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长讲坛:以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一、价值取向:从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发展教师作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人,不仅是专业工作者,更是真实的生命体,其发展是整体性的。在教育教学以及交往中,教师的全部人格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传统的教师发展更多强调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从而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体现出鲜明的工具理性。表现在教师培养上,倾向于简单化的知识传授或道德说教。在该取向下,教师不可能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权,很难摆脱“物”的地位。当教师未被真正卷入学习活动时,未真正主动参与其中时,他/她的获得是有限的、肤浅的、暂时的。个体未被真正影响到,自然其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也很难发生积极变化。二、路径选择:共同体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场域“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需要依靠内外力共同作用。而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中才能实现。基于此,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激发教师的内生需求,发挥群体交互作用,形成活动场域,可以真正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以共同愿景为引导,以教师自愿和相互信任为前提,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平等分享、合作互助、实践反思、深度对话为核心,由有着强烈自主发展愿望的教师组成的长期存在的团体。共同体给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具有生命力的实践场域中,每位教师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出困惑也提出建议,有所贡献,有所收获,助人也助己,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就个体或群体碰到的教育实践问题或困惑,借助课例分析、专题研讨、项目研究、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不同个性、不同成长阶段的共同体成员都卷入其中。大家互相探讨、研究,开展对话、反思,从不同的声音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视角和方法,并尝试运用于教育实践。经历多次的“反思——对话——再实践”,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与个体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需求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是真诚的,获得是巨大的。对于个体来说,获得的不仅仅是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成员之间的敬业精神、专业态度也会在无形中相互影响。除此之外,强烈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当教师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容易脱离孤立的个体去看待角色和责任。在群体氛围的带动和感染之下,成员会增强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共同体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任他人摆布的操作者,而是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有思想、能创造、能实现自我内在需求的实践者和变革者。当教师对自我有了掌控感,其主体性会持续不断地推动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地发展。三、实践模式:以才育才的虹教系统干部人才梯队共同体建设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教育干部人才是虹口建设“教育强区”的重要保障。自“十二五”以来,虹口区启动实施虹教系统干部“五梯队”和教师“七层级”培养工程,自上而下形成了“金字塔”型的“名校长——骨干校长——校级干部——校级储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和“学科高地理事长——学科培训基地主持人——学科培训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双峰型干部人才梯队,成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那么,我们如何建设虹教系统干部人才梯队,最大程度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实践表明,共同体式的互助发展是有效的培养策略,能充分激发并推动个体和群体的深层发展。在干部梯队建设中,第一梯队由市级专家带教指导,五个梯队内部开展层级带教,即名校长和骨干校长分别带教指导校级干部和校级储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由所在单位前四个培养梯队成员及团队在本单位共同带教指导,形成一个个交互的共同体。在教师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中,采用“导师+核心成员”的模式,组建一个个学科研修团队,主要由高地理事长、培训基地主持人、培训工作室主持人以及部分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科研修团队主持人,其他梯队层级的成员加入相应的团队,实现团队共学共进。干部人才梯队共同体打破校际之间、学段之间的固有隔阂。在结构上,呈现出老中青、职称合理分布,保证成员在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以期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上形成互补,实现人尽其才。在运行上,各共同体围绕学校教育管理、学生发展与指导或课程教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难点、痛点、热点、堵点问题,以项目研究、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工作坊、课程开发、展示活动等多元化的形式,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领导力与执行力,并汇聚成强大合力,实现个体自我、教师群体、学校教育以及学生成长的多向同步发展。独行者快,众行者远。通过共同体建设,激发区域干部和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充分发挥群体的内部力量,实现以才育才和资源共创共享,并带动整个区域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