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某年毛泽东同志写给宋庆龄的信函。据此推断“某年”应是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4年2.右面诗词描述的场景应是A.抗美援朝的进行B.开国大典的盛况C.西藏的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的完成3.下面《英雄赞歌》(部分)歌词反映了我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通过参战解决台湾问题 B.援助朝鲜,展现大国担当C.开展多边外交的需要 D.保家卫国,维护地区和平4.1950年7月 13 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等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上述材料表述的是A.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奔赴朝鲜 B.美国已将侵略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C.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准备工作 D.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入朝作战胜利5.地主阶级地位的下降和普通民众地位的上升,使得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随着教育的普及,任何一个昔日普通家庭的成员,都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上升的空间。由此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A.加速了阶级壁垒的瓦解 B.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发展6.“一五”计划开展过程中实际施工的项目有150个,其中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工的项目有146个。150个施工项目包括军事工业企业44个、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学工业企业7个、机械加工企业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由此可见,“一五”计划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B.努力调整、改善工业布局C.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7.右图所示的史实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B.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8.以下目录描写的史实发生在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6—1958年 D.1958—1966年9.1954年底,国务院决定采取“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公私之间的矛盾;按行业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实行合营,加快了改造私营工业的步伐。这反映了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重要条件是A.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B.苏联社会主义经验的借鉴C.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 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10.某历史小组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的主题活动。收集到有关中共八大的资料: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由此可见,此次大会A.强调经济建设在综合平衡中前进 B.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C.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1.为抢时间开钻,他带领全队靠盆端、桶提、马车拉等方法备下足够的水,奋战5 天零4小时,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产自喷井,创造了大庆会战钻井最高记录。这里的“他”指的是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12.从1977年开始,出现了一连串的变化。制定现代化规划、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讨论、酝酿经济改革、扩大技术引进、出国考察都在这两年开始了。这表明A.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条件已具备 B.农村改革改变所有制现状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已经完成 D.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转型13.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北大学生高举着一幅绿底黑字的大型横幅————“小平您好”————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这一图片出现的背景是邓小平A.领导并开启改革开放进程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张C.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D.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14.20世纪70年代后期,太谷工商企业用工多为招用固定工或职工退休、死亡后“子女顶替”工。……1986年,县内国营企业开始推行劳动合同制,废除“子女顶替制”等企业内招子弟制度。上述变化可以用来佐证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15.下图中内容的主题是A.拨乱反正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以下四幅图中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国的排名变化充分显示了A.改革开放40年的成效显著 B.党始终视人民利益为奋斗宗旨C.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影响1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展的紧要关头,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姓资的讨论。与克服上述困扰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我国经济调整任务完成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8.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发文指出,香港国安法发挥“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令香港社会恢复秩序,经济发展重回正轨,法治精神更加彰显。可见,香港国安法的实施A.加强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 B.迈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C.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D.铲除了影响香港发展的所有隐患19.2025年,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访问大陆时指出“两岸血脉相连,她这次来就是走亲走近”;国台办主任强调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没变,“卖台引战”必定失败,“台独”分子必遭惩处。上述两人的表态旨在A.强调“九二共识”的意义 B.争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促进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D.推动统一大业的顺利完成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是总书记对我国某一方面建设进行的系统规划,“某一方面”是指A.党的思想建设 B.文化和交通建设C.小康社会建成 D.国防与军队建设21.下图是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的示意图。其中空格处应填入A.仿制出歼击机 B.人民空军正式诞生C.成立五大战区 D.第二炮兵部队组建22.1955年,万隆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第25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采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致力于维护各国共同文化传统 B.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C.彻底扭转中国所处的外交环境 D.遏制了美国实施霸权主义23.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中央重视周边外交工作主要是为了A.谋求构筑区域霸权 B.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24.美国某海军上将在谈到朝鲜停战后又可能重新交战时说:“在朝鲜没有合适的战略空投的目标。然而,我们可以在中国的东北和苏联的东南部合适的地方投几颗原子弹。”以上言论可以用来研究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现实意义 B.朝鲜战争与新中国工业化的关系C.中国进行“两弹一星”研制的背景 D.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历程25.“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强调,粮食是战略问题。这说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A.科技的进步 B.农民意识的提升C.领导人的重视 D.国外粮食的引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2分)在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尊称为什么 (2分)(2)据材料,概括中朝人民取得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6分)(3)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认识。(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大变革。它为工业化开辟道路,直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土地改革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农村稳定发展为工业化免去了后顾之忧。土地改革运动同时还唤醒、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组织城市知识分子到农村参与土改,这些举措无形中扩大了城乡交流,党内外知识分子频繁往来于农村与城市,给农村带去了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技知识。————摘编自佘君《土地改革的现代化透视》材料二 我国农业合作化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既定目标,农业的根本出路是要实现农业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则需要农业提供物质和人力的保证,这就需要农业迅速发展,摆脱分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经过几年时间就把五亿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体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摘编自朱汉国、刘芃《历史学习精要》(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史实完成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土地所有制。(4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个事件的相似之处。(6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土地政策调整的认识。(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954年初,王崇伦提出,“技术革新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技术革新之路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新道路。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是巩固国民经济恢复成果、实现‘一五’计划和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此后,一个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大江南北蓬勃兴起。1959年,王崇伦出席全国“群英会”,继1956 年后再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摘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据材料一,指出王崇伦在哪一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此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发生的变革。(4分)材料二 1978年3 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 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摘自《邓小平文选》据材料二,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2分)并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王崇伦、邓小平共同致力于完成的历史使命。(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部分)时间 主要史实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1月 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2年1月 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 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1994年11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企业开展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结合所学知识,将大事年表中的“ ★ ”补充完整。(2分)并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2分)(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照抄材料)(8分)【示例】观点: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阐述: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对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起到了重要影响;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节点。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参考答案1-5ABDCA 6-10 CBBAB 11-15AAADC 16-20ACCDD 21-25DBCCC26.(1)抗美援朝战争背景: 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反动派国际干涉,加剧半岛冲突;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阻挠中国统一进程;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直接威胁新中国安全;党中央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维护新生政权安全及亚洲稳定,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2)①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朝鲜军民团结一致、共同作战取得最后的胜利.③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④中朝军队扬长避短,发扬近战、夜战特长,取得了巨大战果.(3) “不惹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与维护 : “不怕事”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勇气与力量 .27.(1)土地改革后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后确立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2)都推动社会变革;都与农业发展相关;都有思想文化交流。(3)土地政策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关注农民利益诉求、符合国情。28.(1)(1)领域:工业技术革新。政治变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经济变革: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生产资料所有制逐渐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2)新内容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封闭政策导致技术落后(中日对比)。 背景 :①国际科技竞争加剧;②国内改革需突破技术瓶颈;③理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升级。(3)王崇伦与邓小平共同致力于完成的历史使命是: 推动中国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实现国家经济振兴 。2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阐述: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吸引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答案不唯一,观点和阐述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