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评价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本卷为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卷Ⅰ(选择题,共4 0分)
1.看图知历史。通过下列遗迹图、文物图、平面图,可以概括出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关系发展 C.割据与动荡 D.没落与腐朽
2.杨广天性聪敏.容貌英俊,文采出众。开皇元年(581年)被册立为晋王,后参与平定南陈之战。604年,杨广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京洛阳.继而迁都:三征高句丽。他奢侈无度,残暴无比,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危机当前,仍在江都醉生梦死,于618年被部将被宇文化及所弑,终年49岁,在位仅14年。他被唐初统治者谨慎认真引以为戒的教训是
A.战功平凡 B.疏于朝政 C.不恤民力 D.性格软弱
3.载初元年,称帝前夕,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因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故称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创设殿试制度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刚天
4.印度历史学者马宗达在其《古代印度》一书中说:“我们记述的有关曷沙伐弹那的绝大部分事实都来自一个游方僧的惊人的记载。此外,这些记载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印度当时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1页(共8页)
情况的图画,这种图画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新罗谴唐使来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远征吐蕃
5.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遗使大唐.两次向皇室求婚,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允许下嫁松赞干布。迎亲之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自己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还派出吐蕃贵族们的子弟,请求进入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文人典其表疏。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入藏
A.促进了唐蕃和平 B.推动了吐蕃繁荣
C.传播了唐朝文化 D.加速了吐蕃独立
6.形成下图所示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C.陈桥兵变 D.靖难之役
7.右图人物的突出贡献是
A.编制《大衍历》
B.擅长狂草
C.著作《茶经》
D.西行天竺
8.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又任用文官管理军务,切断了将领与上兵同地方的联系,重用文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此举
A.削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强化了宰相权力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
9.契丹、党项都是我国占老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政权,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它们演进过程中,文化发展的相同点是
A.都向宋称臣 B.都创制了文字
C.都大力发展生产 D.都用丝绸、茶叶换取宋的牲畜
10.宋朝前期,在四川地区商人们开始使用更加轻便安全的货币,客观上保证了资金安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活跃。它是
A.铜币 B.白银 C.瓦子 D.交子
11.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金。10年后,金先后消灭了辽、宋政权,这主要是因为
A.金的国力空前强大 B.辽和北宋屈膝投降
C.辽和北宋极度腐败 D.金对辽宋分化瓦解
12.“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
A.政府向江南大量投资 B.国家免除了江南的税收
C.政府将粮食囤积在江南 D.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13.“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如果你想参观位于河北的南宋名窑遗址,你应该去
A.曲阳 B.宝丰 C.杭州 D.禹州
1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蒙古军队四出征战,先后攻灭西夏、金、南宋,将版图向西扩展到多瑙河流域,蒙古的统一和扩张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获取了巨额财富
C.获得了万民拥戴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5.面对国破家亡,义无反顾坚持抗元斗争,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占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绝句的南宋志士是
A.黄巢 B.辛弃疾 C.岳飞 D.文天祥
16.元朝的版图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元政府建立了区域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
A.三司 B.藩镇 C.中书省 D.行省
17.与宋代的海路交通相比,元代的海路交通
A.航线更加简捷直接 B.停靠的口岸较少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3页(共8页)
C.水陆并济,海陆通联 D缺乏陆路支撑
18.郑和劈波斩浪,成功七下西洋,远布国威,宣扬善意,迎来八方朝贺,得益于
A.轻便快捷的游船 B.准确稳定的导航工具
C.经验丰富的各国水手 D.天圆地方的儒学理论
19.1661-1776年清朝耕地面积的变化表明
时 间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 078430
雍正二年(1724)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414 495
A.人口大量增长 B.战乱导致田地荒芜
C.发明了高效耕作农具 D.农民无家可归
20.“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四大家族荣辱浮沉为背景,描绘了清朝中期的深刻社会现象,暗示了
A.权贵家庭为富不仁 B.贵族官僚巧取豪夺
C.统治阶级薄情寡义 D.封建社会腐朽衰败
卷Ⅱ 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问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字元敬(1528年11 月—1588年1月),号南塘,毕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著名爱国将领、杰出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丰,使军队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建设海防要塞,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行,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止止堂集》等著作。
材料二:永历十五年(1661年),半军二万五千人出厦门,经澎湖,直达鹿耳 ,围赤嵌城,败荷兰援军。次年,荷兰总督揆一降,遂复全岛,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发展贸易。旋病卒。
请回答:
(1)材料--介绍的人物是谁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他的主要功绩。请分析他取得显赫功绩的原因。(5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4 页(共8页)
(2)材料二陈述了谁的事迹 据材料,简述他的主要历史功绩。说明其功绩产生的重大意义。(5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名历史人物所具备的共同的精神品质。(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年号 清朝 世界
顺治 (1644 一1661年) 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颁布“迁海令”,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商船、渔舟“无许片帆入海”。与荷兰开展贸易。 英国、荷兰、法国争相夺取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康熙 (1661 1722年) 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对出口商品和出海船只作出严格限制。与英、法、葡萄牙建立贸易关系。在厦门设立“洋行”,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乾隆 (1736-1796年) 清朝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管理外国商人。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用水力带动机器,逐步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改良蒸汽机问世.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嘉庆道光(1796 一1850) 沿袭前代制度。 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火车问世。
材料二:清朝的对外交往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5页(共8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清朝前期关于对外交往的态度,提炼出关键词。清朝的上述措施,体现了什么政策 指出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对外交往政策对清朝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后期发展的判断。(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二:1390年冬夜,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客,酒过三巡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次日早朝,朱元璋竟当众背诵此诗,笑问:“卿昨日睡得可好 ”宋濂汗如雨下,才知皇帝耳目早已潜伏其家,连宾客菜单都记录在册。
材料三:昨准廓尔喀归降,命凯旋班师。诗有十全大武扬之句,盖引而未发,兹特叙而记之,夫记者志也。虞书,朕志先定,乃在心;周礼,春官掌邦国之志,乃在事;旅獒志以道宁,则兼心与事而言之。然摠不出夫道,得其道,乃能合於天,以其承乎睨,则予之十全武功。庶几有契於斯,而可志以记之乎。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帝御制十全记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6 页(共8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简析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监视朝臣的特务机构的名称。归纳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乾隆帝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贡献。(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位统治者,谈谈对他的看法。(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元朝农学家王祯在其著作《农书》描绘了一种唐代“水轮”,以木或竹制成大型立轮,用横轴架起,轮周斜装若干小木筒或竹筒,轮的下部浸入水中;水激轮转,浸入水中的小筒被水灌满,当水轮转到上部时,小筒自动将水倾泻入木槽中。
材料二:庆历中有布衣……又为活(huó)板(bǎn)。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涮,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成。
材料三:公元1277年左右,郭守敬向朝廷建议,为修订历法,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建议,派十四名天文学家,到国内二十六处地点进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7页(共8页)
行了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历史上把这项活动称为“四海测验”,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为修订历法提供了很多精确的数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的工具我们通常称它为什么 它发明于何时 有什么作用 (4分)
(2)材料二介绍了哪项发明 写出发明者的名字并指出这项发明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郭守敬修订的历法名称,指出它的历史地位。(2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隋唐以来各个领域出现的发明创造和创新,阐述它们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8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5 ACDBC 6-10 BAABD 11-15 CDAAD 16-20DCBAD
21.(1)戚继光。
主要历史功绩:①发明多种火攻武器,建造先进战船、战车,提升军队装备。
②建设海防要塞,修建空心敌台,增强海防能力。
③著有多部军事相关著作。
④进行军事改革,加强防御设置,开展屯田垦荒、奖励移民、发展贸易等。
取得功绩的原因
①个人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和创新精神;②时代面临军事压力促使其才能发挥;③自身不断钻研实践、著书总结经验。
(2)郑成功;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发展贸易;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打击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台湾开发与发展,彰显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3)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顽强抗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等精神品质。
22.(1) 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态度 :总体呈现保守、封闭和严格限制的倾向。
关键词包括“禁海令”“迁海令”“严格限制通商”“只开放广州一处”。
上述措施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如西方殖民扩张)和内部反清力量威胁政权稳定,巩固中央集权 。
(2)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清朝后期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由于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绝,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落后,难以抵御西方列强侵略,陷入民族和社会危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1)①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其奠定了基础;②政治上,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贤相,重视吏治,注意节俭,励精图治;③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张疆域;④经济上,制定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大力发展农业;⑤民族及对外关系上,唐玄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①锦衣卫(或东厂、西厂、锦衣卫与厂卫制度);
②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完善厂卫特务机构;加强思想控制(如八股取士)。
(3)乾隆帝通过平定准噶尔部、平定回部、扫平金川、靖台湾、降服缅甸和安南,以及两次接受廓尔喀归降等军事行动,巩固了清朝的疆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
(4)我选择唐玄宗。唐玄宗是唐朝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他对官员能力与治国理政素养的严格要求,解决地方官“年高才疏”的积弊。此外,他还颁布《整饬吏治诏》,建立制度化考核体系,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官僚队伍质量,还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彰显其前期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
然而,这一严格吏治也存在局限性。过度依赖皇帝个人权威的考核可能滋生形式主义,且未根本解决后期宠信奸佞导致的腐败问题,最终埋下安史之乱隐患 。
24.(1)筒车;唐朝;灌溉农田,节省人力,提高灌溉效率。
(2)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北宋)
意义: 提高印刷效率,推动印刷技术革新,促进文化传播
(3)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密、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之一,比欧洲同类历法早出现300多年,反映了当时领先的天文学水平。
(4)隋唐至元代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印刷术和天文学三大领域:
农业技术革新 --唐代曲辕犁改进耕作技术,使传统耕作趋于成熟;元代“水轮”利用水力自动灌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印刷术突破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排版方法实现高效印刷。
天文测量成就 ---元代郭守敬主持“四海测验”,通过大规模天文观测获得精确数据,推动历法修订。。
影响 :
对中国 :农业工具与灌溉技术提高生产力,活字印刷促进文化普及,天文观测强化科学实证传统。
对世界 :活字印刷术经阿拉伯西传,推动全球知识革命;农学与天文成果通过交流影响东亚及伊斯兰世界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