被堵事件对 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主要航线和主要海港分布图,学会综合利用图中信息,阅读专题地图。 找出世界著名的海上交通运输通道。 教学难点: 1. 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具体情境下,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出交通运输对世界区域经济的作 用。 2. 认识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下重点工程对全球经济联系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并对中 国“一带一路 ”的发展建言献策。教学过程知识链接 教师在 PPT 中回顾上一节课《国际合作》 中的经典案例,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合作。引 导学生,现代的汽车生产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采集有价格优势的零部件,依靠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交通运输 教师创设情景:如果有一天,某个关键零部件能顺利生产,但因为运输问题无法及时到 达,会发生什么? 设计意图 : 链接了上节课国际合作的知识背景,通过情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探索欲。承前启后,引入到苏伊士运河被堵事件。 任务一: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链设计: 问题① 苏伊士运河在哪里? 教师展示不同尺度下的苏伊士运河位置,简单介绍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宽度等概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一个如此小的地方堵住了竟然会影响全球经济。 问题② (提供材料)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供图文材料,学生分为六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对全球 汽车产业链的影响。预设学生回答:水平一可以答出“运输时间变长,运输成本增加 ”(这是书本有提示的 答案),水平二可以沿着汽车产业链答出“影响整车的生产时间和生产价格 ”、“影响汽车 的销售 ”等,水平三还可以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角度出发,答出“海上 运输公司的成本提高,利润受损,选择海上运输的贸易公司减少 ”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材料、小组合作、表达观点的综合能力。 任务二:了解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 问题链设计: 问题③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海上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教师展示材料,包括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世界航线和海港分布、海运的历史等,让学 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小组合作,总结归纳海上运输的优势。 预设学生回答:运量大、运价低,成本最低;海运发展历史悠久;海上运输线路繁多,已经 形成网络化。设计意图:从任务一的事件个例推广到海上运输这一交通方式,调动学生迁移运用、提升归 纳的能力。 问题④ 阅读材料,分析苏伊士运河为什么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海上咽喉 ”? 教师从地理位置出发,展示图片,和学生一起分析苏伊士运河的特殊地位。 预设学生回答: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是大西洋至印度洋和太平洋 贸易运输的最短航道。 设计意图: 回归学生熟悉的材料,并对“海上咽喉 ”的特征建立认识。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 上分析“海上咽喉 ”的重要性。 活动 读书P127 图,找出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并标注出来。 学生活动:在图中圈画海上运输通道。预设圈画思路:寻找海峡、运河等狭窄的水域,寻找多 条航海线重叠的地方…… 学生在圈画过程中,老师在学生之中观察、走动,给予适当指导。老师总结图中的几大“海上咽喉 ”如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 设计意图:圈画动手,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问题⑤ 从苏伊士运河‘堵船 ’事件中,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教训或启示?中国作为全球贸易 和物流的重要参与者,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类似事件, 以减少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请 说出你的建议。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给中国提出建议。开放性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小组间分享与表达交流。 设计意图:总结和反思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锻炼学生辩证思考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 回归到中国,思考中国作为全球化重要一员的应对,增强国际视野和主人翁意识。 任务三:“一带一路 ”倡议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案例式学习 从一瓶牛奶出发,看中欧班列如何沟通中国和白俄罗斯的合作 问题⑥ 与常规的海洋运输相比,中欧班列的铁路运输有何优势? 预设学生答案:速度快 受天气影响小 连续性强 设计意图: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直接对比,比较简单,铺垫后面的问题。 问题⑦ 结合材料,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上交通运输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 了哪些机遇? 预设学生回答:水平一的同学可以回答出“贸易额增加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产业 发展 ”,水平二的同学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中白合作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能够回答出“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促进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一带一路 ”合作的意义有更加立 体的认识 问题⑧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 ”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 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议一议,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一带一路 ”建设发挥了哪些重要作 用? 开放式问题,请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回答。教师展示中国更多的“一带一路 ”建设案例,引 导学生从全球尺度思考问题。 环节四:总结与作业 思维导图总结 小试牛刀(课堂过关)课后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你感兴趣的“一带一路 ”的重点项目工程(如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的位 置、开发过程和意义,绘制成地理海报进行展示和解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