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浙江余杭发现一处距今约5300-4300年的大型遗址,这里不仅有规模复杂的水利系统,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与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这座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古城 D.陶寺古城2.观察对比下方《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 )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A.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 B.建立了影响非常深远的中央集权制度C.推行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 D.大规模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3.下列属于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是( )①关注文物的历史价值②关注文物的艺术价值③关注文物的市场价值④关注文物的科学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5.对比隋朝与秦朝,二者皆为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的朝代,却都因相似原因迅速走向灭亡。隋朝与秦朝灭亡的共同因素是( )A.实行郡县制引发地方势力叛乱 B.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遭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绝收 D.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激化矛盾6.唐代诗人孟郊科举高中后,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科举制正式开创的标志是( )A.隋文帝时依才能取士 B.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C.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7.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名,这体现了他( )A.卓越的文采和浪漫的想象 B.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C.出众的口才和辩论的技巧 D.深厚的学养和务实的作风8.下面知识卡片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 B.陆秀夫 C.文天祥 D.张世杰9.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谷”“兵”指的是什么?( )A.行政权、地方财权、兵权 B.司法权、中央物权、民权C.监察权、地方财权、王权 D.立法权、中央物权、兵权10.《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为统治如此广袤的地区,创立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刺史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11.《梦溪笔谈 技艺》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 B.C. D.12.有一种文学体裁内容广泛,从北宋的都市繁荣、市民生活,到南宋的山河破碎、民族矛盾,都有生动体现,它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与唐诗并称双绝,这一文学体裁是( )A.宋词 B.元曲 C.小说 D.散文13.“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中明太祖强烈反对设立丞相的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安抚百姓 C.加强皇权 D.抵御外敌1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挥师北上,攻人北京,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15.安龙县博物馆是根据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移居安龙、建立陪都之史实复建,这是贵州省内第二座县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此博物馆实证了( )A.反宋复唐 B.反元复宋 C.反明复元 D.反清复明16.明清时期,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继续改良,推动了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这一现象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受到( )A.国内政策调整后的影响 B.传统性农业技术的推动C.地方性商业繁荣的带动 D.全球性经济互动的作用17.某校七(1)班沐阳同学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以下论据,在结设处应填入( )A.台湾在我国古代历史中频频出现 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C.台湾的早期发展受中原的影响大 D.台湾曾经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而去18.佳乐同学参观北京天坛时,被一座三层圆顶、鎏金宝顶的宏伟建筑吸引(如下图)。这座建筑是( )A.故宫太和殿 B.安定门方泽坛 C.天坛祈年殿 D.承德避暑山庄二、填空题19.755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20.请将辽、北宋、西夏按空间位置填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1) (2) (3) 处。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21.清朝时期,翰林院学士徐骏因诗中“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认定讥讽朝廷,这些因文字引发的冤狱,在历史上统称为“ ”。2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代科技著作是《 》。三、材料题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勾践剑(左)与夫差矛(右)——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8、31页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材料三:时期 南方人口在全国占比 北方人口在全国占比秦汉 约20% 约80%三国两晋南北朝 约40% 约60%唐朝 约50% 约50%南宋 约75% 约25%(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都属于什么器具?它们反映了哪一时期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2)材料二中杜甫描绘的盛世局面是什么?请列举盛世局面经济方面表现的一个史实。(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简要说明秦汉至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 定公十年》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三: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箭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班第89页(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被称为什么认同观念?(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并列举一例史实进行说明。(3)根据材料三,写出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名称。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凝练一个主题。四、综合题25.小美是七年级学生,她今天要从三个方面与正在做试卷的你分享她们周老师所上的一堂精彩有趣的历史复习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请你配合她完成分享。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D D B B C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A C B D D B C19.安史之乱20.北宋 西夏 辽21.文字狱22.天工开物23.(1) 器具:青铜器;时期:春秋时期(2)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举例:农业上,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重视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秦汉都城均在北方,黄河流域开发早、人口密集,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得到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唐朝中期至南宋时期: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北方再次陷入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持续南迁,加速南方开发;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4.(1)华夏认同(2)主张:平等对待各民族(或“爱之如一”)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3)机构:奴儿干都司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或“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25.【小题1】补充:①:B骞出使西域; ②:A鉴真东渡。【小题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小题3】规律: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的落后与衰败,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 做法: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吸收各民族先进的科技与文化,合作共赢;开放促进繁荣,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重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