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实验毓秀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实验毓秀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卷
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抗美援朝胜利
A.实施背景
B.进行经过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八年级历史
C.完成意义
D.存在缺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
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议都()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
A.①②③④
D.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B.①②④
12.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①③④
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仅1972年一年,中国就先后同18个国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②③④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机构升格。这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7.邓小平指出:“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开放: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
A.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士
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B.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
A.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使中国成为国际强国
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B.实现共同富裕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C.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材料分析题(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8.
川藏铁路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路之一。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2021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川藏铁路的修建得益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
3.据《和平县二轻工业志》载:“1951年初,县城有15个纸伞手工
于()
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
业者入股办社,30元一股,贷款800元,定名‘雨具生产合作社’。”
A.设立经济特区
B.西部大开发战略
改变。
1953一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C.一五计划
D.“一国两制”
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
A.集中零散手工业者,推动集体生产
9.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
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B.提高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木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
C.完善企业股份制度,增加经济收益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
D.吸引大量外来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迎航
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
4.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
化的是(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风则
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时间
私有制经济比重
公有制经济比重
10.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
而且有力地维护了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在国家构
材料三1966一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1952年
79.4%
20.6%
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2534
1957年
2.8%
97.2%
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这一制度(
2104.52015.3
558.7
419.4
A.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361.3

A.进行土地改革
B.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B.实行三大改造
C.有助于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1966
19671968

1966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71968年
D.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
5.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共完成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的重工业在近
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
八年级历史·第1版(共6版)
八年级历史·第2版(共6版)
八年级历史·第3版(共6版)答案
1-5 CBABC
6-10DABBD
11-12 CD
13.
(1)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状况: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收入下降;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14.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980年,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增强了企业活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国际市场,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推动中国经济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加速发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通过多种途径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
15.(1)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构想:“一国两制”。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史实: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认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