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1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1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1)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2)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教学提示:(1)结合具体事例,懂得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领土完整不容分裂,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
(2)以“如何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议题,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第1框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目标◇
1.准确阐述国家利益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性,明确我国的核心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自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国家利益的内容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革命先辈的家书,思考:
夏明翰给大姐夏明玮的家书
家书内容:“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这份家书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提示:爱国、爱家的情感。
教师过渡:当我们看到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坚定发声,看到科研人员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日夜攻关,这些画面背后,都藏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它究竟包含什么,又为何如此重要 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新课讲授
一、认识国家利益
1.阅读名言,思考: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名言。
提示:①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④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⑤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教师小结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阅读教材P87“探究与分享”,思考:
结合“国”字的由来和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一”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四是疆土与地域的境界和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國)”字。“国”字的原始形态告诉我们:国家就是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域。
教师小结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观察图片,思考:
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提示:①成立三沙市是一招集提高国防能力与经济开发利用的大棋,一方面适应中国南海战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突破美国围堵战略在南海的捣乱迈出了重要一步。②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③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为了保证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了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领空,是指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上空的空气空间,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空气空间享有绝对主权,保卫祖国领空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阅读材料,思考:
  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安全核心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边疆边境、海洋权益等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谈谈为什么说“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提示: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领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教师小结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和灭亡。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思考: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提示: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的个人愿望要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国家改革发展的目标也要尊重个人的生活所需。
2.阅读材料,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与教材中“国家利益至上”矛盾吗 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国家利益至上”本质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教师小结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维护,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辱。
3.观察漫画,思考:
说说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
提示:国家利益反映人民利益;国家积极回应人民关切。
教师小结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握人民愿望,回应人民关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框,我们学习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了解了国家利益的含义、内容以及我国的核心利益,也深刻理解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连。希望大家今后时刻牢记国家利益至上,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维护国家利益,以实际行动展现我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板书设计◇
国家利益
高于一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展开,让学生对国家利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掌握。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讲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锻炼不足。后续教学中,我会优化案例选择,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讨论,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