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太空探索家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太空探索家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太空探索家” 活动方案
一、探究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天文知识,如太阳系行星特征、天体运行规律;熟悉航天技术原理,包括火箭发射、卫星运行等,构建太空探索知识体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借助成果展示与汇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宇宙科学的认同感。
二、活动准备
(一)人员准备
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由学校领导、科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组成,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与组织。
1. 邀请校外专家,如天文馆讲解员、航天领域科研人员作为活动指导顾问,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指导。
1.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与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
(二)物资准备
1. 学习资料:采购《DK 儿童太空百科全书》等科普书籍,下载太空探索相关纪录片和教学视频。
1. 实验器材:准备天文望远镜模型、手机天文观测 APP 账号;购置制作水火箭的材料,如塑料瓶、橡皮筋、胶带等;租赁 VR 设备用于虚拟太空实验。
1. 展示材料:准备制作手抄报、PPT 的纸张、彩笔、电脑等材料和设备;布置成果展览场地所需的展板、桌椅等。
(三)场地准备
1. 校内场地:科学实验室用于开展实验活动,多媒体教室用于知识讲座和成果展示,操场作为水火箭发射场地。
1. 校外场地:联系当地天文馆、科技馆,安排学生参观学习。
(四)时间准备
活动总时长为 2 个月,利用每周课后服务时间、周末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见活动过程部分。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知识启蒙(第 1 - 2 周)
1. 专家讲座:邀请天文馆讲解员开展 “探索宇宙奥秘” 主题讲座,介绍宇宙起源、星系构成等知识;邀请航天科研人员讲解火箭发射和航天器运行原理。
1.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纪录片,记录学习笔记,整理疑惑问题。
1. 线上学习: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数字科技馆、NASA 官网等平台,参与线上科普课程和互动活动。
(二)第二阶段:实践探索(第 3 - 6 周)
1. 天文观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开阔场地,使用天文望远镜模型或手机天文观测 APP,观测月亮、星星等天体,记录观测结果。
1. 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水火箭模型,设计火箭外观和发射方案,在操场进行水火箭发射实验,测试发射高度和飞行距离。
1. 虚拟实验:学生佩戴 VR 设备,体验太空漫步、行星探索等虚拟场景;通过 AR 技术观察天体结构和火箭发射过程。
(三)第三阶段:成果创作(第 7 - 8 周)
1. 手抄报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太空探索主题手抄报,展示学习和实践成果。
1. PPT 汇报:每组制作 PPT,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准备成果汇报。
1. 科幻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科幻故事创作或太空主题绘画,丰富成果形式。
(四)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与总结(第 9 - 10 周)
1. 校内展览:在学校大厅布置成果展览,展示学生的手抄报、绘画作品、水火箭模型等,组织全校师生参观。
1. 汇报演出:举办 “太空探索家” 成果汇报会,各小组通过 PPT 汇报、科幻故事朗读等形式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点评。
1. 活动总结:召开总结会议,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教师总结活动经验,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预期成果
1. 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太空探索知识,完成 30 份以上高质量的手抄报、20 个水火箭模型制作与发射实验、15 个小组的 PPT 汇报展示。
1. 形成一份完整的活动成果集,包括学生的学习笔记、观测记录、实验报告、科幻作品等。
1. 通过校内展览和汇报演出,激发全校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扩大活动影响力。
五、预算资金
项目 明细 预算金额(元)
学习资料 科普书籍、视频资料购买 1000
实验器材 天文望远镜模型、VR 设备租赁、水火箭制作材料等 3000
展示材料 展板、彩笔、打印费用等 800
交通费用 往返天文馆、科技馆的租车费用 1200
其他费用 专家讲座酬金、表彰奖品等 2000
总计 8000
六、预计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办法
(一)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困难:部分学生对活动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足,导致小组活动进度不一致。
应对办法:在活动宣传阶段,通过播放精彩的太空探索视频、展示有趣的实验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设置多样化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参与,如擅长绘画的学生负责手抄报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模型制作。
(二)实验设备故障
困难:天文望远镜模型、VR 设备等可能出现故障,影响实践活动开展。
应对办法:提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与设备供应商或租赁公司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准备备用设备,如多套手机天文观测 APP 账号。
(三)天气影响天文观测
困难:阴雨、雾霾等天气导致无法进行户外天文观测活动。
应对办法: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合理调整观测时间;若天气不佳,改为线上天文观测课程,或组织学生学习天文摄影后期处理技术,为后续观测做准备。
这份方案涵盖活动全流程与关键要素。你可以和我说说对预算、时间安排等方面的想法,若有其他修改需求,我进一步完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1.2太空探索家 第1课时
准备阶段
(浙科版)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搜索了解我国在航空航天科研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民族自豪感,体会和感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01
02
在研究项目合作中,明确个人任务,积极参与课题的讨论、活动的设计。
03
运用科学的方法,大胆创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在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制作“太空探索家”活动方案。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北斗正式迈入全球时代!中国自己研制的全球定位系统!
新知导入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新知导入
中国为什么要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观看视频:
探究新知
身为初中生,如何开展太空探索呢
让我们首先从了解相关知识做起吧!
太空探索包含哪些领域,涉及哪些重要的技术呢
探究新知
问题指引:
瞭望台
探究新知
太空探索
1.科学界把“火星探索”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 宇宙的边界在哪里
2.人类太空探索从20世纪就开始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太空探索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这一切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呢
瞭望台
在线搜索
探究新知
搜索并完成表格“航空技术探索”
瞭望台
探索领域 主要的技术
载人航天工程 运载工具、人体防护措施、救生技术及安全返回技术等
深空探测 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深空通信技术、轨道设计、深空探测器技术、科学载荷技术、深空数据传输技术、深空探测动力技术、深空探测能源技术等
寻找外星文明 太空无线电技术、恒星监听技术、射电探测技术、光学探测技术、空间探测器技术、空间探测器技术等
外太空移民 星际航行技术、外星基地建设技术、外星环境适应与改造技术等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气动设计技术、结构设计与材料技术、军事航空领域隐身技术
探究新知
“中国航天大事记”
瞭望台
时间 事件
1958年4月 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
1960年2月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 成功
1970年4月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86年2月 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且卫星定点成功(标志着我 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杨利伟)
2016年8月 “墨子号”卫星发射(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020年7月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2021年4月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10月 “羲和号”发射成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2022年10月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
2023年2月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探究新知
瞭望台
时间 事件
2023年3月 天问一号高清火星影像发布
2023年4月 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
2023年4月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2023年5月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023年5月 天舟二号成功发射
2023年5月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2023年10月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23年11月 中国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024年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表取采样,“挖” 出了个 “中” 字,还带回了人类首份月背样品 1935.3克。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 “从 0 到 1” 的突破。新型火箭长征六号改、长征十二号成功首飞,我国运载火箭型谱不断完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进入新纪元。
瞭望台
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
航空技术探索的领域、涉及的主要技术、取得的成就。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我国空间站基本结构
探究新知
我国自主研制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天宫二号”空间站实验室
“祝融号”火星探测器
“中国天眼”
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究竟有多厉害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太空探索活动有哪些?
如何切实可行地开展实践活动呢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天宫课堂
在太空环境下,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 远在距离地面400千米的太空轨道,中国航天员们成为“太空教师”,
为地球上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神奇的“天宫课堂”。
资料链接
拓展延伸
问题树
观看视频:天宫课堂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天文观测与天体研究
(1) 太阳系行星观测与特征分析
(2)月球表面特征与月相变化研究
(3)星座与星图绘制
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
天文观测与天体研究
探究新知
方案表
如何让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在太空探索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呢
制订活动方案是关键。小组讨论,一起制订一份合理、有效的活动方案吧!
探究新知
方案表
各类表单
方案表能帮助小组成员梳理思路,促使活动有效推进。我们也可以按照实际的活动进程使用各类表单,如小组分工表、考察记录表、方案实施表等表格。
工具箱
探究新知
方案表
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活动的步骤与困难
阅读教材P22“太空探索家”活动方案,共同探讨:
探究新知
方案表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储备不足
初中生对太空探索的专业知识,如天体物理、航天技术等了解有限。太空探索涉及众多复杂的科学概念,抽象难懂,若缺乏基础认知,会阻碍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实践操作受限
一方面,太空探索相关的实验设备昂贵且专业,学校或个人难以配备;另一方面,部分实验存在一定危险性,在安全保障方面面临挑战。
(三)活动主题与内容设计
如何设计既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又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与内容,是一大难题。主题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主题过于复杂,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和完成。
(四)时间与资源协调
活动开展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筹备、实施和总结,同时还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包括师资、场地、材料等。在学校正常教学安排下,协调出合适的时间和资源并非易事。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一)弥补知识储备不足
课程学习:邀请学校科学老师或校外专家,开展太空探索专题课程,从基础的天文知识讲起,逐步引入航天技术等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自主学习:推荐适合初中生的科普书籍、纪录片,如《给孩子的太空指南》《行星》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数字科技馆、NASA 官网等,获取权威的太空探索知识,参与线上科普讲座和互动活动。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二)克服实践操作困难
虚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或引入太空探索虚拟实验平台。学生通过佩戴 VR 设备,可模拟太空漫步、星球探索等场景;利用 AR 技术,可直观地展示火箭发射过程、天体结构等,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实践操作。
简易实验器材:设计和使用低成本、安全的简易实验器材。例如,用塑料瓶、橡皮筋等制作简易火箭模型,通过水火箭实验了解火箭发射原理;利用天文望远镜模型或手机天文观测 APP,进行天文观测活动。
合作与参观:与当地的科技馆、天文馆、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专业的太空探索展览、实验室,参与科普实践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三)设计活动主题与内容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点和疑问,如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黑洞的奥秘等问题的好奇,以此为基础确定活动主题。
分层设计:根据初中生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分层的活动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开展以趣味性为主的活动,如太空主题绘画、科幻故事创作;对于高年级学生,组织天文观测、小型火箭模型制作与发射等实践活动。
项目式学习: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将活动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如 “设计未来太空基地”“探索太阳系行星” 等。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展示成果等环节,深入探索太空知识。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四)协调时间与资源
时间规划:与学校教务处沟通,将活动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周末或假期开展活动。合理安排活动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资源整合:整合校内资源,如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作为活动场地;动员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如企业赞助、社会公益组织支持,获取活动所需的资金、材料和设备。
探究新知
方案表
活动的步骤
(一)筹备阶段
组建团队
制定方案
资源准备
宣传动员
(二)实施阶段
知识学习
实践活动
成果展示
(三)总结阶段
活动评价
经验总结
成果推广
探究新知
方案表
活动的困难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部分学生可能对太空探索兴趣不足,或者因学习压力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教师在活动宣传和组织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二)专业指导不足
学校教师的太空探索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难以给予学生深入、专业的指导。虽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但专家资源有限,且时间难以协调。
(三)安全风险防控
实践活动中,如天文观测设备使用、模型发射等环节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尽管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但仍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
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P22 “太空探索家”活动方案示例
方案表
活动准备 小组任务分配、活动手册制作、采访问题设计 研究方式 文献调查法( ) 问卷调查法( ) 访谈记录法( ) 实地考察法( ) 模型测试法( ) 实验观测法( ) 活动过程 阶段任务 负责人 活动时间
天文场馆参观与采访 3月6日
天文望远镜的原理探究与制作 3 月 1 0 日
实地天文观测 待定
太空探索的价值辩论会 3月20日

预期成果 展示方式 课题研究报告 ( ) 演示文稿汇报 ( ) 太空主题辩论会( ) 太空探索知识竞赛( ) 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完成: “太空探索家”活动方案
(点击超链接)
课堂练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
航空技术探索的领域、涉及的主要技术、我国航空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自己的感受。
课堂总结
1.2太空探索家 第1课时
一、瞭望台:了解太空探索包含哪些领域、涉及哪些重要的技术
二、问题树:思考并讨论太空探索活动有哪些、如何切实可行地开展实践活动,确定课题以及每个课题下的研究方向
三、方案表:小组合作,完成 “太空探索家”活动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太空探索家”活动设计方案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太空探索家”活动设计方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