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卷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抗美援朝胜利A.实施背景B.进行经过●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八年级历史C.完成意义D.存在缺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议都()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A.①②③④D.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B.①②④12.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①③④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仅1972年一年,中国就先后同18个国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②③④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机构升格。这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7.邓小平指出:“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开放: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A.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政策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士体现的思想理念是(B.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A.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使中国成为国际强国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B.实现共同富裕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C.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材料分析题(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8.川藏铁路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路之一。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2021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川藏铁路的修建得益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3.据《和平县二轻工业志》载:“1951年初,县城有15个纸伞手工于()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业者入股办社,30元一股,贷款800元,定名‘雨具生产合作社’。”A.设立经济特区B.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变。1953一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C.一五计划D.“一国两制”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A.集中零散手工业者,推动集体生产9.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B.提高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传统文化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木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C.完善企业股份制度,增加经济收益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D.吸引大量外来投资,扩大生产规模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迎航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4.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化的是(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风则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时间私有制经济比重公有制经济比重10.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力地维护了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在国家构材料三1966一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1952年79.4%20.6%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25341957年2.8%97.2%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这一制度(2104.52015.3558.7419.4A.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361.3摇A.进行土地改革B.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B.实行三大改造C.有助于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共同富裕196619671968年1966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671968年D.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5.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共完成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的重工业在近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八年级历史·第1版(共6版)八年级历史·第2版(共6版)八年级历史·第3版(共6版)答案1-5 CBABC6-10DABBD11-12 CD13.(1)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状况: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收入下降;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4.(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80年,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增强了企业活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国际市场,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推动中国经济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加速发展。综上所述,改革开放通过多种途径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15.(1)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构想:“一国两制”。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史实: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认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pdf 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