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1课时教案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1课时教案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入】观察这份儿童全血检查单,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人体中有铜、锌、钙、镁、铁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人体摄入铅超标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过渡】人体中还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开启这节课的学习。 回答 问题。 通过报告单发现人体中有铁、锌、钙等元素且这些元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知道一些元素(如铅)超标会有害健康。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交流讨论】(1)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你认为人体从环境中摄取了哪些物质?其中含有哪些元素?请举例说明。 (2)结合下图,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含量。已知人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为60%~70%,人体内水以外的部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总结】(1)答:人体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有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蛋白质中含有C、H、O、N、P等元素,糖类、油脂中含有C、H、O等元素。 (2)人体内水以外的部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 补充: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过渡】观察上图,发现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这11种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铁、锌、氟、碘等属于微量元素,那么是怎样定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 【讲述】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自然,并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11种元素,其质量占人体质量的99%以上,称为常量元素。 还有一些元素的含量在0.01%以下,如铁、锌、氟、碘等,它们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称为微量元素。 【讲述】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人体中的氧、碳、氢、氮元素主要以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等有机化合物和水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体液中。 人体中元素的生理功能: ①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有些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拓展】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酸CH3COOH。 无机化合物包括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碳酸盐等。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假如你是钾、钠、钙、铁、氟、碘等某种元素,请向大家介绍自己。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抽签决定几名同学介绍这些元素,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过渡】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同学们的观点。 【讲述】从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对人体的作用、摄入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几个方面总结这些元素。 【讲述】人体中的元素通过新陈代谢保持含量相对稳定。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健康。人体如果摄入某些元素,如汞(Hg)、铅(Pb)、镉(Cd)等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调查与研究】(1)下图所示的几种食品有哪些共同之处?市场上还有哪些类似的食品?查看它们的标签,了解其主要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项。 (2)收集几种运动饮料,根据营养成分表和配料(如下图)找出它们能为人体提供哪些元素。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常会饮用一些运动饮料。 (3)以“痛痛病”“水俣病”为关键词,上网查找这些疾病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如何避免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总结】(1)这些食品都添加了人体所必需的元素。 举例:高钙牛奶 主要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项略。 (2)它们能为人体提供钠、钾等元素。 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氯化钠等无机盐,饮用一些运动饮料可以为运动员补充因出汗损失的人体所需的无机盐。 (3)“痛痛病”主要由镉中毒引起,“水俣病”是一种由有机汞(通常为甲基汞)中毒引起的疾病。 首先,我们对有害元素的来源、存在和侵入人体的途径要有所了解,不断增强环保意识,要断绝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如少食用膨化食品,尽量少用铝制品,不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等;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锌及维生素C的食物,减少人体对铅、铝等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人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思考 讨论。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 倾听,记录笔记。 阅读课本并分组交流。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记录笔记。 调查 研究。 通过观察图表及讨论,知道人体中含有氧、碳、氢、氮等11种常量元素及铁、锌、氟、碘等微量元素;知道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等。 让学生明确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义。 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定义。 引导学生阅读并总结知识内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通过教师讲述和相关图片,让学生明确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通过新闻事件知道汞(Hg)、铅(Pb)、镉(Cd)等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思考如何避免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环节三 拓展延伸 【展示】科普:几种重要元素的食物来源 观看,倾听。 拓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知识面。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第23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1课时
人体中的元素
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5 / 5(共24张PPT)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课题1 化学与
人体健康
第1课时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思考:人体内有哪些元素?
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1)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你认为人体从环境中摄取了哪些物质?其中含有哪些元素?请举例说明。
思考讨论
人体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有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蛋白质中含有C、H、O、N、P等元素,糖类、油脂中含有C、H、O等元素。
(2)结合左图,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含量。已知人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为60%~70%,人体内水以外的部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思考讨论
P
2
22
24
20
18
16
12
14
10
6
8
4
0
61
23
10
2.6
1.4
0.83
0.20
0.20
0.14
0.14
0.03
0.46
O
C
H
N
Ca
K
S
Na
Cl
Mg
微量元素
Fe、Zn、F、I等
常量元素
人体内水以外的部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质量分数/%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11种元素,其质量占人体质量的99%以上,称为常量元素。
人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在0.01%以下,如铁、锌、氟、碘等,它们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称为微量元素。
人体中的氧、碳、氢、氮元素主要以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等有机化合物和水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体液中。
①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②有些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人体中元素的生理功能
无机化合物包括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碳酸盐等。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酸CH3COOH。
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假如你是钾、钠、钙、铁、氟、碘等某种元素,请向大家介绍自己。(抽签决定元素介绍)
成果展示
元素名称:钾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
对人体的作用: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摄入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钾缺乏会引起肌肉无力和心律失常,影响肾功能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2200 mg
常量元素——钾
(或推荐摄入量)
成果展示
元素名称:钠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
对人体的作用:对维持体内水量的恒定、酸碱平衡和血压等具有重要意义
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钠缺乏会引起血压降低和肌肉痉挛;
钠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1600 mg
常量元素——钠
(或推荐摄入量)
成果展示
常量元素——钙
(或推荐摄入量)
元素名称:钙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对人体的作用: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摄入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1000 mg
成果展示
元素名称:铁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对人体的作用:参与体内氧气的运输,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摄入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缺铁会引起贫血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16~18 mg
微量元素——铁
(或推荐摄入量)
成果展示
元素名称:氟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对人体的作用:对于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缺氟易产生龋齿;
摄入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1.5 mg
微量元素——氟
(或推荐摄入量)
龋齿
成果展示
元素名称:碘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对人体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甲状腺功能以及增强免疫系统等
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缺碘会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
碘摄入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0.12 mg
微量元素——碘
(或推荐摄入量)
人体中的元素通过新陈代谢保持含量相对稳定。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健康。
人体如果摄入某些元素,如汞(Hg)、铅(Pb)、镉(Cd)等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汞中毒——日本“水俣病”事件
铅中毒——湖南衡东儿童血铅标超事件
镉中毒——日本“痛痛病”事件
新闻资料
(1)下图所示的几种食品有哪些共同之处?市场上还有哪些类似的食品?查看它们的标签,了解其主要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项。
调查与研究
这些食品都添加了人体所必需的元素。
高钙牛奶
几种营养强化食品
(2)收集几种运动饮料,根据营养成分表和配料(如下图)找出它们能为人体提供哪些元素。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常会饮用一些运动饮料。
调查与研究
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
它们能为人体提供钠、钾等元素。
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氯化钠等无机盐,饮用一些运动饮料可以为运动员补充因出汗损失的人体所需的无机盐。
(3)以“痛痛病”“水俣病”为关键词,上网查找这些疾病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如何避免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调查与研究
“痛痛病”主要由镉中毒引起,“水俣病”是一种由有机汞(通常为甲基汞)中毒引起的疾病。
首先,我们对有害元素的来源、存在和侵入人体的途径要有所了解,不断增强环保意识,要断绝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如少食用膨化食品,尽量少用铝制品,不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等;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锌及维生素C的食物,减少人体对铅、铝等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人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几种重要元素的食物来源
元素 食物来源
钙 乳制品、豆制品、蛋黄、骨汤、水产品、绿叶蔬菜等
铁 肝脏、瘦肉、蛋黄、黑木耳、绿叶蔬菜、坚果等
锌 海产品、瘦肉、肝脏、豆类、谷类、茶叶、坚果等
碘 海产品、加碘盐、天然饮用水等
氟 茶叶、鱼类、贝类(乌贼、章鱼、河蚌等)、天然饮用水等
1.下列有关人体的组成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中有20多种元素是必需的
B.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Ⅰ、Fe、P等
C.人体内含量较高的元素有11种
D.人体内的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主要以蛋白质、脂肪、糖类、
核酸等有机化合物和水的形式存在
B
2.小明的体检报告中显示他因缺乏某种元素而引发贫血,医生建议他服用(  )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碳酸钙D3颗粒
C.维生素C泡腾片
D.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
D
课堂小结
人体中的元素
课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

1课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氧、碳、氢、氮等11种元素
(2)微量元素:人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在0.01%以下,如铁、锌、氟、碘等
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1)钾 (2)钠 (3)钙
(4)铁 (5)氟 (6)碘
掌握化学
掌握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