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怀化市鹤城区2025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两道大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分答题卷和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宋朝学者李纲评价隋文帝“自晋之亡,而天下分为南北朝,至隋文帝,然后混南北为一区”,据此可知,他认为隋文帝的功绩是()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开通了大运河2.含嘉仓是隋唐时期国家最大的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经考古发掘,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中考古重点发掘的160号仓,保存有50万斤炭化谷粒。这反映出隋朝()A.结束长期分裂局面B.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C.顺应民族交融趋势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统治残暴,任用酷吏B.一统天下,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励精图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D.重用人才,发展生产,为盛事奠基4.202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山河诗长安》向我们重现了长安城的辉煌。长安城规划井然有序,东、西两市商铺林立;人口百余万:国内外商人、学者云集于此。由此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民族交融C.繁荣开放D.农业发达5.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朝诗人中享有“诗仙”美誉的是()A.王维B.李白C.白居易D.杜甫6.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7.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回国,唐太宗曰:“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殊域”指的是()A.吐蕃B.新罗C.天竺D.日本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8.北宋政治家毕仲游《西台集》记载,王安石以振兴的理由说服神宗,神宗信任他,也忧虑财政收入不足,于是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可以得财者,无不用。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A.加强军事实力B.分散宰相权力C.增加财政收入D.提高文官地位9.右图漫画反映辽、宋、西夏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这里是我的地盘!这里是我的!A.民族政权并存李元吴—耶律阿保机B.大一统国家建立这里是我的!C.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宋太祖D.繁荣与开放10.宋代《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它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此项技术是()A.火药制作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造纸术11.蒙古族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战乱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的事件是()A.朱温建立后梁政权B.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C.忽必烈改国号为元D.元军攻入南宋临安城12.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A.航海技术先进B.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C.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D.给朝廷增加了巨额的财政负担13.“驱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榛,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诗句反映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乾隆平定大小和卓C.戚继光平息倭患D.清政府在台湾设省14.清朝规定出海商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些规定体现清朝()A.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海外贸易兴盛C.闭关锁国的政策D.欢迎外国来朝15.《明太祖实录》写到“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以上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A.明清皇权不断强化B.明清君臣关系和睦C.明清政治氛围开明D.地方权力增大16.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王守仁的这一思想()A.奠定了理学基础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C.激烈反对君主专制D.强调了“知行合一”实践的重要性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2025期末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C B A C C A B B B A C A D17.【答案】(1)科举制;(2分)进士科的创立;(2分)(2)图一:隋朝或者唐朝;图二:宋朝、北宋;(2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或者强化皇权、解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积弊)。(2分)(3)元朝。(2分)行省制(行中书省)。(2分)(4)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18.【答案】(1)和亲、会盟(2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出现新民族(2分),国家统一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3)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任答一点2分)(4)唐朝:第三种、宋朝:第二种、元朝:第一种(2分)(5)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各民族团结一致,互助互爱,有利于社会发展、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言之有理即可给4分)19.【答案】(1)示例:李时珍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学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示例: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科学家,他创制了先进历法,撰写的《梦溪笔谈》,在我国科技史占上有重要地位。(6分)(2)示例:端午节习俗: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传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示例:中秋节:习俗吃月饼、赏月传说:嫦娥奔月(任答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3)京剧(2分)(4)示例:邮票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20.示例:观点:唐太宗与康熙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论述:唐太宗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和亲)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康熙帝收复台湾、击败沙俄,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小结:综上所述,唐太宗于康熙皇帝作为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上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pdf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