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长讲坛:知心才能真正教心要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走进学生的世界至关重要。知心才能真正教心。学生世界丰富多彩,一个人一个样,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青少年成长时期就是那么可爱,那么多变,他们的许多想法、行为、追求、憧憬,常使你始料未及,有时甚至谜团重重,犹如藤蔓纠结,破解不易。希冀用一声号令、一个模式、一套方法去箍住他们,美其名曰“为他们好”“使他们学好”“促他们成长”,但以实践来检验,不仅对某些学生而言,收效甚微,甚至南辕北辙,矛盾丛生,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未成年,不谙世事,这是共性,但又多种多样,性格迥异,教师须具体深入地了解,有真切的认识与体悟,方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师生只有倾心相交,既讲科学,又讲艺术,如画的美景才会展现眼前。那已是30多年前的事,但记忆的色彩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办公室里不断出现令人窒息的场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义愤填膺,高声数落着站在办公桌旁的一名女学生:“班级够乱的了,你还添乱,把门框当单杠,拉在上面荡来荡去,引得哄堂大笑,你居然,居然……”“你在教室门上贴‘霍府’,有的男同学已打闹得够厉害了,这一来,更是跌打滚爬……”“你上课就是不好好听,乱涂乱画,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你看你看,把书卷成什么样子……”年轻的男教师讲得脸上青筋暴出,这名女学生却已在不知不觉中转着身子,背对教师,不仅充耳不闻,脸上还流露出几分鄙夷的神情。坐着批改作文的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排解、疏通、平息风波。这个班级确实够乱的,几乎每天都有“突发”事件。如某某学生打闹,骨折了;某教师气得走出了教室,无法上课;教师自行车轮胎的气被放了,还戳了两个洞……办公室里学生顶撞教师的事不断发生。面对这样的班级,学校不得不采取措施,“调兵遣将”,把有的学生调到别的班级。我这个教研组长当时已不做班主任,这名女学生调到我教语文的班级。有教师告诫我:“她的调皮捣蛋独树一帜,点子多,破坏性大,谁的话都不听,男同学也远不如她。”倒是真的,我在参与平息风波时也领教过一二。“什么老师?讲都讲不清楚,还没我懂!”“错了,错了,去读读书吧!”一副瞧不起老师的腔调。我不是魔术师,不可能一教,学生就变样。首先要尊重她,对她与对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相待。果真不出所料,她调入这个班后,与大家融合不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她是“另类”,避而远之;而她总是绷着脸,一声不吭,还不时用冰森森的眼光刺人,甚至带有几分敌意。下课铃一响,她就飞也似的蹿出教室。尽管如此,我觉得她身上仍有不少优点。例如,上课铃响,她就走进教室,从不迟到;课上不与任何同学交谈,有相当的自控能力,与以往“胡闹”时的情况判若两人;上课时听到新奇的知识眼睛会发亮。这名学生对学习是有兴趣的,我初步判断。于是,我努力把课上得富有情趣,在宽松的气氛中,激发大家旺盛的求知欲,增添融洽的黏合剂。时间是孵化器,一节节生动的语文课孵化出了感情。课上,她面部的肌肉放松了。和其他同学一样,她有时情不自禁地举手质疑,甚至有板有眼地回答问题。冰雪开始消融,师生情、同窗情滋生,我心中暗自喜欢。在课堂发言中,她从不人云亦云,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别人辩论,她从不服输,哪怕是错了。怎么进一步接近她,才能拨动她心中隐秘的琴弦,产生共振呢?操之过急不行,空讲道理不行,要从不显眼的细节入手,拉近距离。真巧,一天下课时,她一如既往飞也似的蹿出教室,我紧随其后。“叭”,她揣在裤子口袋里的书掉到了地上。我赶紧跑上去,捡起来,眼睛一扫,原来是一本介绍国画的书。“比男孩子还调皮捣蛋,怎么会看这类书?”我有点愕然,但立刻控制自己,没有表露。她看我捡起了书,有点紧张。我笑着对她说:“多好的书啊,把它卷成这个样子,太委屈它了。”我又说:“我家里有不少介绍画画的书,《芥子园画传》对初学国画的人很有帮助。还有些国画、油画、水彩画和连环画,如果你喜欢,休假日可来我家看,对它们发表意见。”我拍拍她的肩膀,她表情放松了,露出些微喜色,点点头,拿着书一溜烟地跑开。她胆子够大的。一般说来,女同学看到虫子就会惊吓得叫嚷起来,躲避还来不及,她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虫子都敢抓,有时还要肢解,研究它们的结构。久而久之,她动手的能力强了。了解了这个特点,教课时我就注意发挥她的长处,让她的精力有地方使。有一天,我们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的起始阶段,我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花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基础。我请她用试管做实验,做出花的细胞液里的酸碱反应。她很高兴,全神贯注,先后把不同颜色的花瓣揉碎,再做出各自的酸碱反应。她边演示边说明,关键处还多解释几句,俨然一位小老师的架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和她拉近了距离。课后,她的旁边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女同学与她说说笑笑,一下课就蹿出教室的情况已十分少见。她原本写作能力不强,文章有内容,但表达不清,如何织锦成文尚未入门。我没有急于对她讲述写作技巧,而是等待机会,积极引导。她的好奇心远远超过同龄的女同学,对周围的事物有程度不同的兴趣,一旦兴趣浓郁,她就执着追求,欲罢不能。有一次,生物课上做解剖豚鼠的实验,听说她极为认真。正好我在教几篇说明文,就要求学生写一篇科学实验的短文。她写得真不错,我印发了写得比较好的几篇当堂讲评,对她的作文评析得更为细致,表扬她观察精细,理解正确、深刻。我剖析,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关键是实验做得十分认真仔细,观察、观察、再观察,没有好奇心驱使,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如此良好的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写的人对它有多少情多少意,它就会忠实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我还就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作了指导,让大家懂得内容再好,也离不开语言表达,只有认真地推敲语言,积累语言,才能写出佳作。课上,她十分专心,脸都涨红了,有时还不自觉地点点头,嘴角咬着笔杆。此后,她不仅写作认真了,语言上下功夫了,其他方面马虎的情况也大有改进。有个星期日,她果真来到我家,手里拿了把折扇。进门时她还有点拘谨,纸折扇打开,也就打开了话题,无拘无束了。“扇面上的竹子是外祖父画的,字也是外祖父写的,写的是岳飞的《池州翠微亭》,外祖父说送给老师。”我向她道了谢,并询问外祖父有多大年纪,他老人家身体情况怎样。话匣子一打开,滔滔滚滚往外流。她告诉我,她外祖父年纪大了,喜爱画画,她经常给老人家磨墨、展纸,看他画竹子,画石头,画山水。“刷,刷,刷,几笔,竹子就出来了,叶是叶,竿是竿,像变魔术似的,好玩。有时,我也画,就是不像。外祖父如画一幅山水,就叫我欣赏,我看啊看,就走了进去,好在哪儿,我也说不出。我肯定说得不在点子上,外祖父常哈哈大笑……”没想到看中国画技法的谜底原来在这儿。我从画画谈到画画人的性格,谈到要学画就得静心,就得沉静。我们阅读画册,评点赏析,交谈得十分愉快,并相约下次谈论的话题是“书”。没隔多久,她又来了,而且是有备而来。她迫不及待地诉说着她读过哪些书,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科技的,连政治读物也涉猎不少。她不仅阅读,而且摘抄,还写点读后感。我看了看她的阅读笔记本,称赞的语言脱口而出。一名初中学生阅读面如此广,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难怪她对教师的教学有种种挑剔,难怪她桀骜不驯,难怪她对有些事、有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赞扬她读那么多书不简单,询问她如何会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她一本正经地说:“环境造成的嘛!爸爸妈妈在广西搞水电建设,终年忙碌,难得来上海一次。我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外祖母年纪大了,他们早早睡觉,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就跟书说话,说着说着,就成了伙伴。”原来如此,怪不得她的裤兜里总有一本书插着、卷着。她还用几分神秘的口气告诉我:“我不是上海人,小学里有同学欺负我,我就和他拼,我才不怕呢!谁能狠过谁?”倔强的性格确非天生的,有个形成的过程,要掸去性格上的“灰尘”,当然非一日之功。这样你来我往,课内课外,我们成了忘年交。在交往中,她长大了,性情改了许多,乱闹乱顶撞的事匿迹,优点显现,同学们刮目相看。有天晚上,她陪着她的母亲来我家看我,并腼腆地对我说:“妈妈来谢谢您!”说实在的,有什么好谢的呢?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国家的宝贝,当然也应该是我教师的宝贝。千人千样,这样有个性、有潜能、资质优良的学生,教育起来同样有相当难度,没有水磨的工夫,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拨动她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曲。知心才能真正教心。青少年学生的世界时而涟漪,时而波涛,色彩斑斓。特别是在当今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激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无不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他们究竟想什么,爱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对什么有追求……凡此种种,我们执教的老师常若明若暗,或大而化之,或以个别代全体,缺少真切的理解与体验。如此一来,教师力气花得不少,收效常不理想,事倍而功半。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学生世界的事,教师无须喋喋不休,动辄下禁止令,管头管脚,而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几十年来,我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了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