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年第学二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 历史
试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卷Ⅰ (单选题,共3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9个小题,每题2分,共38分)
1.大运河开凿之后,据史料记载“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运河南端的杭州,运河和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和江都,运河和淮河汇合处的楚州,运河和黄河相遇处的汴州等商业都市皆日益繁荣,均成为一方繁盛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C.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D.促进了人口不断南迁
2.对于科举制,郑从金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中写道:“科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他认为该制度( )
A.保证官吏的廉明清正 B.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和公开
C.考试内容丰富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4.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东市内商业门类达220多行,西市也有 220 多个行业,并有大量西域胡商、中亚、东亚等国客商在此进行交易。这说明,当时长安城(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5.和右面路线示意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6.时间轴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其中③表示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北宋时期,中央掌管军队调动、招募、供给、训练等军政要务的枢密院由文官主持;“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成为祖训;几乎没有名将,只出现一个狄青,还不被信任。这佐证了北宋( )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8.从下面所示内容可知,与北宋结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澶渊之盟 时间: 1005 年 内容: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对方钱物,称为“岁币” 影响: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A.西夏 B.大金 C. 辽 D.吐蕃
9.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建立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东渡日本,传播文化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10.下面是《汉代主要经济图》和《宋代主要经济图》,反映的变化是( )
A人地矛盾凸显 B.经济重心南移 C.丝绸之路兴起D.统治疆域扩大
11.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编写的《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言皆海国之事”,但作者并未到访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向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 )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B.繁华的都市生活
C.泉州市舶司的设立 D.繁荣的海外贸易
1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多民族融汇而成的大家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开展项目化学习,李平同学画了如右图示意图。根据下图所示,判断分析这一新的民族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 ( )
A.隋朝
B.西晋
C.元朝
D.清朝
13.7月11号是“中国航海日”,是为纪念六百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船队从刘家港出发驶向大海,揭开了整个人类大航海的序幕。航海日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卫温率船队到夷洲
C.张骞出使西域 D.清军进入台湾
14.崇祯皇帝曾痛切指责上层官员身居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他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C李自成发动起义 D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15.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唐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宋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清 设军机处
A.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B.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16.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至清朝乾隆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川、楚、陕、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这体现出当时( )
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 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
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D.农业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17.毛泽东曾经评论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在抗击外国侵略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打败郑氏军队统一了台湾 B.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侵略
C.打败准噶尔蒙古势力叛乱 D.调兵讨伐大小和卓的叛乱
18.“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交流……于是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材料表述的是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 )
A.背景 B 内容 C.性质 D.影响
19.从诗歌兴盛到词曲流行,再到小说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通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变化( )
A.加强了思想控制 B.冲击着天朝上国心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适应市民阶层的壮大
卷Ⅱ(非选择题,共2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三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历史人物的发明;图2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的朝代:图3所示发明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图4人物所著的科技名著。(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2分)
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唐朝时期,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如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靺鞨族。唐玄宗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渤海国与内地经贸往来频繁,经济文化发展很快。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图一、图二中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甲、乙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4分)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补充、完成下面的结论。(2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的国家。
参考答案
1-5CABAD 6-10 BCCAB 11-15 DCABC 16-19 BBAD
20.
(1)分别指出图1历史人物的发明活字印刷书;
图2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的是北宋时期;
图3所示发明产生的世界性影响:火器推动军事变革,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冶金、化学等技术进步;改变战争形式;促进全球文明进程和近代科学兴起。
图4人物所著的科技名著《天工开物》
(2)八股取士束缚思想、闭关锁国政策等
(3)树立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21.(1)让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册封
(2)甲地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乙地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
(2)统一的多民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